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丸

WU MI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6

熱/寒比例

偏寒 (0.8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8%
膀胱經 13%
肺經 13%
胃經 12%
大腸經 12%
心經 9%
肝經 8%
腎經 8%
膽經 3%
脾經
膀胱經
肺經
胃經
大腸經
心經
肝經
腎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無名丸方劑中加入赤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 赤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經,具有健脾利濕、滲濕止瀉之效。無名丸主治脾虛濕阻、腹脹便溏等症,赤茯苓能利脾胃濕邪,促進水液代謝,改善腹脹、便溏等症狀。
  2. 寧心安神: 赤茯苓亦能入心經,具有寧心安神之效。無名丸亦可用於心神不安、失眠多夢等症,赤茯苓能安神定志,改善心神不寧、失眠等症狀。

「無名丸」方劑中包含大戟,主要原因在於其瀉下逐水之效。大戟性峻猛,味苦辛,入脾、腎經,具有強力利水通便、消腫散結的作用。其藥性偏寒,能驅除寒濕水腫,並消散瘀滯

在「無名丸」中,大戟可能用於治療水腫、腹水、痰飲積聚等症狀,其強烈的瀉下作用能快速排泄體內多餘水分,達到消腫利水之效。但需謹慎使用,避免過量,以免損傷脾胃,引起腹痛、腹瀉等副作用。

無名丸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減輕藥物副作用的作用。由於無名丸通常由多味藥材組成,藥性可能偏寒、偏熱或偏燥等,添加甘草可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
  2. 增強藥效: 甘草能增強其他藥材的藥效,使其更有效地發揮作用。例如,甘草能增強人參的補氣作用,也能增強黃芪的利水消腫作用。因此,在無名丸中加入甘草,有助於提高整體療效。

無名丸中包含芫花,是因其具有強烈瀉下作用。芫花性寒,味苦辛,入肺、脾、腎經,具有逐水消腫、通經下乳的功效。在治療水腫、腹水、閉經、乳汁不通等症狀時,可與其他藥物配伍使用。

然而,芫花毒性較大,使用時需謹慎。其主要毒性成分為芫花素,可刺激腸胃黏膜,導致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中毒反應。因此,無名丸的使用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不可自行服用。

無名丸中加入檳榔,主要原因在於其行氣消積之功效。

檳榔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消食積、驅蟲、利水、降逆等作用。其能促進胃腸蠕動,助消化,對於食積停滯、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有較好療效。

同時,檳榔亦可行氣止痛,對於氣滯血瘀所致的疼痛有一定的緩解作用。因此,在無名丸中加入檳榔,可配合其他藥材,增強其消食積、行氣止痛的功效

無名丸方劑中加入青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疏肝理氣:青皮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消食止痛的功效。無名丸常用於治療肝氣鬱滯、脘腹脹痛、食慾不振等症,青皮的疏肝理氣作用可以緩解肝氣鬱滯引起的各種不適,促進脾胃消化功能,達到止痛、消食的功效。
  2. 行氣止痛:青皮的理氣作用可以促進氣血運行,疏通經絡,緩解疼痛。無名丸中常配合其他行氣止痛藥物,如香附、枳殼等,共同達到行氣止痛的效果。

「無名丸」方劑中含有黑牽牛,其原因主要有二:

  1. 瀉下通便: 黑牽牛性寒,味苦,具有瀉下通便之效。其能潤腸通便,對於積滯停滯於腸道之病症,如便祕、腹脹等,有明顯療效。
  2. 清熱解毒: 黑牽牛亦有清熱解毒之功效,能清熱瀉火,對於熱毒壅滯,所致之發熱、口渴、咽痛等症狀,亦有緩解作用。

因此,在「無名丸」方劑中,黑牽牛的加入,不僅能促進腸道蠕動,排除宿便,更能清熱解毒,達到治療多種疾病之功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無名丸」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秘傳外科方》記載,「無名丸」主治「水腫病,心腹堅脹,遍身腫痛,咳嗽喘急」。結合其組成藥物之藥性與功效,可分析其治療原理如下:

治療原理分析:

  • 利水消腫,攻逐水邪: 方中赤茯苓、大戟、黑牽牛均有較強的利水消腫功效。赤茯苓健脾滲濕,導水下行;大戟峻下逐水,使水邪從大小便排出;黑牽牛則潤腸通便,加強排水之力。三藥合用,針對水腫病之根本病機,強力攻逐體內停滯之水邪,為治療本證之主軸。
  • 行氣散結,通暢氣機: 水腫之成,往往與氣機壅滯相關。方中青皮疏肝理氣,能解除氣機鬱滯,使水濕運行通暢;芫花溫肺散寒,行氣化痰,可緩解因水邪上逆所致之咳嗽喘急。二者合用,可使氣機調暢,促進水液代謝。
  • 驅蟲殺菌,消食開胃: 檳榔具有驅蟲殺菌之效,且能開胃消食,可輔助改善因水腫導致的脾胃功能失調,增進食慾,促進消化。
  • 調和藥性,緩解藥毒: 甘草具調和諸藥之功,能緩和方中峻下藥物之烈性,減輕對身體之刺激,同時還可解毒,提高整體藥方之安全性。

綜合分析:

「無名丸」針對水腫病之病機,以強力的利水消腫藥為主,輔以行氣散結之藥,兼顧脾胃功能,並用甘草調和藥性。其治療機理是通過攻逐體內水邪,疏通氣機,達到消腫、平喘、緩解心腹脹痛之效。該方用藥峻猛,故《秘傳外科方》中言「每服大凡用九丸、十一丸者,多至二三十丸」,可知應根據患者病情輕重、體質強弱來酌情調整劑量。

總而言之,「無名丸」是一劑針對水腫病,且兼具攻逐水邪、疏調氣機之效的強效方劑。

傳統服藥法


赤茯苓1兩,大戟1兩,甘遂1兩(切忌甘草),芫花半兩,檳榔半兩,青皮半兩,黑牽牛半兩。
上為末,薄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五更空心每服30丸。湯使如後:水腫,海藻、破故紙、白朮煎場送下;面腫,陳皮煎湯送下;肚腫,升麻煎湯送下;腰腫,葶藶子煎湯送下;四肢腫,桑白皮煎湯送下;腳腫,生米1撮,將水洗過
其日不可另服他藥,更忌甘草,並斷鹽半年。婦人胎前產後忌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無名丸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因此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體弱者慎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咳血氣喘心內膜炎百日咳心包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腎衰竭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咳嗽全身性水腫

相同名稱方劑


無名丸,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二九引《急救仙方》。 組成:赤茯苓1兩,大戟1兩,甘遂1兩(切忌甘草),芫花半兩,檳榔半兩,青皮半兩,黑牽牛半兩。 主治:水腫病,心腹堅脹,遍身腫痛,咳嗽喘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