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龍散

韭龍散

JIU LO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仙拈集》卷二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2.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5%
腎經 35%
心經 15%
大腸經 15%
肝經
腎經
心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韭龍散中包含韭菜子,主要基於其溫陽補腎散寒止痛的功效。韭菜子性溫,味辛,入肝、腎經,具有溫腎助陽、散寒止痛的作用,可溫補腎陽,改善腎虛陽痿、腰膝酸軟等症狀。此外,韭菜子亦可溫通經絡,緩解寒凝經脈引起的疼痛。因此,韭龍散中加入韭菜子,旨在溫補腎陽,散寒止痛,從根本上改善病症

韭龍散中使用龍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鎮驚安神: 龍骨性寒,味甘鹹,入心、肝經,具有鎮驚安神之效。韭龍散用於治療小兒驚風、夜啼不安等症狀,龍骨可鎮壓驚癇,安神定志,起到緩解症狀的作用。
  2. 收斂固澀: 龍骨還具有收斂固澀之功效,可收斂止瀉、固澀止汗。韭龍散中添加龍骨,可以加強其止瀉固澀之效,避免患者因脾胃虛弱、氣虛不固而出現腹瀉或盜汗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韭龍散】傳統功效分析

一、古代主治與證候解析
此方劑主治「失精,暫睡即洩」,即現代所稱之遺精、滑精,尤其針對睡眠中不自覺精液漏出之證。此類病證在傳統中醫多歸因於腎氣不固、精關失攝,或兼有心腎不交、相火妄動所致。

  • 失精機理
    腎主封藏,若腎陽虛衰(下元虛冷)或陰虛內熱(虛火擾動),皆可導致精關不固。患者常見腰膝痠軟、頭暈耳鳴、畏寒或潮熱等症。此處「暫睡即洩」提示病情與「心」相關,心神不寧時相火易動,加重遺泄。

二、組成藥物與方義邏輯

  1. 韭菜子(炒,二兩)

    • 性味歸經:辛甘溫,入腎、肝經。
    • 傳統功效
      • 溫補腎陽:用於腎陽虛之遺精、尿頻、腰膝冷痛。
      • 固精止遺:其性溫澀,能「壯陽澀精」(《本草綱目》),直接收斂精液。
    • 作用原理
      通過溫腎助陽,恢復腎之封藏功能,改善下焦虛寒導致的精液不固。
  2. 白龍骨(四錢)

    • 性味歸經:甘澀平,入心、肝、腎經。
    • 傳統功效
      • 鎮驚安神:安定心神,適用於心神浮越、失眠多夢。
      • 收斂固脫:擅長固澀滑脫(如遺精、自汗、崩漏)。
    • 作用原理
      • 從「心」層面斂神,減少相火妄動對精室的干擾;
      • 從「腎」層面加強固攝,與韭菜子協同止遺。

三、配伍邏輯與治療原理
此方以標本兼顧為核心:

  • 治本:韭菜子溫腎壯陽,補益下元虛損,針對遺精的根本病因(腎陽不固)。
  • 治標:白龍骨收澀安神,直接固攝精關,並調節心神,避免「暫睡即洩」的心腎失調。

藥性協同

  • 兩藥一溫一平,韭菜子偏補,白龍骨偏澀,形成「溫補+固攝」的合力。
  • 黃酒送服,取其辛溫通行之性,助藥力直達下焦,同時避免純澀藥的壅滯之弊。

四、延伸思考
此方結構簡潔,適用於腎陽不足為主,兼輕微心神不寧的遺精。若患者陰虛火旺明顯(如夢遺、口乾舌紅),則需加滋陰降火藥(如知母、黃柏);若氣虛下陷(伴疲乏脫肛),可合補中益氣思路。

傳統服藥法


韭菜子(炒)2兩,白龍骨4錢。
上為末。
每服2錢,空心黃酒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遺精

相同名稱方劑


韭龍散, 出處:《仙拈集》卷二。 組成:韭菜子(炒)2兩,白龍骨4錢。 主治:失精,暫睡即泄。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