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散

MA DOU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中性 (1.00)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28%
胃經 28%
脾經 28%
心經 14%
大腸經
胃經
脾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麻豆散中包含火麻仁,主要原因有二:

一、 潤腸通便: 火麻仁性涼滑,入大腸經,能潤腸通便,利水消腫。麻豆散常用於治療便祕、燥熱等症,火麻仁可緩解腸道燥熱,促進排便。

二、 滋養肝腎: 火麻仁亦能滋養肝腎,對於肝腎陰虛導致的便祕、腰膝酸軟等症狀,亦有緩解功效。麻豆散常用於治療一些與肝腎相關的疾病,火麻仁能起到輔助滋養的作用。

麻豆散中加入黃豆,看似平常,實則蘊藏深意。

首先,黃豆味甘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水、清熱解毒之效。麻豆散多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皮膚病症,如濕疹、蕁麻疹等,而黃豆的健脾利水功效,能幫助脾胃運化水濕,從而達到祛濕止癢之效。

其次,黃豆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及礦物質,能為人體提供營養,增強抵抗力,有助於改善皮膚的營養狀況,促進皮膚病症的康復。

總而言之,麻豆散中加入黃豆,不僅能發揮其藥用功效,更能起到營養滋補的作用,有利於整體治療效果的提升。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麻豆散」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功效

根據古文記載,「麻豆散」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所導致的食慾不振,以及年老體衰、脾胃功能減退造成的消化不良等症狀。

具體而言,其主治病症包括:

  • 脾氣僻弱,不下食: 指脾胃功能衰弱,運化無力,導致食慾減退,甚至無法進食。
  • 衰老脾弱不能食: 指年老體衰,脾胃功能下降,無法正常消化食物。
  • 脾胃俱虛: 指脾胃的氣、血、陰、陽皆不足,表現為胃中空虛、少氣懶言、四肢逆冷、腹瀉等。
  • 代谷潤燥: 指本方可替代穀物,滋潤腸道,改善因年老腸燥導致的便秘問題。

治療原理

「麻豆散」由火麻仁和黃豆兩味藥組成,其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方面:

  1. 健脾益胃:

    • 黃豆: 味甘,性平,歸脾、胃經。具有補腎益精、健脾利濕的功效。黃豆能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促進消化吸收,改善脾胃虛弱的症狀。
    • 火麻仁: 味甘,性平,歸脾、胃、大腸經。雖主要以潤腸通便為主,但其性潤,亦能滋養脾胃,輔助黃豆健脾之功。
  2. 潤腸通便:

    • 火麻仁: 富含油脂,能潤滑腸道,促進排便,改善因脾胃虛弱、腸道津液不足導致的便秘問題。尤其適用於老年人腸燥便秘。
  3. 以藥代食:

    • 古文記載「服此以當食」、「代谷潤燥」,說明在脾胃極度虛弱,無法進食的情況下,可以用「麻豆散」作為暫時的營養補充,維持機體的基本需要。

方劑配伍分析

  • 火麻仁與黃豆合用: 一個潤腸通便,一個健脾益胃,兩者相輔相成。黃豆的健脾作用,可以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火麻仁的吸收和利用;火麻仁的潤腸作用,可以改善因脾胃虛弱導致的便秘問題,使脾胃功能得到更好的恢復。
  • 劑型與用法: 古籍記載多為散劑,以飲調服,方便服用,且易於吸收。

古文佐證

  • 《千金翼方》中記載:「主脾氣僻弱,不下食,服此以當食方。」明確指出了「麻豆散」的主要功效是治療脾胃虛弱、食慾不振,甚至可以作為食物的替代品。
  • 《備急千金要方》進一步指出:「主脾氣弱不下食餌,此以當食方。」並給出了具體的配方比例和用法。
  • 《古今醫統大全》則強調:「治衰老脾弱不能食,代谷潤燥神妙。」說明「麻豆散」對於老年人脾胃虛弱、腸燥便秘有很好的療效。
  • 此外,《備急千金要方》中還描述了脾胃俱虛的症狀,如「右手關上脈陰陽俱虛者,足太陰與陽明經俱虛也。病苦胃中如空狀,少氣不足以息,四逆寒泄注不已,名曰脾胃俱虛也。」以及「治腹脹善噫食則欲嘔,泄澼溏下,口乾,四肢重,好怒不欲聞人聲,忘誤,喉痹」等,這些症狀都與脾胃功能失調有關,也從側面印證了「麻豆散」的治療範圍。

總結

綜上所述,「麻豆散」是一個以健脾益胃、潤腸通便為主要功效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老年腸燥便秘等症狀。其配伍精簡,藥性平和,易於服用,是中醫治療脾胃虛弱的常用方劑之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麻疹

相同名稱方劑


麻豆散, 出處:《肘後》卷四。 組成:大麻子3升,大豆(炒黃香)。 主治:脾胃氣弱,水谷不得下,遂成不復受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