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氣煮散

正氣煮散

ZHENG QI ZHU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5

熱/寒比例

極熱 (5.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7%
肺經 23%
胃經 21%
心經 11%
腎經 5%
肝經 5%
大腸經 4%
脾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肝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正氣煮散中加入厚朴,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降逆止嘔:厚朴味辛性溫,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正氣煮散用於治療外感風寒、痰濁壅肺所致的咳嗽、氣喘、胸悶等症,而厚朴能降逆氣,止嘔逆,配合其他藥材,緩解肺氣上逆、痰濁壅肺所致的症狀。
  2. 行氣消痰:厚朴還有行氣消痰的功效,能促進氣機流通,化解痰濁,配合其他藥材,有利於宣肺化痰,改善氣喘、咳嗽等症狀。

總之,厚朴在正氣煮散中起着降逆止嘔、行氣消痰的重要作用,與其他藥材共同協同,達到治療外感風寒、痰濁壅肺的功效。

正氣煮散中包含生薑,主要原因如下:

  1. 溫中散寒:生薑性溫,入脾胃經,可溫暖脾胃,散寒止痛,有助於驅散外感風寒,緩解寒邪入侵所致的發熱、頭痛、惡寒等症狀。
  2. 解表發汗:生薑具有發汗解表的作用,可促進汗液排出,加速體內寒氣的散發,有利於緩解表寒証,使邪氣外解。

此外,生薑還具有化痰止咳、健脾和胃等功效,配合其他藥材,可達到協同作用,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症狀。

正氣煮散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正氣煮散方中包含多味藥材,藥性各不相同,甘草可以起到調和藥性、使藥物協同作用、減少副作用的作用。
  2. 補益脾氣:甘草可以補脾益氣,增強人體正氣。正氣煮散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邪氣入侵等症狀,甘草可以補益脾氣,提高機體抵抗力,促進機體恢復。

正氣煮散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正氣煮散以溫陽補氣為主,加入陳皮可助於行氣化滯,促進脾胃運化,增強補氣效果。
  2. 降逆止嘔: 陳皮可降氣止嘔,對於因氣逆上衝所致的嘔吐症狀有緩解作用。正氣煮散適用於正氣不足、脾胃虛弱、容易出現氣虛上逆、嘔吐等症狀的患者,陳皮的加入可以起到降逆止嘔的輔助作用。

正氣煮散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的功效。方劑中加入乾薑,可溫暖脾胃,驅散寒邪,有助於改善因寒邪入侵引起的腹痛、嘔吐、腹瀉等症狀。
  2. 助陽化氣:乾薑亦有辛溫發散之性,能促進氣血運行,提高人體陽氣,增強抗病能力。正氣煮散旨在扶正祛邪,增強正氣以抵禦外邪侵襲,乾薑的加入則有助於提升整體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正氣煮散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所載主治「氣不和,五臟停滞,不美飲食,傷寒岚毒,諸般瀉痢」,其核心病機為中焦氣機阻滯,升降失常

  1. 氣不和,五臟停滞:指脾胃運化失司,影響周身氣機流通,致五臟功能受阻。
  2. 不美飲食:因濕濁中阻,胃氣不降,納食無味,甚則脘腹脹滿。
  3. 傷寒岚毒:外感寒濕穢濁之邪,侵襲脾胃,引發吐瀉、惡寒等症。
  4. 諸般瀉痢:水濕下注,或寒濕困脾,導致腸道傳導失職。

此方以「正氣」為名,強調調和中焦、復其升降之能,既治外感穢毒,亦療內傷飲食,體現「脾胃為氣機樞紐」之思想。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藥:厚朴(薑製)

  • 辛溫燥濕,行氣除滿:薑汁浸製增強溫中止嘔之效,主消「五臟停滞」之腹脹,破氣機壅滯。
  • 降逆平喘:兼能調節肺氣,助肅降以利脾胃升降。

2. 臣藥:乾薑

  • 溫中散寒:協厚朴強化溫運脾陽之力,針對「岚毒、瀉痢」之寒濕病機。
  • 守而不走:與厚朴「走而不守」相配,一動一靜,穩固中焦。

3. 佐藥:陳皮(去白)

  • 理氣化痰:去白者減甘膩,專攻氣滯,助厚朴化解濕阻。
  • 醒脾和胃:改善「不美飲食」之納差症狀。

4. 使藥:甘草、青州棗

  • 甘緩調和:甘草緩急和中,制約厚朴、乾薑之峻烈;紅棗補脾滋營,防溫燥傷陰。
  • 「煮散」工藝增效:棗與藥同煮,取其甘潤黏質,使藥力緩釋,兼護胃氣。

配伍特點

  • 溫燥與甘潤並行:厚朴、乾薑、陳皮偏燥,佐棗、甘草之甘緩,防耗氣傷津。
  • 氣機雙向調節:厚朴降氣、陳皮理氣、乾薑溫升,共復脾胃升降之常。

治療原理總結
此方以行氣化濕為主,溫中健脾為輔,通過解除中焦濕阻氣滯,使「氣和則五臟安」。其「煮散」製法,令藥性溫和不峻,適於久服調理,契合「常服氣爽、化積滯」之述,適用於寒濕偏盛之體質或病證。

傳統服藥法


青州棗1斤,厚朴(去粗皮,薑汁浸一宿,炒)1斤,甘草1斤,陳皮(去白)6兩,乾薑6兩。
常服令人氣爽,飲食易消,積滯皆化。
上將厚朴、生薑同搗,盛瓷器中,將乾薑為粗末,摻厚朴上罨一宿,次日先將罨厚朴同陳皮入鍋內,水煮乾,次將棗子甘草入鍋內,將煮藥抄在上,再入水煮乾,曬燥,再焙為細末。
每服2錢,水1盞,煎至7分,空心、食前溫服;入鹽沸湯調下亦可。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溫燥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正氣煮散,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五。 組成:青州棗1斤,厚朴(去粗皮,薑汁浸1宿,炒)1斤,甘草1斤,陳皮(去白)6兩,乾薑6兩。 主治:常服令人氣爽,飲食易消,積滯皆化。主治:氣不和,五臟停滯,不美飲食,傷寒嵐毒,諸般瀉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