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訊
主治功效
傳統服藥法
生乾地黃1分,蔓荊子(去自)1分,白僵蠶(炒去絲)1分,五靈脂(去皮)半兩躑躅花(炒)1兩,天南星1兩,白膠香1兩,草烏頭(炮)1兩。
上為細末。酒煮半夏末糊為丸,如龍眼大。
每1丸分作4服,酒送下,日2次。
風疾:昔建康府烏衣巷,有一老人姓鐘,平生好道,朝夕瞻仰茅山,緣多酒,偶患風疾,百治無效。一日忽有一道人至,言其困酒太過,教服此藥,道人遂不見,服之果驗。
方劑組成解釋
生地黃具有滋陰涼血、清熱解毒的功效。蔓荊子具有清熱解毒、祛風通絡的功效。白僵蠶具有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的功效。五靈脂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杜鵑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天南星具有祛風通絡、止痛的功效。白膠香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烏頭具有祛風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伏虎丹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但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虛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伏虎丹, 出處:《局方》卷一(續添諸局經驗秘方)。 組成:生乾地黃1分,蔓荊子(去自)1分,白僵蠶(炒去絲)1分,五靈脂(去皮)半兩,踯躅花(炒)1兩,天南星1兩,白膠香1兩,草烏頭(炮)1兩。 主治:左癱右瘓。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