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雪湯

NING XUE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千金》卷十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23

熱/寒比例

偏寒 (0.52)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20%
肺經 20%
脾經 20%
腎經 20%
膀胱經 20%
大腸經
肺經
脾經
腎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凝雪湯中加入芫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消腫:芫花性溫,味辛,入肺、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之效。對於寒濕凝滯、水腫脹滿之症,可溫陽化氣,利水通淋,促進水液代謝,達到消腫之目的。
  2. 溫經散寒:芫花亦有溫經散寒的作用。對於寒凝血瘀、經絡不通之症,可溫經散寒,活血化瘀,改善局部循環,促進經血運行。

因此,凝雪湯中加入芫花,旨在通過利水消腫和溫經散寒的功效,以達到治療寒濕凝滯、水腫脹滿或寒凝血瘀、經絡不通等疾病的目的。

主治功效


凝雪湯主治功效分析

凝雪湯,源自《千金方》,歷代醫家多有記載,其組成極為單純,僅以芫花一味藥材為主。根據諸多醫籍記載,其主要功效在於治療急性熱病後期,熱邪蓄積胸中,導致煩躁不安,危及生命的危急情況

主治病症:

古籍中明確記載凝雪湯主治「時行毒病七八日,熱積聚胸中,煩亂欲死」。此處的「時行毒病」指當時流行的急性傳染性疾病,病程發展至七、八日,熱邪已深入臟腑,積聚於胸中,患者出現煩躁不安、神志不清,甚至危及生命的症狀。這與現代醫學中的某些急性感染性疾病,如重症肺炎、敗血癥等在病情危重時的臨牀表現有所相似,但並非完全等同。

治療原理:

凝雪湯的治療原理,並非直接作用於病原體,而是著重於清熱解毒,泄熱通腑。芫花性味辛、苦,有毒,具有較強的瀉下作用。古人認為,此種危急病症,熱邪已深入臟腑,單純的清熱解表已無效,需使用具有較強攻邪之力的芫花,以迅速將積聚於胸中的熱毒排出體外,以達到急救的目的。

用藥方法:

凝雪湯的應用方式並非內服,而是外敷。將芫花煎煮後,以藥液浸濕布塊,敷貼於胸前,達到局部清熱解毒的效果。這種外敷方式,可以避免芫花內服可能造成的嚴重毒副作用,同時也能更直接地作用於病竈部位。 文獻中多次強調「不過再三薄,熱則除」,說明使用此方需密切觀察患者的反應,以避免過度使用藥物造成的危害。 「當溫四肢,護厥逆也」則指出在使用此法的同時,需要注意保暖,防止寒邪入侵,加重病情。

歷代醫家觀點彙總:

從歷代醫家對凝雪湯的記載來看,其主要應用於危急重症的搶救,其治療的著眼點在於迅速清除積聚在胸中的熱毒,挽救患者生命。 各家醫籍雖有不同角度的闡述,但核心治療思想是一致的,即針對病情危急、熱毒壅盛的狀態,採取積極的攻邪方法。 需注意的是,凝雪湯的應用需要極高的臨牀經驗和判斷能力,絕非普通醫生可以隨意使用。

總結:

凝雪湯作為一種歷史悠久的急症方劑,其治療原理和方法值得研究和借鑒。 然而,由於其藥性峻烈,毒性較強,現代臨牀應用需謹慎,並需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切勿自行嘗試。 本分析僅從古籍文獻角度闡述凝雪湯的功效及治療原理,並不構成任何醫療建議。

傳統服藥法


芫花1升。
溫暖四肢,護厥逆。
以水3升,煮取1升半,漬故布,敷胸上。不過三敷,熱即除。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心肌梗塞低血壓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手腳冰冷心情煩燥

相同名稱方劑


凝雪湯, 出處:《千金》卷十。 組成:芫花1升。 主治:溫暖四肢,護厥逆。主治:時行毒病7-8日,熱積聚胸中,煩亂欲死。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