蠲痛丸

JUAN TO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永樂大典》卷一三八八○引《衛生家寶》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8%
肝經 24%
心經 13%
腎經 11%
肺經 11%
膀胱經 3%
心包經 3%
胃經 3%
脾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肺經
膀胱經
心包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蠲痛丸中含有烏頭,主要原因在於烏頭具有強烈的止痛效果。烏頭的藥性辛溫,入肺、腎經,能散寒止痛,祛風濕,尤其對於寒濕凝滯所致的疼痛有顯著療效。由於烏頭毒性較大,需謹慎使用,且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服用,不可自行服用。

烏頭在蠲痛丸方劑中,一般會與其他藥物配伍使用,以減輕其毒性,並增強其止痛效果。例如,與川芎、白芷等藥物配伍,可起到活血化瘀、祛風止痛的作用。

中藥方劑[蠲痛丸]的組成中包含[天南星],因為天南星具有強效的化痰祛風、止痛作用。天南星可以有效地治療由痰濕積聚引起的各種症狀,如咳嗽、痰多等,同時也有助於減輕由痰濕引起的頭痛、關節痛等。在[蠲痛丸]這類方劑中,天南星的加入有助於提升方劑的化痰止痛效果,對於因痰濕引起的疼痛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蠲痛丸中加入補骨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經散寒止痛: 補骨脂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祛風止痛之效。對於寒濕凝滯、氣血瘀阻導致的疼痛,補骨脂能起到溫通經絡、活血化瘀的作用,進而緩解疼痛。
  2. 增強藥效: 補骨脂與其他藥物配伍,可以增強其止痛效果。例如,補骨脂與川烏、草烏等藥物配伍,可起到溫經散寒、祛風除濕、止痛的作用,達到協同增效。

總之,補骨脂在蠲痛丸中起到溫經散寒、祛風止痛的作用,並能增強藥效,有利於緩解疼痛症狀。

蠲痛丸中包含沒藥,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活血止痛: 沒藥味苦、辛,性溫,入肝、腎經。其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疼痛症狀。臨牀常用於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症狀。
  2. 生肌斂瘡: 沒藥還具有生肌斂瘡的功效,可促進傷口癒合。對於因跌打損傷、骨折等原因導致的傷口,可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沒藥作為蠲痛丸的組成成分,可以起到活血止痛、生肌斂瘡的功效,有助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等疾病。

蠲痛丸方劑中包含地龍,主要是因為地龍具有以下功效:

  1. 活血通絡:地龍性寒,味鹹,入肝經,具有通經活絡、消腫止痛的作用。能有效改善血瘀阻滯所致的疼痛,對於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
  2. 清熱解毒:地龍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疼痛,如熱毒入絡所致的筋脈拘攣、肢體麻木等症狀。

因此,地龍作為蠲痛丸的組成成分,能夠發揮其活血通絡、清熱解毒的功效,有效緩解疼痛,改善患者的病症。

蠲痛丸中包含五靈脂,主要原因如下:

  1. 活血化瘀,止痛消腫: 五靈脂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2. 舒筋活絡,祛風除濕: 五靈脂還具有一定的舒筋活絡、祛風除濕作用。對於風寒濕痹、筋骨疼痛等症狀,能溫經散寒,舒筋活絡,改善局部循環,達到止痛的效果。

因此,五靈脂在蠲痛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能夠通過活血化瘀、止痛消腫、舒筋活絡等功效,有效緩解疼痛,改善局部症狀。

蠲痛丸中包含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止痛消腫:乳香性溫,味辛,歸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風濕痺痛、跌打損傷等症引起的疼痛,乳香可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消散瘀血,達到止痛消腫的效果。
  2. 與其他藥材配伍協同作用:蠲痛丸中,乳香與其他藥材如沒藥、川芎、當歸等相配伍,可增強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效果。乳香的辛溫之性可引導其他藥材藥力直達病竈,達到最佳療效。

蠲痛丸中加入白膠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通經活絡,止痛消腫: 白膠香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通經活絡、消腫止痛的功效。其揮發油中的成分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從而減輕疼痛,消散腫脹。
  2. 協同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白膠香與方劑中其他藥物配合使用,可以起到協同作用,增強藥物的療效。例如,白膠香與川芎、當歸等活血化瘀藥物配合,可以更有效地改善血液循環,消除疼痛。

總之,白膠香在蠲痛丸中發揮著通經活絡、止痛消腫的作用,並協同其他藥物,增強療效,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蠲痛丸」,由烏頭、天南星、補骨脂、沒藥、地龍、五靈脂、乳香、白膠香組成,具有祛風除濕、活絡止痛、補益氣血、消腫止痛等功效,主治風寒濕痹、筋骨重疼、走註攻刺和腰腳無力等病症。

  • 烏頭:辛、溫,有毒。歸肺、腎經。具有散寒、止痛、祛風除濕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喉嚨痛、風濕痹痛、腰痠背痛、中風半身不遂等症。

  • 天南星:辛、溫,有毒。歸肺、脾經。具有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降氣、燥濕、利水消腫的功效。常用於治療寒痰阻肺引起的咳嗽、氣喘、胸悶;風濕痺痛、中風、癲癇、破傷風;各種咳喘痰多、痰難咯出之症;胸悶、脹氣、食積不化;風濕性關節炎、痛風、腳氣病等濕熱病症;水腫、淋閉、瘡腫、癰疽等症。

  • 補骨脂:辛、苦,溫。歸脾、腎經。具有補陽、補氣、止瀉和健脾胃等多種傳統功效。常用於治療陽虛引起的腰膝酸軟、畏寒怕冷、四肢無力、腹瀉等症。

  • 沒藥:苦、溫。歸肝經。具有活血調經、散瘀止痛、消腫生肌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滯腫痛、瘡瘍潰後久不收口,以及一切瘀滯心腹諸痛。

  • 地龍:鹹、微寒。歸肝、腎經。具有平肝息風、祛風濕、止痛、清熱瀉火、清熱利尿、止咳平喘、通經絡等功效。常用於治療風濕痛、痛經、跌打損傷、高熱神昏、驚癇抽搐、關節痹痛、肢體麻木、半身不遂、肺熱喘咳、尿少水腫、高血壓、尿道感染、腎炎、水腫等症狀。

  • 五靈脂:苦、辛,溫。歸肝、脾、腎經。具有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調經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血瘀內阻、血不循經的出血證,如婦女血瘀崩漏等;瘀血阻滯諸痛證,如胸、脅、脘、腹刺痛、痛經、經閉,產後瘀滯腹痛及骨折腫痛等;蛇及蠍、蜈蚣咬傷;月經不調、赤帶不絕、胎前產後血崩、血氣諸痛等婦科疾病。

  • 乳香:辛、苦,溫。歸心、脾、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化腐生肌、利水消腫、活絡止痛、清熱解毒等功效。常用於治療心腹諸痛、筋脈拘攣、跌打損傷、瘡癰腫痛等,兼具活血化瘀、止痛、消炎、抗氧化等多重功效,促進傷口癒合與修復。

  • 白膠香:辛、溫,有毒。歸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清熱解毒、解毒、清熱涼血、化腐生肌、保肝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刀傷出血、槍傷炮創、骨折斷筋等症狀;四氯化碳、酒精等引起的肝損傷,改善黃疸、尿血、瘡毒等症狀。

總之,中藥方劑「蠲痛丸」具有祛風除濕、活絡止痛、補益氣血、消腫止痛等功效,可治療風寒濕痹、筋骨重疼、走註攻刺和腰腳無力等病症。但由於烏頭和天南星有毒,使用時必須謹遵醫囑,不可自行服用。

傳統服藥法


草烏頭4兩(去皮尖,鹽炒煙出),天南星2兩(生),京墨半兩(燒),破故紙3兩(炒),沒藥1兩(研),地龍2兩(炒、去土),五靈脂2兩(炒),乳香半兩(研),白膠香2兩(熔開,潑淨,石上冷研)。
上為末。醋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0丸,溫酒下,漸加丸數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蠲痛丸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坐骨神經痛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睪丸疼痛腫脹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蠲痛丸, 出處:《直指》卷十八。 組成:延胡索(略炒)1兩,川楝(蒸去皮核)半兩,舶上茴香(炒)半兩,牽牛(炒,取末)1分,當歸1分,良薑1分,青皮(去白)1分,木香1分,天台烏藥1分,全蠍7個(焙)。 主治:小腸膀胱氣痛。(疒頹)疝及一切疝痛。

蠲痛丸, 出處:《永樂大典》卷一三八八○引《衛生家寶》。 組成:草烏頭4兩(去皮尖,鹽炒煙出),天南星2兩(生),京墨半兩(燒),破故紙3兩(炒),沒藥1兩(研),地龍2兩(炒、去土),五靈脂2兩(炒),乳香半兩(研),白膠香2兩(熔開,潑淨,石上冷研)。 主治:風寒濕痹,筋骨重疼,走註攻刺,腰腳無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