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膽丸

NIU DAN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千金》卷十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31

熱/寒比例

(0.2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大腸經 13%
胃經 13%
肺經 6%
腎經 6%
膀胱經 6%
肝經 6%
心包經 6%
小腸經 6%
心經 6%
三焦經 6%
脾經
大腸經
胃經
肺經
腎經
膀胱經
肝經
心包經
小腸經
心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牛膽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清熱解毒和疏肝理氣。其組成中包含了芫花,這是因為芫花具有獨特的藥理特性,可以增強方劑的療效。

芫花的性味為辛、寒,具有較強的清熱、解毒作用,尤其對於濕熱引起的癥狀,如黃疸、腹脹等有顯著療效。此外,芫花還能促進膽汁分泌,幫助消化,進一步改善肝膽的功能。這對於牛膽丸的整體作用有助益,能夠在清肝、解毒的同時,促進身體的消化吸收功能。

由於牛膽丸的主要用途是針對肝膽疾病,而芫花的作用與此密切相關,因此將其納入方劑中,可以使整個方劑更加平衡、全面,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建議在使用牛膽丸時,遵從醫師的指導,確保安全與有效。

牛膽丸中加入瓜蒂,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利濕、瀉火解毒:瓜蒂性寒,味苦,入肝、胃經,具有清熱利濕、瀉火解毒的功效。牛膽味苦,性寒,擅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二者相合,可加強清熱解毒的效果,對於熱毒壅盛所致的病症,如濕熱黃疸、目赤腫痛、瘡瘍腫毒等,有較好的療效。

2. 促進膽汁分泌:瓜蒂能促進膽汁分泌,有助於肝膽氣機疏泄,有利於牛膽的藥性發揮。牛膽本身具有利膽排石的作用,與瓜蒂相輔相成,更能有效改善膽道疾病,如膽石症、膽囊炎等。

牛膽丸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瀉熱解毒:大黃性寒,味苦,歸脾、胃、大腸經,具有瀉熱、解毒、通便的功效。牛膽丸以清熱解毒為主,大黃可助其清除體內積熱,並促進毒素排出。
  • 通腑導滯:牛膽丸常用於治療濕熱內蘊,導致的各種症狀。大黃可以通暢腸道,促進濕熱排泄,達到治病之效。

總而言之,大黃在牛膽丸中起着瀉熱解毒、通腑導滯的重要作用,使其藥效更加全面。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牛膽丸」主治功效分析

概述

「牛膽丸」並非單一固定方劑,而是以牛膽汁為主要賦形劑,搭配不同藥材製成的丸劑,因此其功效與組成藥材息息相關。綜合古籍記載,可以歸納出「牛膽丸」在不同組方下的主要功效及治療原理:

主治功效分析

1. 疸病(黃疸)

  • 主要病症: 皮膚、鞏膜發黃,如「酒疸,身黃曲塵出」的描述,可能伴隨食慾不振、噁心等症狀。
  • 治療原理:
    • 清熱解毒,利濕退黃: 古籍中常見以芫花、瓜蒂、大黃等藥材與牛膽汁組成的「牛膽丸」。芫花性味辛溫,可解毒消腫;瓜蒂苦寒,能祛痰平喘、解毒消腫;大黃苦寒,具有清熱解毒、瀉下通便的作用。這些藥材的組合,能清除體內濕熱,疏通肝膽,使膽汁正常排泄,從而達到退黃的目的。
    • 苦寒清熱,疏肝利膽: 《本草綱目》及《壽世保元》等書記載的「牛膽丸」,則以苦參、龍膽草為主,搭配牛膽汁。苦參、龍膽草皆屬苦寒之品,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可針對肝膽濕熱引起的黃疸。

2. 痔漏

  • 主要病症: 肛門周圍出現腫塊、疼痛、出血等症狀。
  • 治療原理: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雞峯普濟方》記載的「牛膽丸」以牛膽汁、蝟膽、膩粉、麝香組成。牛膽汁、蝟膽皆有清熱解毒之效,膩粉可收斂止痛,麝香則能活血通絡、消腫止痛。此方可減輕局部炎症反應,促進患處癒合。

3. 眼疾(小兒青盲外障)

  • 主要病症: 小兒先天性或後天引起的視力障礙,初期可能伴隨夜驚、嘔吐痰涎黃汁等症狀。
  • 治療原理:
    • 清肝瀉火,祛痰化瘀: 《幼幼新書》、《祕傳眼科龍木論》等書提及以「牛膽丸」治療小兒青盲外障,可能是利用牛膽汁的清肝瀉火作用,搭配其他藥材,以達到祛除眼部病邪的目的。由於文中未詳細說明組成藥材,推測其配伍旨在調整機體氣血,恢復眼部功能。

4. 消渴(糖尿病)

  • 主要病症: 多飲、多食、多尿、消瘦等症狀。
  • 治療原理:
    • 滋陰降火,生津止渴: 《外臺祕要》記載「牛膽丸」可治療消渴,但未詳細說明方劑組成,可能利用牛膽汁苦寒的特性,配合其他滋陰清熱藥材,以達到平衡體內陰陽,緩解消渴症狀的目的。

5. 其他

- **痰鬱肺熱:** 《玉楸藥解》提及以牛膽丸外裹常山,可治痰鬱肺熱,利用常山苦寒、能吐能下的特性,以加速痰飲的排出。
- **勞倦食積:** 《壽世保元》、《證類本草》、《本草易讀》等書皆有記載以苦參、龍膽草為主的牛膽丸治療「谷疸食勞」,即因飲食不節導致的黃疸、頭暈、噁心等症狀,其原理同樣在於清熱解毒、疏肝利膽。
- **外用:** 《本草易讀》還提及苦參煎水外洗可治小兒身熱、熱毒足腫等症,或可推測以牛膽汁為主的製劑,也有類似之外用功效。

治療原理總結

總的來說,「牛膽丸」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於以下幾點:

  1. 清熱解毒: 牛膽汁及諸如大黃、苦參、龍膽草等藥材,均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清除體內濕熱毒邪。
  2. 利濕退黃: 針對黃疸的治療,「牛膽丸」可疏通肝膽,使膽汁正常排泄,從而達到退黃的目的。
  3. 活血通絡,消腫止痛: 對於痔漏等症,「牛膽丸」可減輕局部炎症,促進患處癒合。
  4. 平肝熄風,開竅明目: 對於眼疾,「牛膽丸」可能有平肝熄風、化痰開竅的作用,從而改善視力。
  5. 調整陰陽,平衡體內機能: 對於消渴等症,「牛膽丸」可能是通過調整體內陰陽平衡,以緩解症狀。

結論

「牛膽丸」並非單一方劑,其功效隨組成藥材而異。總體而言,其主要功效集中在清熱解毒、利濕退黃、活血消腫等方面。古籍中記載的「牛膽丸」應用廣泛,從內科的黃疸、消渴,到外科的痔漏、眼科的小兒青盲,都有涉及,充分體現了中醫藥辨證論治、靈活運用的思想。

傳統服藥法


牛膽5錢,鈎藤5錢,人參1兩,羚羊角1兩,藿香1兩,廣香1兩,琥珀少許。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丸,七歲以上5丸,空心薄荷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慎用。
  • 本方有瀉下作用,服用後應注意補充水分。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失明視神經萎縮視神經炎皮膚顏色發黃幼兒青盲

相同名稱方劑


牛膽丸, 出處:《千金》卷十。 組成:牛膽1枚,芫花1升,荛花半升,瓜蒂3兩,大黃8兩。 主治:酒疸,身黃曲塵出。

牛膽丸, 出處:《經驗方》引張用方(見《證類本草》卷十七)。 組成:犍牛兒膽1個,蝟膽1個,膩粉50文,麝香20文。 主治:痔漏。

牛膽丸, 出處:《幼幼新書》卷三十三引《龍木論》。 組成:牛膽5錢,鉤藤5錢,人參1兩,羚羊角1兩,藿香1兩,廣香1兩,琥珀少許。 主治:小兒青盲外障。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