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陽丸

固陽丸

GU YA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古方選注》卷下

熱性指數

26

寒性指數

3

熱/寒比例

極熱 (8.67)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0%
脾經 18%
腎經 17%
肝經 13%
胃經 9%
大腸經 8%
肺經 7%
三焦經 2%
膀胱經 2%
心經
脾經
腎經
肝經
胃經
大腸經
肺經
三焦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固陽丸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補氣固陽: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利水消腫的功效。固陽丸主治元氣虛弱、陽氣不足所致的諸證,而黃耆能補益元氣,固護陽氣,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
  2. 增強免疫:黃耆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促進免疫細胞增殖分化,提高抗病能力。固陽丸常用於免疫力低下、易感外邪的人羣,黃耆的免疫調節作用有助於提高患者抵抗力,預防疾病發生。

固陽丸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其補血活血、滋陰養血的功效。

當歸味甘辛,性溫,歸肝、心、脾經。其補血作用,可改善陽氣虛弱所致的血虛,提升身體的整體機能。其活血作用,則可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溫煦陽氣,改善肢體冷涼、面色蒼白等陽虛症狀。

此外,當歸亦有滋陰養血之效,可緩解因陽氣不足所導致的陰虛火旺,進一步加強固陽丸的整體功效,使之更能有效地扶正祛邪,改善患者的體質。

固陽丸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陽散寒: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之功效。固陽丸主治陽虛寒症,如脾腎陽虛、命門火衰等,乾薑能溫補脾腎陽氣,散寒止痛,有助於恢復陽氣,改善寒症。

2. 促進氣血運行:乾薑辛溫,能溫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陽氣不足,氣血運行不暢,易導致四肢冰冷、畏寒等症狀。乾薑能溫陽化氣,促進氣血流通,有助於改善陽虛所致的氣血運行障礙。

固陽丸中加入赤石脂,是因其具有收斂固澀、止汗止瀉之效。

赤石脂性寒、味甘,入肺、腎經。其收斂固澀之性,可固腎澀精,收斂止汗,對腎虛遺精、滑泄不禁、盜汗等症有良好療效。同時,其亦能止瀉,適用於脾虛泄瀉、腎虛滑泄之症。

因此,固陽丸中加入赤石脂,旨在通過其收斂固澀之性,固腎澀精,止汗止瀉,以達到補腎固陽之效。

固陽丸中加入茴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腎助陽: 茴香性溫,味辛,入肝、脾、腎經,具有溫腎助陽、散寒止痛的功效。對於陽氣不足、腎陽虛衰所致的腰膝痠軟、陽痿早泄、宮寒不孕等症,茴香可溫補腎陽,改善陽虛症狀。
  2. 行氣止痛: 茴香還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因氣滯血瘀所致的腹痛、胃痛、腸痛等症,茴香可行氣活血,緩解疼痛。

因此,固陽丸中加入茴香,可起到溫腎助陽、行氣止痛的雙重作用,以增強方劑的整體療效。

固陽丸中使用龍骨,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功效:

  1. 固腎澀精: 龍骨味甘鹹性寒,入腎經,具有收斂固澀的作用,可以有效止遺精、尿頻、滑精等腎氣不固的症狀。
  2. 鎮驚安神: 龍骨能平肝潛陽、鎮驚安神,對於驚悸失眠、心神不寧等症狀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固陽丸中加入龍骨,一方面可以補腎固精,另一方面可以鎮驚安神,達到固陽止脫、改善體質的效果。

固陽丸中包含黃豆,主要基於其補益脾腎之效。

黃豆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補氣益血、健脾和胃、利水消腫之功效。固陽丸以補腎固陽為主要功效,而脾為後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二者相輔相成,故以黃豆補脾,有助於脾腎同補,進一步固本培元,使藥效更佳。

此外,黃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營養成分,可為體虛者提供營養,增強體質,進一步促進腎氣充盈,達到固陽的效果。

「固陽丸」方劑中加入「陽起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固腎益精,溫陽補虛: 陽起石性溫,味甘,入腎經,具有溫腎壯陽、固澀精氣之效,可改善腎陽虛所致的陽痿、遺精、腰膝痠軟等症狀。
  2. 化瘀止痛,利水消腫: 陽起石亦具利水消腫、化瘀止痛的功效,可改善因腎虛引起的腰膝疼痛、水腫等症狀,有助於整體腎氣的恢復。

固陽丸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陽補腎: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其溫陽補腎的功效,可以助陽氣下沉,固攝精氣,改善腎陽虛所致的腰膝酸軟、畏寒肢冷等症狀,與固陽丸溫補腎陽的功效相符。

2. 溫通經絡: 肉桂具有溫通經絡、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改善腎陽虛引起的寒凝血瘀,促進氣血運行,進一步增強補腎效果,使藥效更為顯著。

固陽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韭菜子,這是因為韭菜子具有補腎助陽、暖胃散寒的功效。韭菜子性溫,味辛,能夠有效地調和身體內的陽氣,有助於增強腎陽的功能,對於因陽虛所引起的疲倦、畏寒等症狀有很好的緩解作用。此外,韭菜子中的揮發油成分還具有促進血液循環的特性,這對於改善身體的微循環和促進新陳代謝是非常有益的。

在固陽丸的運用中,韭菜子不僅能夠增強方劑的整體效果,還能為病人提供更為全面的調理方案,強調了中醫藥在治療過程中對於調理腎陽的重視。因此,韭菜子的加入使得固陽丸不僅能夠強化陽氣,還能促進脾胃的健康,提升整體的身體狀況,展現了中醫藥對於治療與調養的深厚智慧。

固陽丸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補益脾腎、固澀止瀉。其中,茯苓作為其重要成分之一,具有多重藥理作用。首先,茯苓以其健脾益氣的特性著稱,能增強脾胃功能,促進體內水分代謝,防止因脾虛引起的水腫或消化不良。其次,茯苓能夠安神,對於因腎虛所引起的虛弱、腰膝酸軟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效果。此外,茯苓與固陽丸中其他成分的協同作用,能有效提高整體方劑的療效,特別是在調和脾腎功能方面。中醫理論認為,脾主運化,腎主藏精,兩者的健康密不可分,因此茯苓在此方劑中的作用不容忽視,成為支持陽氣,增強身體免疫力的重要藥材。這使得固陽丸在臨牀應用中,能更全面地改善患者的健康狀況。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固陽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婦女帶下」,其病機歸結於兩大類:

  1. 久曠失志,心陽內耗:指長期情志抑鬱或孤獨,導致心陽虛損,進而影響命門(腎陽)失守,無法固攝陰液,形成帶下。
  2. 內勞無度,液脫陽離:過度勞累(包含房勞或體力耗損),使陰液虧損,陽氣失於依附而浮越,命門失去封藏之能,故帶下不止。

此類帶下的核心在於「命門不固」,與腎陽虛衰、下元不攝密切相關,屬虛寒證範疇,病性偏寒,症狀可能見白帶清稀、量多、伴畏冷、腰膝酸軟等。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分析

1. 藥物組成與性味歸經

  • 陽起石(煅,別研)
    • 性味:咸、溫,入腎經。
    • 功效:溫腎壯陽,專補命門火衰。《本草綱目》載其「能溫暖下元,治陽虛陰痿,子宮虛冷」。煅製後減其峻烈之性,更利於固攝。
  • 乾薑(炮,洗)
    • 性味:辛、熱,入脾、胃、腎經。
    • 炮製後溫中散寒,兼入下焦助陽。與陽起石協同,強化溫腎暖宮之效。

2. 配伍邏輯

  • 「溫陽固本」為核心
    兩藥等分配合,陽起石直入腎經補火,乾薑溫散寒邪,助陽升發。命門火旺則能蒸騰氣化,復其固攝之職,帶下自止。
  • 糯米飯為丸
    糯米甘溫,補中益氣,輔助固護脾胃,使溫陽之力綿長;米飲送服,取其溫和之性,避免藥物燥烈傷胃。

3. 治療原理推論

  • 從「心陽-命門」軸論治
    心陽虛衰(久曠失志)或陰損及陽(內勞過度)皆可導致腎陽不足。本方未直接補心陽,而是通過溫補命門,間接振奮一身陽氣,體現「益火之源以消陰翳」的思路。
  • 從「寒氣-陽虛」關係切入
    帶下屬寒者,多因陽虛不化水濕,寒氣凝滯下焦。方中乾薑散寒,陽起石溫陽,標本兼治,共奏「祛寒氣,固其陽」之功。

總結

固陽丸以簡潔配伍,針對命門火衰、下焦虛寒之帶下,強調溫補與固攝並行。其組方思路體現古代「以陽統陰」的辨治觀,尤其適合陽氣虛而失守、寒凝不化的病症,然須辨明虛寒本質方可投用。

傳統服藥法


陽起石(煅,別研)、乾薑(炮,洗)各等分。
祛寒氣,固其陽。
上為細末,糯米飯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70丸,米飲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固陽丸性溫熱,陰虛火旺者慎用。
  • 固陽丸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上火。
  • 固陽丸服用期間,应注意饮食清淡,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陰道炎肺結核白帶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子宮頸炎

相同名稱方劑


固陽丸,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七。 組成:陽起石(煅,别研)、乾薑(炮,洗)各等分。 主治:祛寒氣,固其陽。主治:臟腑滑泄。

固陽丸, 出處:《證治要訣類方》卷四引《局方》。 組成:附子(炮)1兩,川烏(炮)7錢,白龍骨(煅)6錢,補骨脂6錢,川楝子6錢,茴香6錢。 主治:養氣守神,固精壯陽,大補真氣。主治:色欲過度,下元虛憊,滑泄無禁。

固陽丸, 出處:《古方選注》卷下。 組成:黃耆(酒炒)3兩,當歸(酒淨)3兩,乾薑1兩6錢,赤石脂1兩2錢(泥罐中煅赤,研,水飛),舶茴香8錢,白龍骨(煅,捶碎,絹袋盛,大豆同蒸乾,豆熟,取出,焙乾,研,水飛)1兩2錢,陽起石(用乾鍋于大火中煅令通紅,取出酒淬,置陰地令乾,研,水飛)1兩2錢,肉桂8錢,韭菜子(酒浸,曬乾,微炒)1兩3錢,茯苓3兩,黃鹽(炒)3錢。 主治:婦女帶下,由久曠失志,心陽內耗而命門失守,或內勞無度,液脫陽離而命門不禁引起者。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