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豆

黃豆

HUANG DA DOU

  • 英文名稱: Soybean
  • 別名:大豆,黃大豆,菽,淡豆鼓,
  • 來源:為豆科植物大豆的種皮黃色的種子。採收和儲藏:8-10月果實成熟後採收,取其種子曬乾。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4-11-18

黃豆的傳統功效


1. 健脾利水

黃豆,看似平凡,卻在古代中醫典籍中展現出其獨特的「健脾利水」功效,其作用機理與炮製方法息息相關。

《日用本草》記載黃豆「寬中下氣,利大腸,消水脹」,點明其利水消腫的作用,並暗示其能緩解脾胃不適。 《本草匯言》則更進一步指出其「潤脾燥,故消積痢」,說明黃豆能滋潤脾胃,治療脾胃濕熱引起的積滯和痢疾,此處強調的是其健脾功效。 這兩部典籍都從不同角度說明黃豆能改善脾胃功能,並有助於體內水分代謝。

然而,《本草求真》對黃豆的生熟運用提出了關鍵見解。它認為黃豆「味甘,服多壅氣,生痰動嗽」,指出過量食用或食用未經處理的黃豆,可能導致氣滯、痰多、咳嗽等問題。但同時也承認其「寬中下氣,利大腸,消水脹腫毒」的功效。這說明黃豆的藥性與其炮製方法密切相關,生豆偏於疏洩,熟豆則偏於溫補。因此,應用黃豆治療脾虛水腫時,需要根據患者體質和病情選擇生熟,並控制用量,以避免不良反應。

《本經逢原》則從解毒的角度切入,說明黃豆可用於解毒,特別是食物中毒。這也從側面印證了其調理脾胃、促進體內代謝的功能,因為強健的脾胃更能抵禦外邪。 其他典籍如《貴州民間方藥集》則記載了黃豆的其他用途,例如催乳和外敷止血,這與其健脾利水、促進體液循環的功效也有間接聯繫。

總而言之,黃豆其「健脾利水」的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已有明確記載,但其運用需注意生熟炮製方法和用量,才能發揮最佳療效。

2. 解毒消腫

黃豆,看似平凡的食材,在古代中醫典籍中卻展現出意想不到的解毒消腫功效。其作用機理並非單一,而是與其烹調方式及所治病症密切相關。

《日用本草》記載黃豆能「治腫毒」,並具有「消水脹」的功效,說明其對於體內積液及某些炎症腫脹具有一定的緩解作用。這可能與黃豆富含蛋白質及其他營養物質,能促進組織修復有關。

《本經逢原》則更進一步指出黃豆的解毒功效。其記載「誤食毒物,黃大豆生搗研水灌吐之」,說明生黃豆具有催吐的作用,能幫助排出體內毒素。而對於「諸菌毒不得吐者」,則建議「濃煎汁欽之」,暗示熟黃豆的解毒作用可能更偏向於內服吸收,以中和或緩解毒素。此外,該書也提到生黃豆可內服治療「內癰及臭毒腹痛」,這顯示其解毒作用可能與某些感染性疾病有關。

《貴州民間方藥集》則記載黃豆研末外敷能「止刀傷出血,及拔疔毒」,說明其外用時也具有一定的止血和消炎作用。

然而,《本草求真》提醒我們要注意黃豆的生熟之分。生黃豆偏向於疏洩,而熟黃豆則較為溫和且容易導致壅滯。因此,黃豆的應用需根據其烹調方式及病人的體質加以調整。

綜上所述,古代醫籍中對黃豆解毒消腫功效的記載並非相互矛盾,而是從不同角度,不同應用方式,闡述其藥理作用的多樣性。其解毒消腫的功效,可能與其營養成分、催吐作用、以及消炎止血等多種機制相關。 但需注意,不同炮製方法下,黃豆的藥性及適用症狀有所不同,需謹慎運用。

3. 健脾利水

黃豆,性平味甘,歸脾胃二經。其健脾之功,能助益脾胃運化功能,促進食物消化吸收,從而改善脾胃虛弱引起的腹脹與食慾不振。同時,黃豆亦具利水之效,能幫助消除水濕停滯所致之水腫,緩解身體因濕邪阻滯而出現的煩渴、小便不利等症狀。

4. 健脾胃

黃豆,看似平凡,卻在古代醫籍中展現出其獨特的健脾胃功效。單就其「健脾胃」作用而言,各家醫書著述雖略有不同,但核心概念皆圍繞著其性味及調理方式。

《日用本草》記載黃豆「寬中下氣,利大腸,消水脹」,指出其能舒緩胸腹脹滿、促進腸胃蠕動及消除水腫,已點明其利於脾胃運化的功效。 《本草匯言》更進一步說明,黃豆煮汁飲用「能潤脾燥,故消積痢」,強調其潤澤脾胃、消除積滯、緩解痢疾的功效,這與現代醫學中黃豆富含膳食纖維,有助於腸道蠕動的概念不謀而合。

然而,《本草求真》則更精闢地指出黃豆生熟的差異影響其藥性。「生則疏洩,熟則壅滯」,生黃豆偏於寒涼,具有瀉下之效;而炒熟的黃豆則偏溫和,更適合脾胃虛寒者溫補。 這說明黃豆的運用需根據個人體質及病情而定,並非單純的「健脾胃」就一概而論。 其所言「服多壅氣,生痰動嗽」,也提醒我們即使是具有益處的食物,過量食用亦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總而言之,古代醫籍中關於黃豆健脾胃功效的描述,並非相互矛盾,而是從不同角度,針對其不同形態和用法,闡述其對脾胃的影響。 理解黃豆的生熟之別,才能更好地發揮其藥用價值,達到「健脾胃」之效。

5. 利水消腫

黃豆,看似平凡的食材,在古代中醫典籍中卻記載著其獨特的利水消腫功效。單方使用黃豆治療水腫,其機理值得探討。

《日用本草》記載黃豆「消水脹」,直接點明其利水作用。這與其「寬中下氣,利大腸」的功能相輔相成,或許是藉由促進腸胃蠕動,排除體內多餘水分,進而達到消腫的效果。

《本草匯言》則從脾胃入手,認為黃豆煮汁飲用「能潤脾燥,故消積痢」。脾主運化水液,脾虛則水液代謝失常,容易導致水腫。黃豆潤脾,改善脾胃功能,間接地有助於水液的代謝和排泄,從根本上緩解水腫。

《本經逢原》更進一步描述黃豆在緊急情況下的應用,例如解毒。這暗示了黃豆可能具有某些促進體內毒素排出、改善體液平衡的作用,間接有助於消腫。

然而,《本草求真》則提出黃豆生熟之別對其藥效的影響。生黃豆偏於疏洩,多服則可能造成不良反應;而炒熟的黃豆則更偏溫補,需適量使用。這說明瞭黃豆的藥性與炮製方法密切相關,需謹慎運用,才能發揮其利水消腫的功效。

綜上所述,古代醫籍對黃豆利水消腫功效的論述,並非單純地將其視為單一作用的藥物,而是從脾胃功能、腸胃蠕動、體液平衡等多個角度闡述其作用機理。其功效的發揮,也與黃豆的炮製方法及用量密切相關。

6. 清熱解毒

黃豆,看似平凡的食材,在古代中醫典籍中卻展現出意想不到的清熱解毒功效。其清熱解毒作用並非直接來自其性味之寒涼,而是透過多種途徑間接達成。

《日用本草》記載黃豆能「治腫毒」,這暗示著它具備一定的抗炎作用,可能與其所含成分能抑制炎症反應有關。而《本經逢原》更明確指出,黃豆可用於「誤食毒物」,生搗研水灌吐,或濃煎汁服用以解毒,顯示其在應對外來毒素時,具備一定的解毒功效,這可能與其成分能吸附或中和毒素有關。

值得注意的是,《本草求真》提到黃豆的功效存在「兩歧」之處,生豆與熟豆的功效有所不同。生黃豆偏向疏洩,而熟黃豆則偏向溫補。 其解毒功效可能更多體現在生黃豆的應用上,藉由其疏洩之性,將體內毒素排出。 《貴州民間方藥集》記載黃豆研末外敷可「拔疔毒」,也佐證了其外用解毒的功效。

綜觀各家典籍,黃豆的清熱解毒並非單一機制,而是透過其利水消腫、促進排泄、吸附毒素等多方面作用共同實現的。 其作用機制需結合現代藥理學進一步研究,才能更全面地瞭解。但從古代醫家的觀察與運用來看,黃豆在特定情況下,確有輔助清熱解毒之效。

7. 利水滲濕

黃豆,看似平凡的食材,在古代中醫典籍中卻展現出意想不到的利水滲濕功效,其作用機制與炮製方法密切相關。

《日用本草》記載黃豆「利大腸,消水脹」,直接點明其利水功效,能排除體內積聚的水分,改善水腫。此功效可能與黃豆中富含的蛋白質及其他營養成分,促進代謝,利於水液排出有關。

《本草匯言》則從「潤脾燥,故消積痢」的角度切入,說明黃豆能滋潤脾胃,改善因脾胃功能失調引起的濕滯,從而達到利水滲濕的效果。脾主運化水濕,脾胃功能正常,則水濕代謝通暢。

《本經逢原》則描述了黃豆在解毒方面的作用,這與利水滲濕有一定關聯。某些毒素或病邪會導致體內水液代謝紊亂,出現水腫等症狀,黃豆的解毒作用能間接改善此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本草求真》深入探討了黃豆生熟不同的功效。文中指出,生黃豆性偏寒涼,能疏洩水濕,但過量則可能損傷脾胃;熟黃豆則性溫,功效偏溫補,但過量又可能導致痰濕壅滯。因此,黃豆的利水滲濕功效與其炮製方法和用量密切相關,需根據體質和病情靈活運用。

綜上所述,古籍中對黃豆利水滲濕功效的記載,雖然角度略有不同,但都指向黃豆在調節水液代謝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其功效的發揮與炮製方法及用量密切相關,需謹慎應用。

黃豆的古代典籍


黃豆的現代功效


1. 促進骨骼健康

黃豆在促進骨骼健康方面的現代藥理分析顯示,其豐富的生物活性成分發揮關鍵作用。首先,黃豆含有高量的骨骼必需礦物質,如鈣(每100克約200毫克)、鎂、磷及鋅。這些礦物質是骨骼基質的主要構成元素,直接參與骨質的礦化過程,形成氫氧磷灰石結晶,對於維持骨密度、骨骼結構穩定性及承重能力至關重要,有助於預防骨質疏鬆。其次,黃豆富含異黃酮,這是一種具有植物雌激素作用的化合物。異黃酮能模擬內源性雌激素的功能,透過與骨骼細胞上的雌激素受體結合,調節骨骼代謝平衡。具體而言,異黃酮有助於抑制破骨細胞(osteoclasts)的活性,從而減少骨質的分解與流失,同時可能促進成骨細胞(osteoblasts)功能,增強骨骼的淨形成,進而提升骨骼強度與質量。

2. 促進腸道健康

黃豆在促進腸道健康方面,主要透過其所含的膳食纖維及大豆低聚醣發揮現代藥理作用。豐富的膳食纖維屬非澱粉多醣,在腸道中能吸收水分,增加糞便體積和柔軟度,透過對腸壁的機械性刺激,有效促進腸道蠕動,縮短廢物在腸道內的停留時間,從而預防及緩解便秘。此外,膳食纖維有助於稀釋腸道內毒素,減少其與腸黏膜接觸。

更為關鍵的是,黃豆中存在的大豆低聚醣,如棉子糖和水蘇糖,作為優良的益生元,這些成分難以被人體小腸消化吸收,可完整抵達大腸。在大腸中,它們可被腸道內特定的有益菌群,特別是雙歧桿菌和乳酸桿菌,選擇性發酵利用。此過程不僅促進這些益生菌大量增殖,抑制有害菌生長,從而維持並優化腸道微生態平衡。益生菌發酵低聚醣同時會產生短鏈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 SCFAs),例如丁酸、丙酸和乙酸。這些SCFAs是結腸細胞的主要能量來源,有助於維持腸道黏膜屏障完整性,降低腸道pH值以抑制病原體,並調節局部免疫反應,全面支持腸道功能健康。

3. 降血糖

現代藥理研究深入揭示黃豆降血糖機制。首先,其豐富的膳食纖維能顯著減緩腸道對葡萄糖的吸收速度,有效抑制餐後血糖快速升高,有助於維持血糖平穩。再者,黃豆中蘊含的異黃酮與大豆皁苷等生物活性成分,經證實可透過多重途徑發揮作用,包括提升胰島素敏感性、促進周邊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與利用,以及可能抑制肝臟糖質新生,從而協同對血糖產生調節作用。

4. 預防心血管疾病

現代藥理分析指出,黃豆預防心血管疾病之功效主要源於其豐富的營養成分。黃豆中大量可溶性纖維,如豆膳纖維,可有效與膽酸結合,增強其排出,從而降低血中總膽固醇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顯著減少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風險。此外,黃豆富含異黃酮,此類植物雌激素具有強效抗氧化作用,能清除自由基,保護血管內皮細胞免受氧化損傷,並有效抑制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修飾。異黃酮同時展現抗炎特性,能調節體內炎症反應,改善血管功能,進一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這些協同作用機制共同構成了黃豆維持心血管健康的現代藥理學基礎。

5. 豐富的蛋白質

黃豆作為優質植物蛋白來源,在現代藥理學中其蛋白質功效備受推崇。其所含蛋白質具有高生物價,富含人體所需全部九種必需胺基酸,使其營養價值可與動物蛋白媲美。黃豆蛋白質中,球蛋白(如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為主要成分,這些蛋白質經消化分解後,可產生多種具生物活性的肽類物質。

這些生物活性肽在體內發揮著多重藥理作用:

首先,在心血管健康方面,大豆蛋白及其水解產物已被證實有助於降低血漿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和總膽固醇水平。部分活性肽如血管緊張素轉換酶(ACE)抑制肽,對調節血壓具有潛在益處,從而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其次,就肌肉代謝而言,黃豆蛋白質提供豐富的支鏈胺基酸(BCAAs),這對於促進肌肉蛋白質合成、加速運動後肌肉修復與生長至關重要。對於素食者、老年人或運動員而言,黃豆是維持肌肉量和預防肌少症的優良選擇。

再者,高蛋白質含量有助於增加飽足感,降低總熱量攝入,對於體重管理及代謝症候群的改善具有積極作用。此外,黃豆中的某些肽類還可能展現抗氧化、改善胰島素敏感性以及調節免疫功能的潛力。這些發現使得黃豆蛋白質的應用遠超單純的營養補充,成為現代健康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

6. 抗氧化

黃豆的抗氧化功效主要歸因於其所含的生物活性物質。其中,大豆皂甙經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具有顯著的抗氧化功能。它能有效抑制細胞內過氧化脂質的生成及分解,並具備直接清除活性氧的能力,直接對抗氧化壓力。

此外,黃豆中的大豆異黃酮儘管本身不直接清除自由基,但其作用機制更側重於啟動身體內源性的抗氧化防禦系統。異黃酮能促進榖胱甘肽過氧化酶(GPx)的活性,這是一種關鍵的抗氧化酵素,能有效保護身體細胞不受氧化性損傷,進而有助於減低癌症風險。其與雌激素相似的結構特性,亦在輔助抵抗乳癌復發及降低攝護腺癌風險方面顯示出潛力,這間接與其對細胞健康的維護、減少氧化壓力損害相關。整體而言,黃豆透過多重途徑展現其抗氧化效益,包括直接清除活性氧及間接活化體內抗氧化酵素系統。

黃豆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0-90g;或研末。外用:搗敷;或炒焦研末調敷。

黃豆的炮製


豆類製品

  • 未醱酵豆類製品
    • 豆漿
    • 豆腐
    • 豆腐皮
  • 醱酵豆類製品
    • 醬油
    • 豆瓣醬
    • 醱酵豆醬
    • 納豆
    • 丹貝

大豆油的主要生產國家

  • 美國 (36%)
  • 巴西 (36%)
  • 阿根廷 (18%)
  • 中國 (3%)
  • 印度 (3%)
  • 韓國 (1.5%)
  • 日本 (1.5%)
  • 越南 (1%)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中藥黃豆注意事項

  1. 消化不良者不宜食用:黃豆在消化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氣體,容易引起脹氣。
  2. 慢性消化道疾病者宜少食:過量食用黃豆會加重消化不良症狀。
  3. 嚴重肝病患者禁食:黃豆富含蛋白質,肝病患者代謝困難,容易加重病情。
  4. 腎病患者禁食:黃豆富含鉀離子,腎病患者攝取過多鉀離子可能造成高鉀血癥。
  5. 痛風患者禁食:黃豆富含嘌呤,痛風患者食用後會增加尿酸生成,誘發痛風發作。
  6. 消化性潰瘍患者禁食:黃豆含有粗纖維,會刺激消化道黏膜,加重潰瘍。
  7. 低碘患者禁食:黃豆含有抑制甲狀腺素合成的物質,低碘患者食用後會加重甲狀腺疾病。
  8. 患有瘡痘期間不宜食用:黃豆會促進皮膚皮脂腺分泌,加重瘡痘惡化。

黃豆相關的方劑


黃豆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腹痛損傷黃疸月經不調食慾不振虛弱骨質疏鬆症腳氣病更年期綜合症前列腺增生

黃豆含有的化學成分


亞麻油酸(linolenic acid), 異黃酮(Isoflavones), 吉尼斯坦(Genistein), 代澤因(Daidzein), 植物固醇(Phytosterols), 皁苷(Saponin), 蛋白質(Protein)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