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訊
主治功效
風寒濕痺侵襲經絡,中風 肢體筋脈攣痛,關節屈伸不利,疼痛遊走不定,經絡濕痰瘀血麻木,舌淡紫苔白(痺證偏寒﹐偏實者) 中風後手足不仁,日久不愈,腰腿沉重,或腿臂間作痛,跌打損傷,瘀阻經絡而疼痛者。
治丈夫元臟氣虛,婦人脾血久冷,諸般風邪濕毒之氣,留滯經絡,流注腳手,或發赤腫,行步艱辛,腰腿沉重,腳心弔痛,及上沖腹脅膨脹,胸膈痞悶,不思悶亂,及一切痛風走註,渾身疼痛。
方中川烏、草烏辛熱走竄,祛風除濕,溫通經絡,并可止痛,為主藥;天南星燥濕化痰,以除經絡中之痰濕,為輔藥
乳香、沒藥活血化瘀;地龍通經活絡;酒助藥勢,可引諸藥直達病所,共為佐使藥。合而成方,能祛風濕,通經絡,化痰濕瘀滯,故對上述諸證有效。
現代應用於:腦溢血後遺症、慢性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見肢體筋脈攣痛,關節屈伸不利,疼痛遊走不定者。
傳統服藥法
上藥六味,各研細末,混和研勻,酒調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空心,日午冷酒送下,荊芥茶下亦得。亦可按此劑量水煎服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藥力峻,適用個別氣壯者,陰虛及孕婦忌用
相關疾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