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蜜丸

LA M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21

熱/寒比例

偏寒 (0.71)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14%
大腸經 14%
脾經 14%
肺經 12%
肝經 9%
腎經 9%
心經 7%
膀胱經 4%
小腸經 4%
三焦經 4%
膽經 2%
胃經
大腸經
脾經
肺經
肝經
腎經
心經
膀胱經
小腸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蠟蜜丸中加入淡豆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淡豆豉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蠟蜜丸常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病症,淡豆豉的加入可以增強方劑的清熱解毒功效,輔助其他藥材達到更好的療效。
  2. 利濕通竅: 淡豆豉亦具有利濕通竅的作用,可以促進體內濕邪的排出,改善因濕熱阻滯所致的鼻塞、流涕等症狀。蠟蜜丸中加入淡豆豉,可以增強其利濕通竅的功效,使療效更加全面。

蠟蜜丸中含有巴豆,主要是利用其峻下逐瘀的功效。

巴豆性味辛熱,入脾、胃經,具有瀉下攻積、消腫散結的功效。在蠟蜜丸中,巴豆的加入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1. 攻逐瘀血: 蠟蜜丸常用於治療瘀血阻滯之症,巴豆可強力瀉下,驅除瘀血,促進血液循環。
  2. 消腫散結: 巴豆能消散腫塊,對於由瘀血引起的腫脹,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然而,巴豆性峻,使用需謹慎,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蠟蜜丸方劑中加入黃豆,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補益脾胃,增強藥力:黃豆性平味甘,入脾經,具有健脾益氣、和中消食的功效。加入蠟蜜丸中,可以補益脾胃,增強藥力,使藥物更好地被人體吸收利用。

2. 改善口感,增加黏性:黃豆研磨成粉後,可以增加丸劑的黏性,使丸劑更易成型,並改善丸劑的口感,使其更容易吞服。

蠟蜜丸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的功效,能有效抑制因熱毒引起的炎症、潰瘍等病症,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清熱解毒的目的。

2. 抑制菌羣生長: 黃連的苦味成分可抑制某些細菌的生長,有效防止藥丸在貯存過程中因細菌滋生而變質,延長藥效。

此外,黃連的苦味可掩蓋其他藥材的苦味,使藥丸更易服用。

蠟蜜丸中包含芫花,主要原因如下:

  1. 溫經散寒,通竅止痛:芫花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改善因寒邪阻滯經絡引起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
  2.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藥效:蠟蜜丸中其他藥材,如白芷、蒼耳子等,也具有通竅散寒的功效,芫花與之配合使用,能互相增強藥效,提高治療效果。

總之,芫花在蠟蜜丸方劑中起到溫經散寒、通竅止痛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能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病症。

蠟蜜丸中添加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下通便: 芒硝性寒,味鹹,入大腸經,具有瀉下通便的作用。在蠟蜜丸中,芒硝有助於清除腸道積熱,促進排便,改善便祕等症狀。
  2. 清熱解毒: 芒硝亦有清熱解毒之效。對於一些因熱毒積聚而引起的疾病,如瘡瘍腫毒、熱毒目赤等,芒硝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總而言之,芒硝在蠟蜜丸中起到瀉下通便和清熱解毒的作用,有助於治療便祕、瘡瘍腫毒等症狀。然而,芒硝藥性較強,使用需謹慎,應遵醫囑服用。

蠟蜜丸方劑中加入蜜蠟,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封閉藥性,提高藥效: 蜜蠟具有黏性,能將藥物緊密包裹,形成薄膜,防止藥物揮發或氧化,有助於保持藥效穩定,提高藥效發揮。
  2. 改善口感,易於服用: 蜜蠟本身無毒,且具有潤滑性,能改善藥物苦澀難以下嚥的口感,使患者更容易接受,提高服藥順應性。

此外,蜜蠟也具有一定的潤腸通便作用,可輔助治療便祕等病症。

主治功效


蠟蜜丸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

根據《嬰孺》的記載,蠟蜜丸主治「小兒諸注下,及膿血寒熱不絕」。《聖濟總錄》則記載蠟蜜丸用於治療「小兒下痢膿血,寒熱不除」。綜合兩者,蠟蜜丸主要用於治療小兒痢疾,症見大便帶有膿血,並伴有發熱惡寒等症狀。

治療原理

中醫認為,痢疾多因外感濕熱疫毒之邪,或飲食不潔,損傷脾胃,濕熱蘊結腸道,傳導失司,氣血壅滯,化為膿血所致。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脾胃功能尚未健全,更易感受外邪,發生痢疾。

蠟蜜丸的成分包括淡豆豉、巴豆、黃豆、黃連、芫花、芒硝。方中黃連苦寒,清熱燥濕、解毒,為君藥,直折濕熱疫毒之邪;巴豆辛熱,有毒,能攻積通便,在此用其少量以助黃連瀉熱毒,但因其有毒性,故用量需謹慎;芒硝鹹寒,瀉下通便,軟堅散結,與巴豆合用,增強通腑瀉熱之力,但小兒用量亦需謹慎;淡豆豉辛甘微苦,能解表發汗,宣洩鬱熱,助黃連清解在表之邪熱;芫花辛溫,能行氣活血,散寒除溼,助黃連化解腸道氣血壅滯;黃豆甘平,補腎益精,養血安神,扶助正氣。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瀉下通便,行氣活血之功,使濕熱疫毒之邪得以下行排出,則痢疾諸症可除。

此外,《幼幼新書》記載「禁不得熱者,少飲冷水」,提示在服用蠟蜜丸期間,應避免進食熱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若患兒口渴,可少量飲用冷水,以補充津液。

總結

蠟蜜丸是一首治療小兒濕熱痢疾的有效方劑。其組方以清熱解毒為主,兼以瀉下通便、行氣活血,符合中醫「通因通用」的治療原則。但方中巴豆、芒硝有毒性,用量需謹慎,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傳統服藥法


鹽豉80粒(炒香),巴豆14粒(去皮心膜,出油),大豆1雞子大(炒),黃連3方寸,芫花1方寸,消石1方寸,白蠟1雞子黃大。
上為末,研合,煉蠟丸之。
四十日兒,服黍大1丸;一百日兒,2丸;二百日,麻子大2丸;1歲,胡豆大1丸;大人下病,如大豆3丸;每日1次。腸中病下,日中藥力盡,至暮不止者,復服1丸;夜半病下,雞鳴藥力盡不止者,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瀉下作用,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蠟蜜丸, 出處:《幼幼新書》卷二十九引《嬰孺方》。 組成:鹽豉80粒(炒香),巴豆14粒(去皮心膜,出油),大豆1雞子大(炒),黃連3方寸,芫花1方寸,消石1方寸,白蠟1雞子黃大。 主治:小兒諸註下及膿血,寒熱不絕。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