礞石丸

MENG SH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7%
肝經 15%
胃經 15%
肺經 15%
大腸經 13%
腎經 9%
心經 5%
三焦經 2%
膀胱經 2%
膽經 2%
小腸經 0%
心包經 0%
脾經
肝經
胃經
肺經
大腸經
腎經
心經
三焦經
膀胱經
膽經
小腸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礞石丸」

礞石丸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礞石、乾薑、莪朮、皁莢、芫花、肉桂、大黃、三稜、硇砂、木香、肉荳蔻、橘皮、墨、白荳蔻、檳榔、丁香、訶子、胡椒、巴豆等。

礞石丸主治功效包括:

  1. 脾胃虛寒:脾胃虛弱,機能低下,不能正常運化水穀,導致脾胃功能失調。

  2. 宿食不消:前一天的飲食沒有完全消化,在胃裡滯留。

  3. 攻脅下痛:疼痛從脅肋部開始,劇烈時會向下蔓延,直到腹部。

礞石丸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1. 白荳蔻: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溫暖脾胃陽氣、化濕、行氣止嘔之效。主要功效有:溫中散寒,緩和脾胃虛寒;行氣止嘔,疏通氣機;解暑除煩,緩解過量飲酒引起的胃腸道不適、頭痛、噁心等症狀。

  2. 檳榔:性苦能破滯,辛能散邪,具有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利水消腫等功效。它可以殺滅絛蟲、鉤蟲、蛔蟲、繞蟲、薑片蟲等多種寄生蟲;祛除胃腸濕氣,調氣機而降;除煩解悶,祛除胸腹滿悶之氣;行胃腸之氣,消積、行滯;利水消腫,行氣通便,截瘧。檳榔常與其他中藥配伍使用,以增強藥效,治療各種疾病。

  3.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大黃清熱利尿,可治療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大黃瀉下,可治療熱結便祕、實熱結而兼氣血虛虧、脾陽不足、冷積便祕、濕熱痢疾初起、食積腹痛等症。大黃止血,可治療血熱妄行所致之吐血、衄血等症。大黃活血化瘀,可治療產後瘀阻腹痛、惡露不盡、瘀血腫痛等症。大黃清熱解毒,可治療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水火燙傷等。大黃降氣,可治療腹痛、脹氣、嘔吐等消化系統問題。大黃清熱涼血,可治療血熱妄行之吐血、咳血、衄血等症。大黃清熱瀉火,能使感染所致發熱患者和致熱動物體溫明顯降低。

  4. 丁香:具有溫裡溫中、降逆止嘔、健脾胃、溫肺止咳、解毒消腫的功效。它能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緩解胃寒引起的嘔吐、腹瀉、腹痛等症狀。丁香能抑制胃酸分泌,緩解胃酸過多引起的胃痛、胃脹等症狀。它還能增進胃液分泌,促進胃腸蠕動,促進消化,止嘔效果顯著。丁香能溫暖肺部,化痰止咳,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丁香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瘡瘍腫毒等症狀。

  5. 莪朮: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健脾胃和消食化積的功效。它可以治療月經不調、小腹作痛、痛經兼寒、氣滯血瘀所致的癥瘕積聚、經閉以及心腹瘀痛等。莪朮還能夠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增強胃排空率,促進胃動力作用。

  6.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感冒、腹痛、腰痛、脾胃寒證、消化不良、腹瀉、吐血、便血、崩漏、經血不調、痛經、月經過多、咳嗽氣喘痰多清稀等病症。乾薑不僅具有藥用價值,還可以作為日常食品添加,具有促進消化、增強食慾、消炎止痛、促進血液循環等作用。

  7. 訶子:性酸澀,微寒,入脾、肺、肝、大腸經,具有澀腸止瀉、固表止汗、清肺利咽、化痰止咳、降氣除煩等功效。訶子能夠抑制咳嗽反射,減少咳嗽次數,並能舒緩氣喘等呼吸道疾病的症狀。訶子具有澀腸止瀉、固表收斂的功效,適用於久瀉不止、久痢或脫肛、虛寒久瀉等症。訶子能夠清肺熱利咽,治療肺虛久咳、失音者、痰熱鬱肺、久咳失音者。訶子能夠降氣,緩解腹脹、腹痛等症狀,促進胃腸道的蠕動,加速消化和排氣。訶子具有除煩作用,調節中樞神經系統,減少神經系統的過度興奮,改善情緒問題,減少焦慮、煩躁感。

  8. 胡椒:性溫,具有溫裡溫中、補陽、解毒、降氣、溫中散寒、下氣消痰等功效。胡椒辛熱,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下氣止瀉,止呃止嘔,解毒之功。胡椒辛溫,能益脾胃,降氣行痰,溫中止瀉。胡椒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之功。胡椒,味辛性熱,入肺、胃經,具有下氣消痰的作用。

  9. 木香: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木香主要用於治療胸腹脹滿、嘔吐腹瀉、腹脹滿痛、脾胃不和、氣滯血瘀、濕熱瀉痢、裡急後重、脾虛食少、消化不良、風寒咳嗽、哮喘、情志不舒、鬱鬱寡歡等證狀。

  10. 肉荳蔻: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瀉、止嘔、下氣消食等功效。其中,「溫中散寒」是肉荳蔻的重要功能之一,可溫暖脾胃,緩解嘔吐、泄瀉、胃痛等症狀;「行氣止痛」也是肉荳蔻的顯著功效,可緩解脾胃虛寒所致的腹痛、腹脹等症狀。此外,肉荳蔻還能止瀉、止嘔、下氣消食,適用於脾胃虛寒、久瀉不止、脘腹脹痛、食少嘔吐、食積不消等症狀。

  11. 肉桂: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對陽虛體弱、手足冰涼、陽痿宮冷、經血不暢、痛經、血瘀、血栓性疾病、寒痹腰痛、胸痹、陰疽、心腹冷癰、寒疝作痛、閉經、痛經、月經不調、陰道濕熱、脾胃虛寒、陽虛畏寒、腹痛吐瀉、月經不調、血虛萎黃、心腹冷痛等症具有良好的療效。

  1. 三稜:性味辛、溫,歸脾、胃經。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消食化積、止嘔、通經等傳統代功效。三稜中的三萜類化合物、苯丙素類化合物和生物鹼等成分可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三稜中活性成分還可疏通氣機,理順氣血運行;三稜丸

傳統服藥法


硇砂1兩(用米醋3升化開),巴豆霜2兩半(2味同入醋煮兩食久),青礞石半兩(研),京三稜1兩(醋浸1宿,煨,2味次之,煮半食久,入前醋中煮),白麵2兩(酒半升化,次入,煮半食久),大黃1兩半(分三份,一生、一炒、一煨,次入,煮半食久),木香(以下並為細末)1兩,檳榔1兩,肉豆蔻1兩,肉桂1兩,豬牙皂角(去皮尖)1兩,乾薑(炮)1兩,丁香1兩,蓬莪朮1兩,青皮半兩,芫花(醋浸1宿,炒,微令有煙)半兩,好墨(燒,冷8分過)半兩,白豆蔻半兩,胡椒1分,粉霜1分(研)。
上藥次第煮了,次入木香等十四味,熬成膏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3丸,酒、飲、薑湯雜下。

方劑組成解釋


礞石丸由礞石、乾薑、莪朮、皂莢、芫花、肉桂、大黃、三稜、硇砂、木香、肉荳蔻、橘皮、墨、白荳蔻、檳榔、丁香、訶子、胡椒、巴豆等中藥組成。礞石具有溫中散寒、消食導滯的功效;乾薑具有溫中散寒、止嘔的作用;莪朮具有行氣破血、消積止痛的功效;皂莢具有行氣破血、消積止痛的功效;芫花具有行氣破血、消積止痛的功效;肉桂具有溫中散寒、補火助陽的功效;大黃具有瀉下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三稜具有行氣破血、消積止痛的功效;硇砂具有溫中散寒、消食導滯的功效;木香具有行氣止痛、消食導滯的功效;肉荳蔻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橘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墨具有活血化瘀、消積止痛的功效;白荳蔻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檳榔具有行氣破血、消積止痛的功效;丁香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訶子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胡椒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巴豆具有瀉下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礞石丸具有溫中散寒、消食導滯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及脾胃。服用本方劑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消化不良子宮肌瘤神經性厭食症胃潰瘍胃及十二指腸炎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嘔吐肋間神經疼痛腹瀉全身性水腫多痰面部浮腫噁心反胃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礞石丸, 出處:《直指小兒》卷二。 組成:青礞石(搗碎)1兩,焰消半兩(同礞石入甘鍋內,用炭火煅令通紅,候冷)。 主治:利痰。主治:急慢脾風。

礞石丸, 出處:《聖惠》卷七十一。 組成:青礞石2分(末),木香1分(末),硇砂半兩(不夾石者,細研),朱砂1分(細研),粉霜2分(研入),巴豆3分(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主治:婦人食癥塊久不消,攻刺心腹疼痛。

礞石丸, 出處:《聖惠》卷四十九。 組成:礞石半兩(細研),硼砂半兩,乾漆1兩(搗碎,炒令煙出),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京三棱1兩(微煨,銼),青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香墨半挺,巴豆1兩(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主治:食癥久不消。

礞石丸, 出處:《聖惠》卷八十八。 組成:礞石1分,巴豆半兩(去心皮,紙裹壓去油),乾薑1分(炮裂爲末),硇砂半兩,杏仁1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微黃,以上5味,研令細,以米醋1茶碗煎如膏),蓬莪朮1分,京三棱1分(微煨,銼),皂莢1分(去皮,塗酥,炙令黃,去子)。 主治:小兒食癥,或時寒熱,四肢黃瘦,不欲飲食。

礞石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十三。 組成:礞石(研)1兩,乾薑(炮)1兩,蓬莪朮(煨,銼)1兩,豬牙皂莢(燒存性,爲末)1兩,芫花(醋炒焦)1兩,桂(去粗皮)1兩,大黃(蒸熟,銼,焙,搗碎末)1兩,京三棱(炮,銼,搗末)1兩,硇砂1兩,木香1兩,肉豆蔻(去殼)1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5錢,墨(燒過)5錢,白豆蔻(去皮)5錢,檳榔(銼)5錢,丁香1分,訶黎勒皮1分,胡椒1分,巴豆1兩5錢(去皮心膜,研出油)。 主治:磨氣塊,取虛積。主治:脾胃虛寒,宿食不消,攻脅下痛。

礞石丸, 出處:《中藏經·附方》。 組成:硇砂1兩(用米醋3升化開),巴豆霜2兩半(2味同入醋煮兩食久),青礞石半兩(研),京三棱1兩(醋浸1宿,煨,2味次之,煮半食久,入前醋中煮),白面2兩(酒半升化,次入,煮半食久),大黃1兩半(分三份,一生、一炒、一煨,次入,煮半食久),木香(以下并爲細末)1兩,檳榔1兩,肉豆蔻1兩,肉桂1兩,豬牙皂角(去皮尖)1兩,乾薑(炮)1兩,丁香1兩,蓬莪朮1兩,青皮半兩,芫花(醋浸1宿,炒,微令有煙)半兩,好墨(燒,冷8分過)半兩,白豆蔻半兩,胡椒1分,粉霜1分(研)。 主治:脾積滯氣,酒食所傷,飲食不化,惡心嘔逆,胸膈不快,不思飲食,胸腹脹滿,臍脅有塊,心脾冷痛,口吐酸水,停飲冷痰,痃癖癥瘕,發痛無度,翻胃轉食,面黃瘦乏,四肢頭面浮腫,臟腑不調,裏急後重,及十膈氣,虛中有積,婦人血氣塊硬。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