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傳循經丸

秘傳循經丸

MI CHUAN XUN JI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偏熱 (1.5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0%
肝經 26%
心經 21%
腎經 13%
膀胱經 4%
肺經 4%
脾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膀胱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祕傳循經丸中加入天南星,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通經活絡: 天南星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開竅豁痰、散風止痛、通經活絡的功效。其辛散之性可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不暢,達到通經活絡的效果。
  2. 祛風止痛: 天南星亦可祛除風寒濕邪,止痛消腫。對於因風寒濕邪阻滯經絡而引起的肢體疼痛、麻木等症狀,可發揮一定的治療作用。

因此,祕傳循經丸中加入天南星,可發揮通經活絡、祛風止痛的功效,有助於改善經絡不通、氣血運行不暢等問題。

「祕傳循經丸」中加入地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通經活絡: 地龍性寒,味鹹,入肝經、心經,具有通經活絡、化瘀止痛的功效。其能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對於因經絡不通而導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痺痛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2. 清熱解毒: 地龍亦具有清熱解毒之效,能有效清除體內熱毒,對於熱毒瘀滯所引起的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瘡瘍等症狀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因此,「祕傳循經丸」中加入地龍,旨在通經活絡、清熱解毒,以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祕傳循經丸中的當歸成分具有重要的藥理作用,因此其在方劑中的使用是相當關鍵的。當歸是中醫中廣泛應用的藥材,主要用於補血和調經。它含有豐富的揮發油、當歸素及多種氨基酸,這使其具備了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的功效。此外,當歸還能調和其他藥材的性能,使整個方劑的療效更為協調。

在循經丸中,當歸的作用不僅限於補血,還能有效改善女性因經期不調引起的各種症狀,如腹痛、頭暈等。當歸的抗炎作用也有助於緩解經期的不適。總之,當歸的補血、調經及活血化瘀的功能,恰好契合循經丸的治療目標,使其成為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通過這些作用,當歸有助於提高整體方劑的效果,促進身體的健康與平衡。

「祕傳循經丸」中包含烏頭,主要原因如下:

  1. 溫經散寒:烏頭性溫,入足陽明、少陽經,可溫經散寒,對於寒邪阻滯經絡引起的疼痛、麻木、痺痛等症狀有良好療效。
  2. 活血止痛:烏頭有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可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

烏頭毒性較強,必須由經驗豐富的中醫師根據患者的病情進行辨證論治,嚴格控制用量,才能發揮藥效,避免中毒。因此,服用此類方劑需遵醫囑,不可自行服用。

祕傳循經丸中加入黑豆,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補腎益氣:黑豆性平味甘,入腎經,有補腎益氣、活血化瘀之效。腎為先天之本,主生殖、主骨、主髓,與氣血運行密切相關。黑豆能補益腎氣,促進氣血生成,有助於改善循環,達到循經通絡的作用。
  2. 滋陰降火:黑豆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能滋陰降火,緩解燥熱,對於因氣血瘀滯、陰虛火旺導致的經絡不通有輔助治療作用。

「祕傳循經丸」方劑中加入乳香,主要是考慮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乳香性溫,味苦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其揮發油成分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供血,有助於消除瘀血、消腫止痛。

此外,乳香還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應,減輕疼痛和腫脹。在「祕傳循經丸」中,乳香與其他藥材配伍,共同發揮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的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祕傳循經丸中加入沒藥,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沒藥性溫,入肝經、腎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效。對於經絡不通、氣血瘀滯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能起到舒筋活絡、消腫止痛的良好作用。
  2. 補腎壯陽,溫通經脈: 沒藥亦有補腎壯陽的功效,能溫通經脈,促進氣血運行,對於因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肢體麻木等症狀,亦有一定的療效。

總而言之,沒藥在祕傳循經丸中的加入,能夠有效改善經絡不通、氣血瘀滯等問題,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溫通經脈、補腎壯陽的作用,符合該方劑的治療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秘傳循經丸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諸經絡風邪寒濕,氣血留滞,流注作痛,筋脈攣拳」,意指適用於風寒濕邪侵襲經絡,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形成瘀滯而引發的疼痛、筋脈攣縮等症狀。具體而言:

  1. 風邪寒濕:外感風寒濕邪,痹阻經絡,表現為肢體酸楚、關節冷痛、活動不利。
  2. 氣血留滞:因寒濕凝滯或外傷導致氣血瘀阻,經絡不通,引發局部脹痛或麻木。
  3. 筋脈攣拳:寒主收引,濕性黏滯,久病可致筋脈拘急、屈伸不利,甚至肌肉萎縮。

此方以溫通經絡、散寒祛濕、活血化瘀為主,適合慢性經絡痹痛或風寒濕邪久留之證。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一)藥物配伍分析
  1. 南星(炮)

    • 性味辛苦溫,善祛風痰、散結消腫,炮製後毒性降低,長於通絡止痛,適用於風痰阻絡之痹痛。
    • 與川烏、草烏配伍,增強散寒通痹之效。
  2. 地龍(去土)

    • 性寒味鹹,能通行經絡、利濕除痹,且具緩解筋脈拘急之效。
    • 與溫藥相配,既可制約溫燥之性,又能增強通絡之力。
  3. 川當歸(酒浸)

    • 甘溫質潤,活血養血,酒浸後更助行血之功,使氣血流通而痹痛自除。
  4. 川烏(炮)、草烏(炮)

    • 大辛大熱,為祛風散寒、溫經止痛之要藥,炮製後減其毒性,專攻寒濕痹痛。
    • 川烏重在溫經,草烏偏於逐濕,合用則散寒濕、通經絡之力更強。
  5. 黑豆餅(豆餅)

    • 黑豆性平,能補腎活血,酒煮後增強溫通之性,捏餅曬乾後入藥,取其固護正氣、緩和諸藥峻烈之效。
  6. 乳香、沒藥

    • 二者均為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品,乳香偏於行氣,沒藥偏於散瘀,合用則氣血兼顧,暢通經絡瘀滯。
(二)組方邏輯與作用機制

此方以「溫通散寒、活血通絡」為核心,藥物配伍體現以下特點:

  1. 辛溫散寒為主

    • 川烏、草烏、南星辛溫燥烈,直攻經絡寒濕,解除凝滯之邪。
  2. 活血通絡為輔

    • 當歸、乳香、沒藥活血行氣,地龍通絡利濕,助氣血運行,改善瘀阻。
  3. 剛柔相濟為佐

    • 地龍性寒,能制約辛溫過燥;黑豆餅甘平,緩和藥性,兼固正氣。
(三)可能功效推論

綜合諸藥,此方適用於:

  1. 風寒濕痹:如關節冷痛、遇寒加重、屈伸不利。
  2. 氣血瘀滯:如跌打損傷後遺痛、局部腫硬。
  3. 經絡拘急:如肌肉僵硬、筋脈攣縮。

其機理在於:

  • 溫通散寒→驅除寒濕之邪;
  • 活血化瘀→疏通氣血瘀滯;
  • 通絡解痙→緩解筋脈拘急。

三、總結

此方以辛溫藥為主,配以活血通絡之品,適用於寒濕瘀血痹阻經絡之證。古人取其「循經」之名,意在強調其通達經絡、逐邪外出的特性,尤其適合久病寒濕痼疾。臨床宜辨明寒熱虛實,對證施用。

傳統服藥法


南星3兩(炮),地龍3兩(去土),川當歸3兩(酒浸),川烏3兩(炮,去皮臍),草烏1兩(炮,去皮臍),豆餅2兩(用黑豆不以多少,去皮,好酒煮爛,候酒乾,擂碎,捏作餅子,曬乾),乳香1兩,沒藥1兩。
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用溫酒吞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化膿性關節炎

相同名稱方劑


秘傳循經丸, 出處:《朱氏集驗方》卷一。 組成:南星3兩(炮),地龍3兩(去土),川當歸3兩(酒浸),川烏3兩(炮,去皮臍),草烏1兩(炮,去皮臍),豆餅2兩(用黑豆不以多少,去皮,好酒煮爛,候酒乾,擂碎,捏作餅子,曬乾),乳香1兩,沒藥1兩。 主治:諸經絡風邪寒濕,氣血留滯,流註作痛,筋脈攣拳。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