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鬼丹

趁鬼丹

CHEN GUI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3

熱/寒比例

極熱 (6.0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0%
胃經 20%
脾經 16%
大腸經 11%
肝經 11%
肺經 9%
膽經 3%
腎經 3%
小腸經 3%
心經
胃經
脾經
大腸經
肝經
肺經
膽經
腎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趁鬼丹」方劑中加入黃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黃豆性涼,味甘,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有效緩解因熱毒所引起的各種症狀,如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等。
  2. 補益脾胃: 黃豆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營養成分,可補益脾胃,增強人體抵抗力,幫助機體更好地抵禦病邪。

黃豆在「趁鬼丹」方劑中,不僅可以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還可以起到補益脾胃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趁鬼丹」方劑中包含「雄黃」,其原因主要為:

  1. 驅邪辟穢: 雄黃性溫,味辛,具有較強的殺蟲、解毒、燥濕等功效。古人認為其具有辟邪、驅鬼之效,可用於驅除疫癘,防止瘟疫流行。
  2. 解毒止痛: 雄黃亦可用於解蛇毒、蠍毒等毒物,並可治療瘡瘍腫毒、跌打損傷等症。因此,在「趁鬼丹」中,雄黃的加入可能與其解毒止痛的功效有關。

「趁鬼丹」方劑中包含「輕粉」,主要原因如下:

  1. 驅蟲消積:輕粉性寒,具有強力驅蟲作用,能有效殺滅腸道寄生蟲,如蛔蟲、蟯蟲等,並可消滅積滯,改善消化不良。
  2. 清熱解毒:輕粉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治療熱毒積滯所致的腹痛、發熱、便祕等症狀。

然而,輕粉毒性較大,使用需慎重,必須遵醫囑,不可自行服用,避免造成不良反應。

「趁鬼丹」方劑中包含荷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暑:荷葉性味甘涼,入肺、脾經,具有清熱解暑、利濕消腫的功效。夏季炎熱,易導致暑濕內侵,而「趁鬼丹」方劑多用於治療暑熱所致的發熱、頭痛、口渴、心煩等症狀,荷葉的清熱解暑作用可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2. 化濕利水:荷葉亦有化濕利水之效,可促進體內濕氣排出。暑濕內侵常伴隨濕氣滯留,造成身體不適。荷葉的化濕利水作用可幫助排出濕氣,進一步改善暑熱症狀。

趁鬼丹方劑中包含甘草,其原因主要有兩點:

1. 調和藥性,減緩毒性: 趁鬼丹屬於較為峻猛的方劑,其中藥材多具較強的毒性或刺激性。甘草味甘性平,具有緩和藥性、解毒的功效,可以減輕其他藥材對人體的副作用,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毒性過大,安全有效地達到治療目的。

2. 增強藥效,提高療效: 甘草具備補氣益脾、和中緩急、解毒生津等功效。在趁鬼丹方劑中,甘草能與其他藥材相互協同作用,增強藥效,提高治療效果。例如,甘草可以增強其他藥材的抗炎消腫作用,提高整體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趁鬼丹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趁鬼丹主治「瘧疾」,古人認為瘧疾乃「鬼邪」或「瘧鬼」作祟所致,此方取名「趁鬼」,即含驅逐病邪之意。瘧疾典型症狀為寒熱往來、發作有時,古代醫家以毒攻毒,用峻烈之藥截瘧。

二、組成與邏輯推理

  1. 信砒(砒霜)1錢

    • 主藥,為含砷礦物,性熱大毒,古代用於截瘧、殺蟲。其毒性可抑制瘧原蟲活動,但劑量需嚴格控制。
    • 中醫理論中,砒霜「以毒攻毒」,破積逐痰,針對瘧疾寒熱交爭之邪氣。
  2. 大豆7錢

    • 甘平,解毒緩急,制約信砒毒性(古代用大豆與砒霜同製以減毒)。
    • 滋養胃氣,防峻藥傷正,體現「攻邪不傷脾胃」思路。
  3. 雄黃半錢

    • 辛溫有毒,辟穢解毒,殺蟲截瘧。古代認為可驅「瘧鬼」,與信砒協同強化攻邪之力。
  4. 輕粉半錢

    • 汞製粉末,毒性強,外用殺蟲,內服祛痰攻毒。助信砒、雄黃化痰截瘧,但易蓄積中毒。
  5. 荷葉半錢

    • 清暑利濕,升發脾胃之氣,佐制諸藥燥熱之性,兼引藥上行。
  6. 甘草1寸

    • 調和藥性,緩解諸藥毒性,護胃安中。

三、治療原理

  • 攻毒截瘧:信砒、雄黃、輕粉三毒並用,直接殺滅病邪(瘧原蟲或痰瘀),符合「毒藥攻邪」法則。
  • 解毒制衡:大豆、甘草緩解主藥毒性,荷葉調和藥性,形成「峻藥緩攻」結構。
  • 劑型設計:丸劑(小豆大)控制服量,以「無根水」(雨水)送服,取其清淨無雜,助藥力迅發。

四、潛在爭議與限制
此方為古代急治之法,全方毒性顯著(含砷、汞),雖用大豆、甘草佐制,然安全範圍極窄,稍過量易致嘔吐、腹痛甚至死亡。今人應理解其歷史脈絡,非現代臨床適用之方。

(註:分析基於古籍記載,不涉及現代用藥建議。)

傳統服藥法


信砒1錢,大豆7錢,雄黃半錢,輕粉半錢,荷葉半錢,甘草1寸。
上為末,滴水為丸,如小豆大。
每服1丸,無根水送下。
忌熱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趁鬼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瘧疾

相同名稱方劑


趁鬼丹, 出處:《宣明論》卷十三。 組成:信砒1錢,大豆7錢,雄黃半錢,輕粉半錢,荷葉半錢,甘草1寸。 主治:瘧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