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五積丸

DA WU J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9%
肝經 16%
肺經 13%
大腸經 13%
胃經 13%
腎經 8%
小腸經 5%
膀胱經 4%
心經 1%
三焦經 1%
心包經 1%
膽經 0%
脾經
肝經
肺經
大腸經
胃經
腎經
小腸經
膀胱經
心經
三焦經
心包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大五積丸」,由硇砂、芫花、乾漆、巴豆、皁莢、烏頭、大黃、鱉甲、橘皮、三稜、神麴、當歸、肉桂、木香等14味中藥組成,具有消積化滯、理氣止痛、活血化瘀、宣肺化痰的功效,主治積滯腹痛、腹脹痞滿、瀉痢不止、咳嗽氣喘、胸悶氣短、嘔吐噁心、食慾不振、脘腹脹痛、大便不通等症狀。

硇砂味辛、性寒,歸肺、胃經,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降逆止嘔、利尿通淋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肺熱壅盛引起的咳嗽、氣喘、痰多、胸悶氣短等症狀。

芫花味苦、性寒,歸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散瘀、消腫止痛、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驅蟲殺蟲、清熱利尿、止咳化痰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痛經、月經不調、乳腺增生等症狀。

乾漆味苦、性溫,歸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祛風除濕、殺蟲止癢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風濕痹痛、瘡瘍腫毒、皮膚瘙癢等症狀。

巴豆味苦、性寒,歸大腸經,具有瀉下、驅蟲殺蟲、峻下逐水、清肺熱利咽、活絡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消食化積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寒邪食積、胸腹脹滿急痛、大便不通、泄瀉痢疾、水腫腹大、痰飲喘滿、喉風喉痹、癰疽、惡瘡疥癬、急性、慢性腸炎、慢性痢疾、急性闌尾炎、瘡瘍、腫毒、皮膚瘙癢等症狀。

皁莢味苦、性溫,歸肺、大腸經,具有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殺蟲驅蟲之功。可用於治療寒性咳嗽、肺熱咳嗽、支氣管炎、哮喘、風濕痛、關節炎、痛風、腸燥便祕、蛔蟲性腸梗阻等症。

烏頭味辛、性熱,歸肺、腎經,具有祛風散寒、活絡止痛、溫中止瀉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喉嚨痛、風濕痹痛、腰痠背痛、中風半身不遂、頭風頭痛、心腹冷痛、陰疽腫毒、瘀血腫痛等症狀。

大黃味苦、性寒,歸大腸經,具有瀉下、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涼血止血、消腫止痛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水火燙傷等症狀。

鱉甲味鹹、甘,性寒,歸肝、腎經,具有滋陰、補氣、清熱瀉火、平肝息風、降氣、清虛熱、調經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陰虛火旺引起的潮熱盜汗、心煩失眠、口乾舌燥、腰膝痠軟、頭暈目眩、月經不調等症狀。

橘皮味辛、苦,性溫,歸肺、脾經,具有理氣行氣、健脾化痰、燥濕化痰、止咳化痰、利尿消腫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胸悶氣短、脘腹脹滿、消化不良、咳嗽痰多、水腫腹脹等

傳統服藥法


硇砂1兩,芫花1兩,乾漆(炒出煙)1兩,巴豆半兩(去皮心膜,研,出油),豬牙皂莢3分,烏頭(炮裂,去皮臍)3分,(以上6味,搗羅4味為末,入硇砂、巴豆拌勻,用米醋3升,於銀石器內,慢火熬成膏),大黃(蒸熟,焙,銼)1兩,鱉甲(去裙襕,醋炙)1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1分,京三稜(煨、銼)1分,陳曲(炒)1分,當歸(切,焙)1分,桂(去粗皮)3分,木香3分。上藥十四味,搗羅八味為末,入煎膏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2丸至3丸,茶、酒任下。如要取積,量虛實加減服。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中,硇砂、芫花、乾漆、巴豆、皂莢、烏頭、大黃、鱉甲、橘皮、三稜、神麴、當歸、肉桂、木香等十四味中藥,均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散結的功效。其中,硇砂、芫花、乾漆、巴豆、皂莢、烏頭、大黃、鱉甲、橘皮、三稜、神麴等十味中藥,具有行氣消積的功效,可用於治療五積氣所致的胸膈痞悶、腹脅脹滿、宿飲不消、積氣成塊等症狀;當歸、肉桂、木香等三味中藥,具有化痰散結的功效,可用於治療五積氣所致的心腹痛、不能飲食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應注意用量,並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腹痛胰臟炎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下腹部痛上腹胃脘痛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大五積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一。 組成:硇砂1兩,芫花1兩,乾漆(炒出煙)1兩,巴豆半兩(去皮心膜,研,出油),豬牙皂莢3分,烏頭(炮裂,去皮臍)3分,(以上6味,搗羅4味爲末,入硇砂、巴豆拌勻,用米醋3升,于銀石器內,慢火熬成膏),大黃(蒸熟,焙,銼)1兩,鱉甲(去裙襕,醋炙)1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1分,京三棱(煨、銼)1分,陳曲(炒)1分,當歸(切,焙)1分,桂(去粗皮)3分,木香3分。 主治:五積氣,胸膈痞悶,腹脅脹滿,宿飲不消,積氣成塊,心腹痛,不能飲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