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腎方

BU SHEN F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2%
心經 18%
腎經 16%
脾經 13%
肝經 11%
胃經 10%
膀胱經 5%
大腸經 2%
肺經
心經
腎經
脾經
肝經
胃經
膀胱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2

方劑組成解釋

補腎方中加入磁石,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項特性:

  1. 鎮心安神,平肝潛陽: 磁石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鎮心安神、平肝潛陽之效。腎藏精,主骨生髓,精氣不足則心神不寧,肝火上炎,故磁石可安神定志,平抑肝陽,進而達到補腎固精之效。
  2. 補腎益精,強壯筋骨: 磁石性寒,能降火,並有補腎益精之效。腎精不足,則腰膝酸軟,筋骨無力,磁石可補益腎精,滋養筋骨,改善腰膝酸軟等症狀。

補腎方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腎散寒:生薑性溫,入肺、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解表發汗之效。腎主藏精,精氣虛損易感寒邪,生薑可溫暖腎陽,驅散寒氣,助於改善腎虛所致的腰膝痠冷、畏寒肢冷等症狀。
  2. 助藥力:生薑可以促進藥物的吸收和利用,提高補腎方劑的療效。生薑辛溫,可使藥性更易於透達腎經,發揮溫腎補腎的效果。同時,生薑亦能調和藥性,減少寒涼藥材對脾胃的刺激,有利於整體的藥物平衡。

補腎方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散寒,溫補腎陽: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祛風散寒、止痛的功效。腎喜溫惡寒,腎陽不足易導致腰膝酸冷、四肢不溫等症狀。防風可溫補腎陽,驅散寒邪,改善腎虛所致的寒涼症狀,配合其他補腎藥材,達到溫補腎陽的目的。
  2. 疏通經絡,利水消腫: 防風具有疏通經絡、利水消腫的作用。腎虛常伴隨水腫、腰膝腫脹等症狀,防風可促進水液代謝,消散水腫,緩解腎虛帶來的不適。

總而言之,防風在補腎方中起到溫補腎陽、祛風散寒、疏通經絡、利水消腫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補腎效果。

補腎方中加入桂枝,主要是考慮其溫經通絡、散寒止痛的功效。桂枝性溫,味辛甘,入心、脾、膀胱經。其溫陽散寒之力,有助於溫煦腎陽,改善腎虛所致的畏寒肢冷、腰膝酸軟等症狀。同時,桂枝還有通絡止痛的功效,對於腎虛引起的腰腿疼痛也有緩解作用。因此,在一些補腎方中加入桂枝,可以起到溫補腎陽、通絡止痛的雙重功效,提高補腎效果。

補腎方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性偏激的作用。補腎方多以溫補腎陽為主,容易燥烈傷陰。甘草能緩和藥性,避免過於燥熱,保護脾胃,防止藥物副作用。
  2. 增強補益效果: 甘草能益氣補中,與其他補腎藥材相輔相成,共同增強補益腎氣的作用。同時,甘草能提高人體免疫力,有助於腎臟功能的恢復。

補腎方中加入五味子,是基於其多方面的補腎功效:

  1. 固腎精:五味子味酸收斂,能固腎精、止遺精,適用於腎虛精關不固、遺精滑泄等症。
  2. 補腎氣:五味子入肺經,肺主氣,肺氣與腎氣相通,五味子能補肺益氣,間接補腎氣。
  3. 滋腎陰:五味子性溫,能滋養腎陰,適用於腎陰虛、腰膝痠軟、盜汗等症。
  4. 助陽氣:五味子入心經,心主神明,心神與腎精相通,五味子能補心益神,間接助陽氣。

總而言之,五味子能多方面滋補腎臟,且其性質平和,適用於多種腎虛證候,因此常被加入補腎方中。

補腎方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補腎: 附子性溫熱,入腎經,具有溫陽補腎、散寒止痛之效。對於腎陽虛所致的腰膝冷痛、陽痿早泄、畏寒肢冷等症狀,附子可溫煦腎陽,改善陽虛之症。
  2. 助藥力: 附子性溫燥,可助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功效。例如,與肉桂、鹿茸等藥物配伍,可增強補腎壯陽、溫經散寒的效果。

總之,附子在補腎方中起著溫陽補腎、助藥力之功效,是治療腎陽虛證的重要藥物。

補腎方中加入玄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降火:玄參性寒,味甘苦,入心、肺、腎經,具有滋陰降火、清熱解毒之功效。腎陰不足,易導致虛火上炎,出現口乾舌燥、失眠多夢等症狀。玄參可以滋陰降火,清熱解毒,平衡陰陽,改善腎陰不足的症狀。
  2. 清熱利咽:玄參亦有清熱利咽之功效,可治療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有些補腎方劑同時兼顧滋陰清熱,治療腎陰虛伴有咽喉不適的患者,玄參的加入可有效緩解咽喉症狀。

補腎方中加入牡丹皮,看似矛盾,實則有其道理。牡丹皮性寒,味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

雖然牡丹皮性寒,但其清熱涼血之效可緩解腎陰虛所致的虛熱,同時,活血化瘀可改善腎臟血液循環,有助於腎氣的恢復。此外,牡丹皮還能清熱解毒,對於因濕熱所致的腎虛也有輔助作用。

因此,在一些補腎方中加入牡丹皮,並非完全矛盾,而是根據患者體質及症狀,利用其清熱涼血、活血化瘀之效,達到更好的補腎效果。

黃豆,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益氣補腎、健脾利濕之功效。其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成分,其中,大豆異黃酮對男性具有補充雄性激素、改善腎功能的作用。

將黃豆加入補腎方劑中,一方面可補充腎氣,另一方面可健脾益氣,提高人體對藥物的吸收利用率,從而增強補腎的效果。此外,黃豆的營養豐富,能夠滋養身體,促進腎臟機能的恢復。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補腎方」是一帖具有補腎益氣、溫經散寒、活絡止痛等功效的藥方,主要用於治療腎氣不足、心中憂鬱混亂、眼前昏花、心臟內懸空、少氣、陽氣不足、耳聾、眼前如同星火等症狀。

「補腎方」的組成成分包括磁石、生薑、防風、桂枝、甘草、五味子、附子、玄參、牡丹皮和黃豆,這些中藥材各具功效,共同發揮補腎益氣、溫經散寒、活絡止痛的作用。

磁石性寒,味鹹,具有止咳化痰、安神、平肝息風、止血、止咳平喘、利水消腫等功效。磁石可以單獨煎湯服用,也可以與其他中藥材配伍使用,以增強藥效。

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生薑可以單獨煎湯服用,也可以與其他中藥材配伍使用,具有廣泛的臨牀應用。

防風性溫,微苦,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防風能治療外感風寒或風熱表證,如感冒、流行性感冒等;防風能祛風除濕,勝濕止痛,常用於治療風濕、類風濕關節炎、痛風等;防風能解痙止痙,常用於治療肌肉痙攣、抽搐等;防風能活血通經,常用於治療瘀血經閉、痛經等;防風能解毒透疹,常用於治療溫熱病、瘡瘍腫毒等。防風是中醫常用的藥物之一,具有多種功效。在使用時應根據具體情況,辨證論治,以免誤用。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桂枝常與其他中藥材搭配使用,以增強藥效。桂枝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水腫、痛經、血瘀等症狀。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五味子性溫、味酸、澀,具有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等功效。其中,固澀收斂可斂肺止咳、澀腸固精、益氣生津、補腎寧心;補氣可助脾益氣,增強抵抗力,緩解疲勞;補腎可改善腎虛諸症,如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遺精早洩、陽痿不舉等;止咳化痰可稀釋呼吸道分泌物,促進痰液排出;降氣可治嘔吐、暈眩、口苦等症;生津止渴可刺激唾液和其他消化液的分泌,從而起到生津止渴的作用;強筋骨可增強骨骼力量,強健筋骨;解酒毒可保護肝臟,促進酒精代謝,緩解酒後不適。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附子能溫暖身體,促進血循,增強心臟功能,加速新陳代謝,排毒。此外,附子能補腎陽、益火消陰,治療腎陽虛寒性陽萎宮冷、腰膝冷痛、夜尿頻多等症。另外,附子還能活絡止痛,治療寒邪內侵之胃腹疼痛、洩瀉,以及寒濕阻絡之痹痛。

牡丹皮性寒,味苦,歸心、肝經,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等功效。牡丹皮清營血之實熱,同時還能治陰虛發熱。牡丹皮中的植物鞣素、芳香油和皁苷等成分有助於擴張血管、增強血管壁強度、促進血小板凝集、改善血液循環、止血,並促進血液循環,加速血液循環,促進組織細胞的氧氣和營養供應。牡丹皮還能清熱涼血,適用於溫毒發斑、吐血衄血、夜熱早涼、無汗骨蒸、經閉痛經、癰腫瘡毒、跌撲傷痛等症。

玄參性寒,味苦、甘,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之效。玄參中的三萜皁苷、甜菜鹼和多醣等有效成分能清熱解毒,滋陰潤燥,並增強血管張力、降低血管滲透性,有助於緩解炎症反應;玄參還可以促進肝臟解毒酶的活性,促進代謝和排泄有害物質,有助於清除體內毒素;另外它也能增血管張力,防滲漏,減積聚;具抗炎、抗氧化作用,緩炎症、氧化損傷。

黃豆性味甘平,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利水滲濕、清熱解毒、利水消腫、健脾胃、健脾利水、解毒消腫等多種功效。黃豆可健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水濕功能,促進水濕排出;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清除體內的自由基,減少炎症反應;消水腫,散氣滯血滯,功同赤小豆,而性尤溫,故能治虛寒之水腫;健運脾胃,調和中氣,增進食慾,改善消化吸收功能;緩解脾胃虛弱引起的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利水消腫,改善因水濕停滯而引起的煩渴、小便不利等症狀;含有皁角苷、異黃酮等,具抗菌、消炎、解毒之效,可緩瘡癰腫毒、外傷出血。

「補腎方」的組成成分各有功效,共同發揮補腎益氣、溫經散寒、活絡止痛的作用,用於治療腎氣不足、心中憂鬱混亂、眼前昏花、心臟內懸空、少氣、陽氣不足、耳聾、眼前如同星火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磁石2兩(研,綿裹),生薑2兩,防風2兩,桂心2兩,甘草1兩(炙),五味子2兩,附子1兩(炮),玄參2兩,牡丹皮3兩,大豆24枚。消疽痔。
上切。
以水1鬥2升,先於銀器中揚300遍,煮藥,取6升,去滓,更煎取2升入合,分3次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溫補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含有附子,有毒,使用時應注意用量。
  • 本方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慎用。

相關疾病


耳聾癤和癰多痰呼吸氣短言語無力手指緊繃難以伸直四肢筋肉筋攣僵硬呼吸急促,氣不接續之症咽喉乾燥眼瞼丹毒

相同名稱方劑


補腎方, 出處:《外台》卷十七引《深師方》。 組成:磁石2兩(研,綿裹),生薑2兩,防風2兩,桂心2兩,甘草1兩(炙),五味子2兩,附子1兩(炮),玄參2兩,牡丹皮3兩,大豆24枚。 主治:消疽痔。主治:腎氣不足,心中悒悒而亂,目視茫茫,心懸少氣,陽氣不足,耳聾,目前如星火;一身悉癢,骨中痛,少腹拘急,乏氣咽乾,唾如膠,顔色黑。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