主治功效(症狀或疾病)
方劑組成解釋
厚朴溫中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厚朴辛溫燥烈,容易傷及脾胃,而甘草味甘性平,可緩和厚朴的燥性,保護脾胃,避免藥物對其造成傷害。
- 增強藥效: 甘草性平,能調和藥性,使藥效協調,更好地發揮溫中和胃的作用。此外,甘草還能益氣健脾,增強脾胃功能,有助於藥物更好地吸收利用。
厚朴溫中湯中加入草荳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行氣止痛:草荳蔻辛溫,善於溫中散寒,又能行氣止痛,與厚朴、生薑等藥材共同作用,能有效溫暖脾胃,驅寒止痛,適用於脾胃虛寒,脘腹冷痛、食少納呆等症狀。
- 芳香化濕,健脾開胃:草荳蔻芳香氣味,能芳香化濕,開胃消食,有助於提升脾胃消化功能,改善食慾不振、脘腹脹滿等症狀,與厚朴、陳皮等藥材相輔相成,達到健脾和胃、調理脾胃氣機的作用。
厚朴溫中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原因有二:
一、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苦,性溫,具有行氣解鬱、健脾消食之效。厚朴溫中湯以溫中和胃、燥濕化痰為主,陳皮的加入可以促進胃腸蠕動,消除積滯,並輔助厚朴溫暖脾胃,達到溫中和胃的效果。
二、 調和藥性: 厚朴溫中湯中其他藥材如厚朴、半夏等,性偏燥烈,容易傷及脾胃。陳皮性溫和,能緩解其他藥材的燥烈之性,使其藥性更加平和,減少對胃腸的刺激,達到溫而不燥的效果。
厚朴溫中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利濕,助厚朴溫中: 茯苓性平味甘,具有健脾利濕的功效,能幫助脾胃運化水濕,避免厚朴溫中藥性燥烈,損傷脾胃津液。
- 和胃止嘔,緩解胃氣上逆: 茯苓能和胃止嘔,緩解胃氣上逆所致的嘔吐,與厚朴、陳皮等藥物共同作用,改善脾胃功能,達到溫中和胃的效果。
因此,茯苓在厚朴溫中湯中扮演著重要的輔助角色,既能增強藥效,又能避免副作用,使藥物更有效地達到治療目的。
厚朴溫中湯中加入乾薑,主要是為了其溫中散寒、助陽止痛之功效。
厚朴溫中湯主治寒邪犯中,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食少納呆、嘔吐泄瀉等症狀。而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肺經,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止嘔止瀉的功效。
加入乾薑,一方面可以溫暖脾胃,驅散寒邪,改善胃寒所致的脘腹冷痛,另一方面可以促進脾胃陽氣的恢復,增強消化功能,改善食少納呆等症狀。因此,乾薑是厚朴溫中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藥材,其溫中散寒、助陽止痛的作用,對於治療寒邪犯中,脾胃虛寒的症狀具有重要的意義。
厚朴溫中湯的組成中包含厚朴,是基於厚朴的藥性特點。厚朴味辛、苦,性溫,歸脾、胃、大腸經。其具有以下作用:
- 溫中散寒: 厚朴能溫暖脾胃,驅寒止痛,適用於寒邪客胃引起的脘腹冷痛、嘔吐、腹瀉等症狀。
- 燥濕化痰: 厚朴能燥濕化痰,適用於痰濕阻滯所致的胸悶氣喘、咳嗽痰多等症狀。
因此,厚朴溫中湯中加入厚朴,正是利用其溫中散寒、燥濕化痰的功效,用以治療脾胃虛寒、痰濕阻滯所致的胃脘冷痛、嘔吐、腹脹、食少、腹瀉等病症。
厚朴溫中湯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木香性溫,味辛,入脾、胃、肝經,具有行氣止痛,疏肝解鬱之效。厚朴溫中湯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寒、脘腹冷痛、食少便溏等症,而木香的加入可以幫助疏解肝氣鬱結,促進脾胃氣機運行,進一步緩解疼痛,增強療效。
二、 溫中散寒,助厚朴暖胃:厚朴溫中湯以厚朴溫中散寒為主,木香溫性,可助厚朴溫暖脾胃,增強散寒止痛的效果。同時,木香的辛香味也能起到行氣活血的作用,配合厚朴的溫暖之力,共同改善脾胃功能,達到溫中散寒、止痛的效果。
方劑介紹
厚朴溫中湯功用「行氣除滿,溫中燥濕」,主要用於改善外來寒濕的侵襲,造成脾胃功能受損,導致氣機運行不暢,出現胃脘痛、腹部脹滿或疼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四肢無力、舌苔白或白膩、脈搏沉緩等症狀。
脾胃位於人體的中間(中焦),負責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它們既能把食物接納進來,又能把消化後的營養物質運送到全身。脾胃的升降運化,關係到人體的氣機運行。
如果衣服穿著沒有注意保暖,全身或腹部感受寒濕之邪侵襲,或者過量食用生冷之物,就會影響脾胃的生理功能,導致疾病。
具體來說,寒濕之邪會阻滯脾胃的運化功能,導致消化不良、腹脹、腹瀉等症狀。生冷之物會傷脾胃陽氣,導致脾胃虛寒,導致食欲不振、腹痛、腹瀉等症狀。
古代名醫李杲在《內外傷辨惑論》提到:「飲食失常,寒溫不適,則脾胃乃傷」。
脾胃氣機壅塞會導致以下症狀:
- 脘腹脹滿:脘腹脹滿是脾胃氣機壅塞的典型表現。由於脾胃的運化功能受阻,食物和水液不能正常消化吸收,就會在脘腹部積聚,導致脹滿。
- 脘腹疼痛:脾胃氣機壅塞,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就會引起脘腹疼痛。
- 食慾不振:胃主受納,脾主運化。胃病會影響食物的受納,脾病會影響食物的運化,都會導致食慾不振。
- 四肢倦怠無力:脾胃主肌肉四肢。脾胃傷於寒濕,氣機壅滯,就會導致肌肉四肢的營養供應不足,出現倦怠無力。
- 舌苔白或白膩,脈沈弦,都是屬於脾胃寒濕,氣機不暢的現象。
這個方劑所治療的病症,是由於脾胃的氣機受阻,其原因是脾胃受到寒濕的傷害。因此,治療的主要方法是促進氣的流通,減輕腹脹,並輔以溫暖脾胃和燥濕。
方中用厚朴、陳皮為主藥,目的在於行氣消脹,且兩藥均苦辛而溫,能燥濕溫中。
厚朴是一種中藥材,具有行氣燥濕、下氣除滿、除去水濕的功效。厚朴具有辛香走竄之性,能行氣通滯,消除氣滯所致的咳嗽、痰多、胸悶、氣喘、脘腹脹滿、腹痛、嘔吐、噯氣、呃逆等症狀。
《本草匯言》提到曰:「厚朴,寬中化滯,平胃氣之藥也。凡氣滯於中,郁而不散,食積於胃而不行,或濕郁積而不去,濕痰聚而不清,用厚朴之溫可以燥濕,辛可以清痰,苦可以下氣也」
《本草綱目》提到:「橘皮,苦能瀉能燥,辛能散,溫能和。其治百病,總是取其理氣燥濕之功。」
草豆蔻行氣燥濕,溫中散寒,木香行氣寬中散寒,進一步加強厚朴、陳皮行氣溫中燥濕之功。
乾薑、生薑並用以溫中散寒,茯苓、炙甘草健脾滲濕和中,共為佐藥。炙甘草兼作使藥以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成行氣消滿,濕中燥濕之功。
本方的配伍特點是重用行氣藥為主,且所用行氣藥皆性溫而燥,故能兼以散寒燥濕,再佐以溫中淡滲之品。
此方雖名「厚朴溫中湯」,但功用卻重在行氣,而不在溫中,這也正是本方在分類上歸屬於理氣劑,而不屬於溫里劑的緣故。
本方與「理中湯」在組成上均有乾薑,甘草(乾薑甘草湯),有溫中散寒之功效,但本方的配伍是以厚朴、陳皮行氣為重,偏向燥濕,理中湯主治中焦虛寒證。
本方現代常用於治療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急性胃擴張和胃腸道功能紊亂等疾病,辨證屬於脾胃氣滯寒濕證者。
傳統服藥法
厚朴(薑制)1兩,橘皮(去白)1兩,甘草(炙)5錢,草豆蔻仁5錢,茯苓(去皮)5錢,木香5錢,乾薑7分。溫中散寒。上為粗末。每服5錢匕,水2盞,加生薑3片,煎至1盞,去滓,食前溫服。本方方名,《醫方類聚》引作「厚朴湯」,無草豆蔻仁、木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脘腹脹滿或疼痛,屬於氣虛或胃陰不足者,不宜使用苦辛性溫之本方,以免耗氣傷陰。
厚朴溫中湯的經絡型態
現代人經絡數據中發現,在進入冬季之後,容易出現陽虛經絡型態,尤其是手三陽經虛證,有一定比例的人就會出現食慾不振、肚子嚴重脹氣、腹痛、腹瀉,這時候就可以運用「厚朴溫中湯」。
相關證候
相同名稱方劑
厚朴溫中湯, 出處:《醫學傳燈》卷上。 組成:厚朴、杏仁、半夏、枳殼、桔梗、炮薑、甘草、藿香、香茹、陳皮。 主治:中暑,脈沉細緩。
厚朴溫中湯, 出處:《明醫指掌》卷五。 組成:厚朴(薑炒)8分,乾薑7分,甘草(炒)6分,木香5分,陳皮8分,茯苓8分。 主治:脾胃虛冷,心腹脹滿疼痛。
厚朴溫中湯, 出處:《內外傷辨》卷中。 組成:厚朴(薑制)1兩,橘皮(去白)1兩,甘草(炙)5錢,草豆蔻仁5錢,茯苓(去皮)5錢,木香5錢,乾薑7分。 主治:溫中散寒。主治:脾胃虛寒,心腹脹滿,及秋冬客寒犯胃,時作疼痛。脾胃著寒停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