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湯

DA DOU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4

寒性指數

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5%
胃經 25%
心經 14%
腎經 10%
肺經 10%
大腸經 3%
脾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肺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大豆湯中包含黃豆,主要原因如下:

  1. 性味平和,營養豐富: 黃豆性平味甘,富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及礦物質等營養成分,能補益脾胃、滋養氣血,適合用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營養不良等症狀。
  2. 利水消腫,通乳下奶: 黃豆具有利水消腫、通乳下奶之效。對於水腫、乳汁不足等症狀,加入黃豆可起到改善作用。

大豆湯中加入附子,是利用其辛熱之性,以溫陽散寒,補益脾腎。

大豆性平,味甘,有健脾利濕之效。附子性熱,味辛,能溫陽補火,助脾陽運化,溫腎陽以固攝精氣。

二者合用,取其溫陽散寒之效,用於脾腎陽虛,寒濕內盛所致的脘腹冷痛、肢體冰冷、食少便溏、腰膝酸冷等症狀。附子的加入,可溫陽散寒,助脾腎陽氣運化,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寒濕得以祛除。

大豆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 白朮性溫味甘,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大豆性平味甘,具有補脾益氣、利水消腫之效。二者相配,可加強補脾益氣之功,使脾胃運化功能增強,改善因脾虛所致的消化不良、腹脹、水腫等症狀。
  2. 燥濕健脾: 白朮能燥濕健脾,與大豆共同作用,可有效改善脾虛濕困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肢體沉重等症狀,達到健脾利濕、補虛止瀉的效果。

大豆湯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解寒助消化: 大豆性寒,生薑性溫,二者相配,可中和寒性,有助於脾胃消化吸收,避免因寒性食物引起的消化不良、腹脹等不適。
  2. 驅寒暖胃: 生薑具有溫中散寒之效,可驅除體內寒氣,暖胃助陽氣,提升體溫,對於體寒者或因寒氣引起的胃寒、手腳冰冷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總之,生薑在中藥方劑大豆湯中,扮演著調和寒性、促進消化、驅寒暖胃的重要角色。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大豆湯 」

中藥方劑「大豆湯」,主要成分包括黃豆、附子、白朮、生薑,服用後具有健脾益氣、利水滲濕、溫裡溫中、散寒止痛等多種功效,適用於產後中風,頭部、臉部、手臂腫脹等症狀。

*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黃豆:性味甘平,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利水滲濕、清熱解毒、利水消腫、健脾胃、健脾利水、解毒消腫等多種功效。

大豆湯的組成及其功效:

  • 黃豆: 甘、平,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利水滲濕、清熱解毒、利水消腫之功效。

  • 附子: 辛、甘,大熱,有毒,歸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效。

  • 白朮: 甘、苦,溫,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固表止汗之功效。

  • 生薑: 辛、溫,歸肺、脾、胃經。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溫中止嘔、健脾溫胃之功效。

大豆湯的臨牀應用:

大豆湯主要用於產後中風,頭部、臉部、手臂腫脹等症狀。此外,大豆湯還可應用於以下疾病:

  • 脾虛水腫:大豆湯具有健脾益氣、利水滲濕的功效,可治療脾虛水腫引起的腹脹、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
  • 脾胃虛弱:大豆湯具有健脾益氣、溫中散寒的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引起的腹痛、腹瀉、食慾不振等症狀。
  • 風寒感冒:大豆湯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的功效,可治療風寒感冒引起的頭痛、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狀。

大豆湯的禁忌:

  • 陰虛火旺者慎用:大豆湯性溫熱,陰虛火旺者服用後可能會出現口乾舌燥、心煩意亂、睡眠障礙等症狀。
  • 孕婦慎用:大豆湯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孕婦服用後可能會引起流產。
  • 兒童慎用:大豆湯性溫熱,兒童服用後可能會出現發熱、口渴、煩躁等症狀。

總之,大豆湯是一種具有健脾益氣、利水滲濕、溫裡溫中、散寒止痛等多種功效的中藥方劑,適用於產後中風,頭部、臉部、手臂腫脹等症狀,並可應用於脾虛水腫、脾胃虛弱、風寒感冒等疾病的治療。但大豆湯性溫熱,陰虛火旺者、孕婦、兒童慎用。

傳統服藥法


大豆1升,杏仁1升(去皮尖,熬),黃耆2兩,防風3兩,白朮5兩,木防己4兩,茯苓4兩,麻黃4兩(去節),甘草4兩(炙),生薑6兩,清酒1升。
上切。
以水3鬥,先煮豆,取1鬥,去滓;納酒及藥,煮取7升,分7服,1日1夜令盡。當下小便極利。
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大酢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大豆湯具有溫中散寒、利水消腫的功效,但是不宜過量服用。如果有發熱、口渴、尿黃等症狀,不宜服用大豆湯。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痲風 [漢生氏病]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腎絲球腎炎全身性水腫怕冷身體容易出汗呼吸氣短言語無力怕吹到風半身或下肢麻木呼吸急促,氣不接續之症

相同名稱方劑


大豆湯, 出處:《千金》卷三。 組成:大豆5升(炒令微焦),葛根8兩,獨活8兩,防己6兩。 主治:産後卒中風發病,倒悶不知人;及妊娠挾風,在蓐諸疾。

大豆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四五。 組成:大豆(炒,去皮)1兩,大黃(炮)1兩,生乾地黃(焙)1兩,桂(去粗皮)1兩。 主治:補傷絕。主治:諸骨蹉跌。

大豆湯, 出處:《普濟方》卷三五○。 組成:大豆3升(以水6升,煮取1升半,去豆澄清,更煎,取1升),附子3兩,白朮3兩,獨沽3兩,生薑8兩。 主治:産後中風,頭面手臂通滿。

大豆湯, 出處:《外台》卷二十引《深師方》。 組成:大豆1升,杏仁1升(去皮尖,熬),黃耆2兩,防風3兩,白朮5兩,木防己4兩,茯苓4兩,麻黃4兩(去節),甘草4兩(炙),生薑6兩,清酒1升。 主治:風水氣,舉身腫滿,短氣欲絕。

大豆湯, 出處:《千金》卷二十一。 組成:大豆1升,杏仁1升,清酒1升,麻黃4兩,防風4兩,木防己4兩,豬苓4兩,澤瀉3兩,黃耆3兩,烏頭3兩,生薑7兩,半夏6兩,茯苓5兩,白朮5兩,甘遂2兩,甘草2兩。 主治:風水,通身大腫,眼合不得開,短氣欲絕,骨節疼,惡風自汗,其脈浮。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