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乳香尋痛丸」中含有「乳香」,這是一種傳統中藥,其作用與藥方名稱「尋痛」息息相關。乳香性溫,味辛,歸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功效。
乳香能有效改善氣血循環,促進血液流通,對於因瘀血阻滯引起的疼痛,如跌打損傷、骨折疼痛、風濕痺痛等,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此外,乳香還有消腫的作用,能有效緩解炎症反應,促進傷口癒合,加速疼痛消退。因此,乳香被納入「乳香尋痛丸」的組成,以發揮其止痛消腫的功效,達到緩解疼痛,促進康復的效果。
乳香尋痛丸中添加烏頭,源於其祛風散寒、止痛的功效。烏頭性熱,味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較強的溫經散寒、止痛作用,對於寒凝經絡引起的疼痛,尤為有效。
乳香尋痛丸的主要功效為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而烏頭的加入可增強溫經散寒、止痛效果,對於寒性疼痛,如風寒濕痹、跌打損傷等,可起到協同作用,提高藥效。
乳香尋痛丸中包含沒藥,主要基於兩點原因:
- 消腫止痛: 乳香與沒藥皆具備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乳香性溫,偏於行氣止痛;沒藥性溫,偏於消腫生肌。二者合用,相輔相成,能更有效地消散瘀血、止痛消腫,減輕疼痛。
- 促進癒合: 乳香與沒藥皆含有多種活性成分,可促進傷口癒合,加速組織修復。乳香中的揮髮油具有抗炎作用,而沒藥中的樹脂則有助於組織再生。兩者共同作用,能加速傷口修復,減輕炎症反應,促進康復。
乳香尋痛丸中加入五靈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活血化瘀: 五靈脂性溫,味甘苦,入肝、心經,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功效。乳香尋痛丸主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五靈脂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疼痛。
- 舒筋活絡: 五靈脂同時具有舒筋活絡的作用,能緩解肌肉痙攣、疼痛,配合乳香等藥材,共同達到舒筋活絡、止痛消腫的效果。
乳香尋痛丸中包含白膠香,主要原因有二:
- 協同作用: 白膠香性溫,具活血化瘀、止痛消腫之效,與乳香同為活血化瘀藥,兩者相輔相成,可增強止痛效果。
- 溫通經絡: 白膠香氣味芳香,能通達經絡,有助於藥力深入病竈,使乳香之效力更顯著。
因此,白膠香的加入,可有效提升乳香尋痛丸的止痛效果,並有助於藥物深入病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乳香尋痛丸中加入地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地龍性寒,味甘鹹,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乳香尋痛丸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地龍的加入可助其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舒筋活絡,達到止痛的效果。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地龍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對於因外傷引起的發熱、腫脹等症狀,亦能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因此,地龍加入乳香尋痛丸中,可增強其消腫止痛的功效。
乳香尋痛丸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止痛消腫:生薑性溫,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消腫的功效。乳香尋痛丸主治風寒濕痹所致的疼痛,生薑可溫經散寒,解除寒邪阻滯經絡,促進血液循環,進而減輕疼痛。
-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生薑可以調和藥性,減少藥物對脾胃的刺激。乳香、沒藥等藥性較燥烈,生薑可以起到緩解藥性、增強藥效的作用,使藥效發揮得更加充分。
乳香尋痛丸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降逆止嘔: 半夏性味辛溫,入脾胃經,具有降逆止嘔之功效。乳香尋痛丸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風溼痹痛,而疼痛常伴有噁心嘔吐,半夏能有效緩解此類症狀,避免因嘔吐而影響藥效。
- 化痰止咳: 半夏還具化痰止咳之功,可消除痰液阻滯經絡,有利於藥物更好的滲透至病竈部位,提高藥效。
乳香尋痛丸中加入五加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活血止痛: 五加皮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絡之功效,可有效緩解疼痛。與乳香、沒藥等活血化瘀藥物配合,可增強止痛效果,並促進傷口癒合。
- 補益氣血: 五加皮性溫,入肝腎經,有補益氣血之效。乳香尋痛丸多用於跌打損傷、風濕痺痛等症,這些疾病往往伴有氣血不足,五加皮的補益作用可增強藥效,促進患者康復。
乳香尋痛丸中加入赤小豆,主要原因如下:
- 利水消腫: 赤小豆性平味甘,入心、脾經,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乳香尋痛丸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赤小豆能幫助排解體內積聚的濕熱,減輕腫脹,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傷患恢復。
- 減輕疼痛: 赤小豆還有舒筋活絡、消炎止痛的作用,配合乳香等藥材,能共同發揮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達到改善疼痛、促進傷口癒合的效果。
總而言之,赤小豆在乳香尋痛丸中扮演著利水消腫、減輕疼痛的角色,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療效,促進傷患的康復。
主治功效
乳香尋痛丸根據《世醫得效方》及《奇效良方》記載,其組成藥物包括:乳香、沒藥、五靈脂、白膠香、地龍、生薑(或白薑)、半夏、五加皮、赤小豆,以及川烏(部分版本)。此方劑主要針對以下病症:
一、中風及相關後遺症:
古籍記載乳香尋痛丸能治療“中風,癱瘓不遂,手足嚲曳,口眼喎斜,或旋運僵臥,涎潮搐搦,卒中急風,不省人事”。這些症狀皆為中風的典型表現,包括肢體癱瘓、運動障礙、意識障礙等。方中多種藥物協同作用,達致治療效果:
- 活血化瘀通絡: 乳香、沒藥、五靈脂、地龍均具有活血化瘀、通經絡的作用,能改善中風後因血瘀阻絡導致的肢體麻痺、癱瘓等症狀。 乳香與沒藥的配伍更增強了活血止痛的功效。
- 祛風除濕通痺: 白膠香、半夏具有祛風除濕、通痺止痛的作用,針對中風過程中風邪侵犯、或伴隨濕邪導致的痺痛,起到輔助治療作用。
- 溫通經脈: 生薑(或白薑)具有溫經通絡的作用,可以溫煦經脈,促進氣血運行,緩解寒邪阻滯經絡所致的痺痛。
- 補益肝腎: 五加皮具有補益肝腎、強筋健骨之效,對於中風後導致的肝腎虧虛,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增強患者的體質。
二、風濕痺痛:
古籍亦記載此方可治“風濕腳氣,腿膝無力,或腫或疼,不能舉步,兩腳生瘡,膿血浸漬,癢痛無時,愈而又發”,以及“腰腳疼重,行步艱辛,筋脈攣促,俯仰不利,賊風所中,痛如錐刺,皮膚頑厚,麻痹不仁,或血脈不行,肌肉乾瘦”。 這些症狀皆為風濕痺痛的表現,包括肢體疼痛、腫脹、麻木、活動受限等。 方中藥物治療原理如下:
- 祛風除濕止痛: 白膠香、半夏、生薑(或白薑)等藥物協同作用,祛除風濕之邪,緩解疼痛與腫脹。
- 活血化瘀通絡: 乳香、沒藥、五靈脂、地龍等藥物,改善風濕痺痛引起的氣血瘀阻、經絡不通。
- 利水消腫: 赤小豆具有利水消腫的作用,針對風濕痺痛伴隨的肢體腫脹,起到輔助治療作用。
三、外傷疼痛:
古籍提到“打撲閃肭,筋骨內損,已經多年,每遇天寒,時發疼痛”,這屬於外傷後遺症,多伴有筋骨損傷、疼痛等。 方中藥物作用如下:
- 活血化瘀止痛: 乳香、沒藥、五靈脂等藥物,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促進損傷組織的修復。
- 溫經通絡: 生薑(或白薑)溫經通絡,緩解寒邪引起的疼痛。
治療原理總體分析:
乳香尋痛丸的核心治療原理是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祛風除濕,溫經止痛。 方中藥物配伍精妙,各司其職,相互協同,達到治療多種病症的目的。 活血化瘀藥物解決氣血瘀滯問題,通經活絡藥物疏通經脈,祛風除濕藥物清除外邪,溫經止痛藥物緩解疼痛。 同時,部分藥物還兼具補益作用,增強患者體質,促進康復。 不同病症的治療,會根據不同體質和病情的輕重,選擇不同的輔助湯藥或酒劑引服,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傳統服藥法
乳香、川烏、沒藥、五靈脂、白膠香、地龍、白薑、半夏、五加皮、赤小豆各等分。
上為細末。面糊為丸。
隨證湯引空心服。如癱瘓不遂,手足嚲曳,口眼喎斜,或旋運僵臥,涎潮搐搦,卒中急風,不省人事,每服20丸,黑豆淋酒送下;風虛眩暈,項筋拘急,太陽穴疼痛,直用生地黃汁調酒送下;腰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乳香尋痛丸具有活血止痛的功效,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乳香尋痛丸, 出處:《得效》卷十三。 組成:乳香、川烏、沒藥、五靈脂、白膠香、地龍、白薑、半夏、五加皮、赤小豆各等分。 主治:中風,癱瘓不遂,手足亸曳,口眼歪斜,或旋運僵卧,涎潮搐搦,卒中急風,不省人事;風虛眩暈,項筋拘急,太陽穴疼痛;腰胠疼重,行步艱辛,筋脈攣促,俯仰不利,賊風所中,痛如錐刺,皮膚頑厚,麻痹不仁,或血脈不行,肌拘乾瘦;風濕腳氣,腳膝無力,或腫或疼,不能舉步,兩腳生瘡,膿血浸漬,癢痛無時,癒而又發;打撲閃肭,筋骨內損,已經多年,每遇天寒,時發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