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紫湯

DA DOU ZI T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中性 (1.00)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25%
心經 25%
胃經 25%
脾經 25%
大腸經
心經
胃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大豆紫湯中加入黃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益脾胃: 黃豆性平味甘,入脾經,具有健脾和胃、益氣養血之效。脾胃為後天之本,主管運化水谷精微,若脾胃虛弱,則氣血不足,影響身體各項機能。黃豆能補益脾胃,促進消化吸收,改善氣血不足。
  2. 清熱解毒: 大豆紫湯中其他藥物多具清熱解毒之效,黃豆性平味甘,與之搭配,能緩解藥物之寒涼性,避免寒涼傷脾,同時也能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療效。

主治功效


大豆紫湯主治功效分析

大豆紫湯是一張以大豆、酒為主,或加入獨活等藥材的古老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產後及外傷所致的風、寒、濕、瘀等病症。其治療原理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 祛風散寒除濕:

  • 產後中風: 產後氣血虧虛,腠理疏鬆,易感風寒濕邪,導致經絡阻滯,氣血運行不暢。大豆紫湯中獨活辛溫,善祛風除濕,通痹止痛;酒性溫通,能助藥力發散,祛除在表的風寒濕邪,緩解產後中風引起的背強口噤、肢體拘急、頭身重痛、身癢等症狀。
  • 腰痛拘急: 腰部為腎之府,若風寒濕邪侵襲,或跌僕損傷,導致氣血凝滯,經絡不通,則可發為腰痛拘急。大豆紫湯以溫通之性,祛除經絡中的風寒濕邪,活血化瘀,通經止痛,故能治療腰痛拘急,甚至“醉飽得之慾死者”。

2. 活血化瘀止痛:

  • 產後惡露不盡: 產後胞宮瘀血內阻,若又感受風寒,則血為寒凝,惡露排出不暢,導致腹痛、身痛等症。大豆紫湯中的酒能活血行瘀,大豆(尤其是炒焦者)能入血分,加強活血化瘀之效,促進惡露排出,緩解腹痛。
  • 外傷瘀血: 跌打損傷,導致氣血瘀滯,經絡受阻,出現疼痛、腫脹等症狀。大豆紫湯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適用於“從高墮下,若為重物所鎮迮,得瘀血”之症。
  • 金瘡: 澤蘭微溫,活血化瘀,兼能止血,適用於產後金瘡。地榆微寒,能涼血止血,活血祛瘀,用於婦人乳痓痛及產後內塞。

3. 補益氣血:

  • 產後虛弱: 產後失血耗氣,氣血兩虛,易致百病叢生。大豆本身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血之功,能幫助產婦恢復元氣。
  • 失音: 心腎氣虛,不能上通於舌,可致失音。大豆紫湯中的大豆可補益心腎,配合酒的溫通之力,有助於氣血上達,改善失音症狀。若兼風寒,則更加合適。
  • 婦人五色帶下: 帶下病與脾虛濕盛、氣血不足有關。大豆能健脾益氣,燥濕止帶,故可用於治療婦人五色帶下。

4. 溫經通絡:

  • 產後痙證: 產後血虛,筋脈失養,易感風邪,導致痙證,出現牙關緊急、口噤肢搐等症狀。大豆紫湯能溫經通絡,祛風止痙。若為血虛風勁,可在此基礎上酌加補血養血之品。

總結:

大豆紫湯以大豆、酒為基礎,或加入獨活等藥材,具有祛風散寒除濕、活血化瘀止痛、補益氣血、溫經通絡等多重功效。其治療原理在於針對產後及外傷所致的風、寒、濕、瘀等病因,通過溫通、活血、補虛等方法,調整機體氣血陰陽平衡,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大豆1升(熬令焦),好酒2升。去風,消血結。
合煮令沸,隨人多少服,取令醉。
胎死腹中:周德成妻好胎,因觸傷,胎死在腹中三日,困篤,服此酒即愈。後療無不佳。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腰骶痛聲音嘶啞動脈粥樣硬化氣喘陰道炎前列腺炎腦中風白帶腦炎慢性腎衰竭病毒性腦膜炎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嘔吐腎絲球腎炎子宮頸炎全身酸痛

相同名稱方劑


大豆紫湯, 出處:《醫心方》卷三引《範汪方》。 組成:大豆1升(熬令焦),好酒2升。 主治:去風,消血結。主治:中風失音;腰痛拘急;婦人五色帶下;産後中風,或産後惡露未盡,感風身痛。婦人産後中風困篤,或背強口噤,或但煩熱苦渴,或頭身皆重,或身癢,劇者嘔逆直視,此皆爲風冷濕所爲。産後百病及中風痱痙;妊娠傷折,胎死在腹中3日;婦人五色帶下。産後惡露未盡,又兼有風,身中急痛。腰卒痛拘急,不得喘息,若醉飽得之欲死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