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豆的傳統功效
1. 健脾利水
黃豆,看似平凡,卻在古代中醫典籍中展現出其獨特的「健脾利水」功效,其作用機理與炮製方法息息相關。
《日用本草》記載黃豆「寬中下氣,利大腸,消水脹」,點明其利水消腫的作用,並暗示其能緩解脾胃不適。 《本草匯言》則更進一步指出其「潤脾燥,故消積痢」,說明黃豆能滋潤脾胃,治療脾胃濕熱引起的積滯和痢疾,此處強調的是其健脾功效。 這兩部典籍都從不同角度說明黃豆能改善脾胃功能,並有助於體內水分代謝。
然而,《本草求真》對黃豆的生熟運用提出了關鍵見解。它認為黃豆「味甘,服多壅氣,生痰動嗽」,指出過量食用或食用未經處理的黃豆,可能導致氣滯、痰多、咳嗽等問題。但同時也承認其「寬中下氣,利大腸,消水脹腫毒」的功效。這說明黃豆的藥性與其炮製方法密切相關,生豆偏於疏洩,熟豆則偏於溫補。因此,應用黃豆治療脾虛水腫時,需要根據患者體質和病情選擇生熟,並控制用量,以避免不良反應。
《本經逢原》則從解毒的角度切入,說明黃豆可用於解毒,特別是食物中毒。這也從側面印證了其調理脾胃、促進體內代謝的功能,因為強健的脾胃更能抵禦外邪。 其他典籍如《貴州民間方藥集》則記載了黃豆的其他用途,例如催乳和外敷止血,這與其健脾利水、促進體液循環的功效也有間接聯繫。
總而言之,黃豆其「健脾利水」的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已有明確記載,但其運用需注意生熟炮製方法和用量,才能發揮最佳療效。
2. 解毒消腫
黃豆,看似平凡的食材,在古代中醫典籍中卻展現出意想不到的解毒消腫功效。其作用機理並非單一,而是與其烹調方式及所治病症密切相關。
《日用本草》記載黃豆能「治腫毒」,並具有「消水脹」的功效,說明其對於體內積液及某些炎症腫脹具有一定的緩解作用。這可能與黃豆富含蛋白質及其他營養物質,能促進組織修復有關。
《本經逢原》則更進一步指出黃豆的解毒功效。其記載「誤食毒物,黃大豆生搗研水灌吐之」,說明生黃豆具有催吐的作用,能幫助排出體內毒素。而對於「諸菌毒不得吐者」,則建議「濃煎汁欽之」,暗示熟黃豆的解毒作用可能更偏向於內服吸收,以中和或緩解毒素。此外,該書也提到生黃豆可內服治療「內癰及臭毒腹痛」,這顯示其解毒作用可能與某些感染性疾病有關。
《貴州民間方藥集》則記載黃豆研末外敷能「止刀傷出血,及拔疔毒」,說明其外用時也具有一定的止血和消炎作用。
然而,《本草求真》提醒我們要注意黃豆的生熟之分。生黃豆偏向於疏洩,而熟黃豆則較為溫和且容易導致壅滯。因此,黃豆的應用需根據其烹調方式及病人的體質加以調整。
綜上所述,古代醫籍中對黃豆解毒消腫功效的記載並非相互矛盾,而是從不同角度,不同應用方式,闡述其藥理作用的多樣性。其解毒消腫的功效,可能與其營養成分、催吐作用、以及消炎止血等多種機制相關。 但需注意,不同炮製方法下,黃豆的藥性及適用症狀有所不同,需謹慎運用。
3. 健脾利水
黃豆入脾、胃二經,性平、味甘,具有健脾利水,消脹滿,除煩渴等功效。黃豆中所含之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成分,皆有助於促進脾胃消化食物,增強體質,緩解脾胃虛弱引起的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此外,黃豆亦能利水消腫,改善因水濕停滯而引起的煩渴、小便不利等症狀。
4. 健脾胃
黃豆,看似平凡,卻在古代醫籍中展現出其獨特的健脾胃功效。單就其「健脾胃」作用而言,各家醫書著述雖略有不同,但核心概念皆圍繞著其性味及調理方式。
《日用本草》記載黃豆「寬中下氣,利大腸,消水脹」,指出其能舒緩胸腹脹滿、促進腸胃蠕動及消除水腫,已點明其利於脾胃運化的功效。 《本草匯言》更進一步說明,黃豆煮汁飲用「能潤脾燥,故消積痢」,強調其潤澤脾胃、消除積滯、緩解痢疾的功效,這與現代醫學中黃豆富含膳食纖維,有助於腸道蠕動的概念不謀而合。
然而,《本草求真》則更精闢地指出黃豆生熟的差異影響其藥性。「生則疏洩,熟則壅滯」,生黃豆偏於寒涼,具有瀉下之效;而炒熟的黃豆則偏溫和,更適合脾胃虛寒者溫補。 這說明黃豆的運用需根據個人體質及病情而定,並非單純的「健脾胃」就一概而論。 其所言「服多壅氣,生痰動嗽」,也提醒我們即使是具有益處的食物,過量食用亦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總而言之,古代醫籍中關於黃豆健脾胃功效的描述,並非相互矛盾,而是從不同角度,針對其不同形態和用法,闡述其對脾胃的影響。 理解黃豆的生熟之別,才能更好地發揮其藥用價值,達到「健脾胃」之效。
5. 利水消腫
黃豆,看似平凡的食材,在古代中醫典籍中卻記載著其獨特的利水消腫功效。單方使用黃豆治療水腫,其機理值得探討。
《日用本草》記載黃豆「消水脹」,直接點明其利水作用。這與其「寬中下氣,利大腸」的功能相輔相成,或許是藉由促進腸胃蠕動,排除體內多餘水分,進而達到消腫的效果。
《本草匯言》則從脾胃入手,認為黃豆煮汁飲用「能潤脾燥,故消積痢」。脾主運化水液,脾虛則水液代謝失常,容易導致水腫。黃豆潤脾,改善脾胃功能,間接地有助於水液的代謝和排泄,從根本上緩解水腫。
《本經逢原》更進一步描述黃豆在緊急情況下的應用,例如解毒。這暗示了黃豆可能具有某些促進體內毒素排出、改善體液平衡的作用,間接有助於消腫。
然而,《本草求真》則提出黃豆生熟之別對其藥效的影響。生黃豆偏於疏洩,多服則可能造成不良反應;而炒熟的黃豆則更偏溫補,需適量使用。這說明瞭黃豆的藥性與炮製方法密切相關,需謹慎運用,才能發揮其利水消腫的功效。
綜上所述,古代醫籍對黃豆利水消腫功效的論述,並非單純地將其視為單一作用的藥物,而是從脾胃功能、腸胃蠕動、體液平衡等多個角度闡述其作用機理。其功效的發揮,也與黃豆的炮製方法及用量密切相關。
6. 清熱解毒
黃豆,看似平凡的食材,在古代中醫典籍中卻展現出意想不到的清熱解毒功效。其清熱解毒作用並非直接來自其性味之寒涼,而是透過多種途徑間接達成。
《日用本草》記載黃豆能「治腫毒」,這暗示著它具備一定的抗炎作用,可能與其所含成分能抑制炎症反應有關。而《本經逢原》更明確指出,黃豆可用於「誤食毒物」,生搗研水灌吐,或濃煎汁服用以解毒,顯示其在應對外來毒素時,具備一定的解毒功效,這可能與其成分能吸附或中和毒素有關。
值得注意的是,《本草求真》提到黃豆的功效存在「兩歧」之處,生豆與熟豆的功效有所不同。生黃豆偏向疏洩,而熟黃豆則偏向溫補。 其解毒功效可能更多體現在生黃豆的應用上,藉由其疏洩之性,將體內毒素排出。 《貴州民間方藥集》記載黃豆研末外敷可「拔疔毒」,也佐證了其外用解毒的功效。
綜觀各家典籍,黃豆的清熱解毒並非單一機制,而是透過其利水消腫、促進排泄、吸附毒素等多方面作用共同實現的。 其作用機制需結合現代藥理學進一步研究,才能更全面地瞭解。但從古代醫家的觀察與運用來看,黃豆在特定情況下,確有輔助清熱解毒之效。
7. 利水滲濕
黃豆,看似平凡的食材,在古代中醫典籍中卻展現出意想不到的利水滲濕功效,其作用機制與炮製方法密切相關。
《日用本草》記載黃豆「利大腸,消水脹」,直接點明其利水功效,能排除體內積聚的水分,改善水腫。此功效可能與黃豆中富含的蛋白質及其他營養成分,促進代謝,利於水液排出有關。
《本草匯言》則從「潤脾燥,故消積痢」的角度切入,說明黃豆能滋潤脾胃,改善因脾胃功能失調引起的濕滯,從而達到利水滲濕的效果。脾主運化水濕,脾胃功能正常,則水濕代謝通暢。
《本經逢原》則描述了黃豆在解毒方面的作用,這與利水滲濕有一定關聯。某些毒素或病邪會導致體內水液代謝紊亂,出現水腫等症狀,黃豆的解毒作用能間接改善此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本草求真》深入探討了黃豆生熟不同的功效。文中指出,生黃豆性偏寒涼,能疏洩水濕,但過量則可能損傷脾胃;熟黃豆則性溫,功效偏溫補,但過量又可能導致痰濕壅滯。因此,黃豆的利水滲濕功效與其炮製方法和用量密切相關,需根據體質和病情靈活運用。
綜上所述,古籍中對黃豆利水滲濕功效的記載,雖然角度略有不同,但都指向黃豆在調節水液代謝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其功效的發揮與炮製方法及用量密切相關,需謹慎應用。
黃豆的古代典籍
黃豆的現代功效
1. 促進骨骼健康
黃豆,性平,味甘,入脾、胃經。
黃豆富含鈣、鎂、磷、鋅等礦物質,尤以鈣含量最高,每100克黃豆含鈣量高達200毫克,是牛乳的2倍。這些礦物質均為骨骼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於維持骨骼健康和預防骨質疏鬆症。
黃豆中還含有豐富的異黃酮,異黃酮是一種植物雌激素,具有類雌激素作用,能有效降低骨質流失,增強骨骼強度。
2. 促進腸道健康
黃豆,性平味甘,歸脾、大腸、胃經。其含有豐富的纖維,可促進腸道蠕動,預防便祕。大豆低聚醣更可作為益生元,刺激有益菌生長,促進腸道菌羣平衡,改善腸道健康。故食之,可健脾益氣,消暑解毒,改善腸胃功能,增進食慾。
3. 降血糖
黃豆性平、味甘,入脾、胃、大腸經;能益氣補血、健脾和胃、清熱利濕、通利大腸。其降血糖之功,《本草綱目》載:「黃豆,甘平,益氣補血,健脾和胃,清熱利濕,通利大腸。治消渴,煮服之。」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黃豆中的膳食纖維有助於減緩血糖的上升速度,從而有助於控制血糖水平。此外,黃豆中還含有異黃酮、大豆皁苷等成分,這些成分也具有降血糖的作用。
4. 預防心血管疾病
藥家以為黃豆通利小便,去宿食,下氣,起風,消脹,散諸熱,解諸毒。黃豆能益氣、補中、寬胸、下氣。黃豆中大量可溶性纖維,如豆膳纖維,能降低膽固醇水平,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此外,黃豆中含有異黃酮,其具有抗氧化、抗菌、消炎等作用,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5. 豐富的蛋白質
黃豆,厥物最良,其利博哉!其質性溫和,味甘,入脾、胃經,有益氣補虛,健脾養胃,生津止渴之功。黃豆中富含豐富的蛋白質,故有「植物肉」之稱,為素食者和需要減少紅肉攝入者提供優良的替代品。黃豆蛋白質含有全部必需氨基酸,其營養價值與動物蛋白質相當,可提供人體所需的各種胺基酸。
6. 抗氧化
黃豆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0-90g;或研末。外用:搗敷;或炒焦研末調敷。
黃豆的炮製
在東方有許多豆類製品,未醱酵的豆類製品有豆漿、豆腐、豆腐皮等,醱酵的豆類製品有醬油、豆瓣醬、醱酵豆醬、納豆、丹貝等也是用豆類製成調味料。大豆油有許多工業的應用,主要生產大豆的國家有美國(36%)、巴西(36%)、阿根廷(18%)、中國(3%)和印度(3%)韓國(1.5%)日本(1.5%)越南(1%)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中藥黃豆注意事項
- 消化不良者不宜食用:黃豆在消化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氣體,容易引起脹氣。
- 慢性消化道疾病者宜少食:過量食用黃豆會加重消化不良症狀。
- 嚴重肝病患者禁食:黃豆富含蛋白質,肝病患者代謝困難,容易加重病情。
- 腎病患者禁食:黃豆富含鉀離子,腎病患者攝取過多鉀離子可能造成高鉀血癥。
- 痛風患者禁食:黃豆富含嘌呤,痛風患者食用後會增加尿酸生成,誘發痛風發作。
- 消化性潰瘍患者禁食:黃豆含有粗纖維,會刺激消化道黏膜,加重潰瘍。
- 低碘患者禁食:黃豆含有抑制甲狀腺素合成的物質,低碘患者食用後會加重甲狀腺疾病。
- 患有瘡痘期間不宜食用:黃豆會促進皮膚皮脂腺分泌,加重瘡痘惡化。
黃豆相關的方劑
黃豆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黃豆含有的化學成分
亞麻油酸(linolenic acid), 異黃酮(Isoflavones), 吉尼斯坦(Genistein), 代澤因(Daidzein), 植物固醇(Phytosterols), 皁苷(Saponin), 蛋白質(Protein)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