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子的傳統功效
1. 助陽固精
韭菜子性溫味辛,入腎、肝二經。其溫腎壯陽之效卓著,能溫補命門之火,助腎主生殖之功能,改善因腎陽不足引起的陽痿、氣短乏力等症,達成助陽。同時,韭菜子具有固精縮尿之功,能收斂腎氣,固攝精關,有效治療遺精、滑精及小便頻數,達致固精,體現其補肝腎、強筋骨之用。
2. 補肝腎暖腰膝
韭菜子性溫味甘鹹,歸肝腎經。中醫認為,肝腎為人體之本,腎主藏精,司生殖、主骨;肝主藏血,司筋。韭菜子溫補肝腎,能溫煦腎陽,使精氣充盈,故能補益肝腎之不足。其溫性特點,有助於溫養腰膝,改善腎陽虛所致之腰膝冰冷、酸軟無力。實為補益肝腎,溫暖下元之佳品。
3. 補益肝腎
韭菜子,其性味辛、甘、溫,歸入肝、腎經,此為其補益肝腎功效之樞要。《本草綱目》有載:「韭菜子,益肝補腎,溫中助陽,補精益血。」明確點出其對肝腎雙經的滋補作用。其溫性,能溫補腎陽,對於腎陽虧虛所致之腰膝痠痛、陽痿遺精、小便頻數、畏寒肢冷等症狀具治療效益。同時,其「補精益血」之功,亦能兼顧肝腎陰精之不足,因肝腎同源,精血互化,故對肝血虧虛所致之耳鳴目昏、筋骨不利亦有所助益。整體而言,韭菜子通過溫補與滋養,強化肝腎功能,以達固本培元之效。
4. 補氣
韭菜子在中醫觀點下,其補氣功效主要透過溫補腎陽與調和氣機來實現。中醫認為,腎主藏精,為一身元氣之根源。韭菜子「溫陽壯腎」的特性,直接滋養腎中陽氣,使腎氣充沛,元氣得固。元氣為人體生命活動之根本動力,其足則周身臟腑之氣皆得其助,有助於宗氣生成與營衛之氣運行。
此外,韭菜子「氣味辛香,升浮之力甚強」,能夠「通調沖任、補益下元」。沖任二脈關乎氣血運行與生殖功能,與腎氣密切相關。韭菜子能調暢沖任之氣血,使氣機升降出入有度,間接強化全身氣機的運作。其「溫通」之性,能散寒邪,寒凝則氣滯,故其溫散作用亦有助於疏通壅滯之氣,使氣血通暢。
《日華子本草》更直接指出韭菜子能「補益氣血」,說明其不僅補陽,更能兼顧氣虛血弱之證。整體而言,韭菜子通過補益腎陽,促進元氣生化,繼而推動全身氣機流暢,使氣血充盈,從而達到補氣之效。
韭菜子的現代功效
1. 抗腫瘤
韭菜子的現代藥理分析顯示,其抗腫瘤功效的核心在於所含的多種微量元素,特別是硒(Selenium)與鉬(Molybdenum)。硒作為關鍵的必需微量元素,以硒蛋白形式參與體內多項生物功能。它能顯著增強抗氧化防禦,例如作為穀胱甘肽過氧化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的活性中心,有效清除自由基,減少氧化應激對DNA的損傷,從而抑制腫瘤起始。此外,硒亦被證實能誘導癌細胞凋亡(Apoptosis),抑制腫瘤血管新生(Angiogenesis),並透過調節免疫細胞活性(如NK細胞、T淋巴細胞)來提升機體對腫瘤的免疫監視能力。
鉬作為另一重要微量元素,是多種酶類的輔因子,參與細胞的氧化還原代謝。透過其參與的酶系統,鉬間接促進自由基的清除,有助於維持細胞內環境穩定,降低致癌風險。基於這些微量元素的協同作用,韭菜子能強化機體抗氧化應激系統,調節免疫功能,並可能直接或間接干預腫瘤細胞的生長與存活,展現其在預防及對抗腫瘤方面的潛在藥理價值。
2. 降血脂降血壓
韭菜子在現代藥理學上,其降血脂與降血壓功效主要歸因於所含的卵磷脂與膽鹼。卵磷脂是一種重要的磷脂,能夠通過其乳化作用,有效促進血液中膽固醇及甘油三酯的代謝與轉運,減少其在血管壁上的沉積,從而降低血脂水平。它有助於將脂質分散成微小顆粒,利於酶的消化和吸收,並參與脂蛋白的形成,加速膽固醇的清除。
另一方面,韭菜子中的膽鹼成分,則被證實具有擴張血管的作用。膽鹼是神經遞質乙酰膽鹼的前體物質,雖然其降壓機制複雜,但普遍認為它能影響血管的緊張度。通過促進血管平滑肌的鬆弛,膽鹼有助於增加血管腔徑,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從而有效降低血壓。
3. 抗菌抗病毒
韭菜子富含大蒜素與揮發油。現代藥理分析顯示,大蒜素具廣譜抗菌效能,能透過破壞細菌細胞膜、抑制其酶活性,有效對抗多種細菌。其揮發油亦呈現抑菌作用。在抗病毒方面,大蒜素及其他活性成分可調節機體免疫功能,例如活化免疫細胞、促進細胞因子生成,從而提升身體抵禦病毒感染的能力。
韭菜子的炮製
韭菜子處理步驟
- 去除雜質:將韭菜子中的雜質去除乾淨。
- 鹽炒:取凈韭菜子,按照鹽水炙法(附錄Ⅱ D)進行炒乾。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韭菜子注意事項:
- 壯陽助火:韭菜子性溫,具壯陽作用,不宜與其他溫補中藥併用,避免助長火氣。
- 腸胃不適:韭菜子含有刺激性成分,大量食用可能導致腹痛和腹瀉。
- 孕婦禁食:韭菜子具有活血作用,孕婦不宜食用。
- 降血壓衝突:韭菜子具有降血壓作用,服用降血壓藥物者不宜食用,以免產生交互作用。
- 抗凝血性:韭菜子具有抗凝血作用,出血性疾病患者不宜食用,以免加重出血風險。
韭菜子相關的方劑
韭菜子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