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天麻烏蛇丸中加入天麻,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平肝熄風: 天麻性平,味甘,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止痙定驚的功效。烏蛇則善於祛風濕、通經絡、止痙攣。二者合用,可有效緩解肝風內動、筋脈失調所致的頭暈目眩、肢體麻木、抽搐痙攣等症狀。
- 活血化瘀: 天麻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有助於消除瘀血,緩解疼痛。烏蛇則以其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聞名。二者搭配,可增強活血化瘀的效果,促進病竈修復。
天麻烏蛇丸中加入烏梢蛇,主要有兩個原因:
- 祛風通絡,止痙止痛:烏梢蛇性甘平,入肝經,具有祛風通絡、舒筋活絡的功效。與天麻配合,可有效改善因風邪入侵引起的頭風、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同時可緩解因筋脈不通引起的痙攣疼痛。
- 化瘀止痛,消腫定痛:烏梢蛇亦有活血化瘀、消腫定痛的作用,可以幫助改善局部瘀血,減輕炎症反應,緩解疼痛。配合天麻,可有效治療因跌打損傷、瘀血腫痛所導致的疼痛和麻痺。
天麻烏蛇丸中加入天南星,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增強祛風止痙功效: 天南星性溫,味辛,具有祛風止痙、化痰散結的功效,與天麻、烏蛇等藥物配合,可加強整體方劑的祛風止痙作用,更有效地治療風痰阻絡所致的肢體麻木、痙攣等症狀。
- 引導藥力入絡: 天南星入肝經、脾經,而天麻、烏蛇則入肝經、膀胱經,兩者配合,可引導藥力深入經絡,更有效地治療風邪入絡引起的疾病。
天麻烏蛇丸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降逆止嘔: 半夏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降逆止嘔之效。天麻烏蛇丸以天麻、烏蛇等藥物補益肝腎,但可能引起脾胃不和、嘔吐等症狀。加入半夏可起到降逆止嘔,協調藥性,避免藥物副作用的作用。
- 祛風濕: 半夏亦具祛風濕之效,與天麻、烏蛇等藥物共同作用,可更有效地治療風濕痺痛、肢體麻木等症狀,增強藥效。
因此,天麻烏蛇丸中加入半夏,不僅有助於緩解藥物副作用,更能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天麻烏蛇丸中加入藿香,主要考慮以下兩點:
- 化濕解暑: 藿香性辛溫,具化濕解暑之效,可緩解天麻烏蛇丸中藥材可能帶來的燥熱之弊,避免藥性過於偏燥,造成口乾舌燥等不適。
- 芳香開竅: 藿香氣味芳香,能開竅醒神,輔助天麻烏蛇丸疏通經絡,改善頭暈目眩、肢體麻木等症狀,提升藥效。
天麻烏蛇丸中加入烏頭,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祛風止痛: 烏頭性溫,味辛,具有祛風散寒、止痛的功效,可治療風寒濕痺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而天麻烏蛇丸主治風寒濕邪侵襲經絡所致的頭痛、眩暈、肢體麻木、半身不遂等症,烏頭的祛風止痛之效能可與天麻、烏蛇等藥物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 活血通絡: 烏頭能活血通絡,改善血液循環,有助於緩解經絡不通所致的麻木、疼痛等症狀。配合天麻、烏蛇等藥物,可共同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營養供應,加速病症恢復。
天麻烏蛇丸中加入白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相輔相成,增強療效: 天麻烏蛇丸以祛風止痙、活血通絡為主要功效。白附子味辛、性溫,具有祛風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與天麻、烏蛇等藥材共同作用,可加強祛風止痙、活血通絡的效果,更能有效治療風寒濕痹、肢體麻木等病症。
- 溫陽化寒,緩解寒邪: 白附子具有溫陽化寒之效,可溫通經絡,散寒止痛。一些風寒濕痹患者常伴有寒邪入侵,白附子可溫陽化寒,配合其他藥材共同作用,達到驅除寒邪、改善症狀的效果。
天麻烏蛇丸中含有輕粉,主要原因是輕粉具有 化痰散結 的作用。
輕粉為硃砂經升華製成的紅色粉末,性寒,入肝、脾經。其 清熱解毒 的功效能消散痰濁,而 化瘀止痛 的特性則可緩解因痰瘀阻滯而引起的頭痛、眩暈等症狀。
天麻烏蛇丸主治風痰阻絡、氣血凝滯所致的頭風眩暈、肢體麻木、半身不遂等症,而輕粉的加入可幫助 化解痰瘀,改善頭部血液循環,達到治療效果。
天麻烏蛇丸中加入淫羊藿,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補腎壯陽,改善肢體麻木:淫羊藿性溫,味辛甘,歸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祛風除濕的功效。對於因腎虛引起的肢體麻木、腰膝酸軟等症狀,與天麻烏蛇丸中的天麻、烏蛇等藥物相輔相成,增強藥效。
- 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淫羊藿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藥物吸收,更好地發揮天麻烏蛇丸的功效。
天麻烏蛇丸中加入雄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驅風止痙: 雄黃性溫,具有解毒散結、祛風止痙之效。天麻烏蛇丸主治風痰阻絡、氣血逆亂所致的頭風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雄黃可驅散風寒濕邪,舒筋活絡,配合天麻、烏蛇等藥物,起到加強鎮靜止痙、疏通經絡的作用。
- 解毒消腫: 雄黃亦有解毒消腫的功效,可輔助治療因風痰阻絡引起的局部腫脹、疼痛等症狀。同時,雄黃可以抑制細菌、真菌的生長,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腐作用,有利於丸劑的保存。
「天麻烏蛇丸」中的鉛霜,雖然具有一定的毒性,但在古代醫學中經過特殊處理後用於外敷,具有收斂固澀、殺菌止癢的作用。鉛霜能夠幫助改善皮膚病變,如濕疹、皮膚瘙癢等,但需謹慎使用,避免中毒。
天麻烏蛇丸中加入丁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散寒,通絡止痛: 丁香性溫,入脾、胃、腎經,具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溫腎助陽、止痛之功效。烏蛇本身性寒,而丁香的溫陽作用可以緩和烏蛇的寒性,增強其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之效,更好地改善因寒凝氣滯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
- 增強藥效,相輔相成: 丁香與天麻、烏蛇等藥材搭配使用,可增強藥效,起到協同作用。丁香的溫陽散寒作用可以促進藥物的流通,加速藥物的吸收,提高藥物的療效。
因此,天麻烏蛇丸中加入丁香,不僅可以改善寒性,還可以增強藥效,更好地發揮其治療功效。
天麻烏蛇丸傳統配方中包含犀角,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清熱解毒: 犀角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能有效緩解中風、熱病、瘡瘍等症狀,與天麻、烏蛇等藥材共同作用,達到清熱解毒、通經活絡的功效。
- 鎮驚安神: 犀角具有鎮驚安神、平肝熄風的功效,能有效治療癲癇、狂躁、失眠等症狀,與天麻、烏蛇等藥材相輔相成,提升整體鎮靜安神效果。
然而,犀角是瀕危物種,現今已禁止使用。應以其他藥材替代,以達到相同功效。
天麻烏蛇丸中加入人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增強補益之力: 人參性溫,味甘,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的功效。天麻烏蛇丸以祛風止痙、活血化瘀為主,加入人參可增強藥方補益之效,避免藥性過於寒涼,同時可以改善患者氣血虛弱、體質虧損等問題。
- 協調藥性: 天麻烏蛇丸中,天麻、烏蛇等藥材偏寒,而人參則性溫,兩者搭配可以起到相互協調、平衡藥性的作用,避免藥性過於寒涼,減少對患者的副作用,使藥物更易於被人體吸收利用,提高療效。
天麻烏蛇丸中加入麝香,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通絡,祛風止痛: 麝香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絡之效,可增強烏蛇、天麻等藥材的活血化瘀、祛風止痛之功,更有效地治療中風、半身不遂、肢體麻木等病症。
- 引藥入經,增強療效: 麝香氣味芳香,具有開竅透骨之性,能引領藥力直達病竈,增強其他藥材的藥效,使治療效果更顯著。
天麻烏蛇丸中加入冰片,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通竅開竅,化痰止痙:冰片性寒,味辛,入心、肺經,具有開竅醒神、化痰止痙之效。天麻烏蛇丸主治風痰阻絡,氣血瘀滯所致的眩暈、頭痛、肢體麻木等症。冰片能通開經絡,使氣血流通,並能化解痰濁,達到止痙的效果。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冰片亦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能減輕因風痰瘀阻引起的局部炎症反應。天麻烏蛇丸中亦含有烏蛇等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藥材,冰片的加入可增強其消腫止痛的效果,使治療更為全面。
天麻烏蛇丸中加入全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通絡止痛: 全蠍性寒,入肝經,具有通經活絡、散瘀止痛的功效。與天麻、烏蛇等藥材配合,可有效改善因風寒濕邪阻絡而引起的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尤其對風濕痺痛、筋骨疼痛效果顯著。
- 平肝熄風: 全蠍可平息肝陽上亢、風邪上擾所致的頭風、眩暈、驚癇等症。與天麻、烏蛇等藥材共同作用,可加強鎮靜安神、平肝熄風的效果,改善因肝風內動引起的各種神經系統疾病。
天麻烏蛇丸中含有硃砂,主要原因如下:
- 鎮驚安神:硃砂性寒,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功效。可與天麻、烏蛇等藥材協同作用,以鎮驚熄風,治療肝風內動、驚癇抽搐等病症。
- 活血化瘀:硃砂可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配合烏蛇等藥材,可緩解瘀血阻絡、經絡不通所致的頭暈目眩、肢體麻木等症狀。
天麻烏蛇丸中加入桑螵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腎固精,止痙止搐: 桑螵蛸性味甘鹹溫,入腎經,具有補腎固精、止痙止搐的功效。天麻烏蛇丸以治肝風內動、驚癇抽搐為主,桑螵蛸的加入可以補腎固精,起到輔助止痙止搐的作用。
- 佐助天麻烏蛇,增強療效: 天麻烏蛇丸中天麻、烏蛇等藥物以祛風止痙、平肝熄風為主,桑螵蛸則以補腎固精、止痙止搐見長,二者配合,相輔相成,能更有效地治療肝風內動、驚癇抽搐等病症。
主治功效
天麻烏蛇丸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
天麻、烏梢蛇、天南星、半夏、藿香、雄黃、丁香、桑螵蛸等藥味。
古籍記載:
據《聖濟總錄》記載,天麻烏蛇丸主治「風癇心驚,身熱瘈?,搖頭口噤,多吐涎沫,不自覺知。」。此方用於治療「急風癱瘓」及「五種癇疾」。
治療原理分析:
- 整體病機: 根據古籍描述,此方主要針對「風」邪引起的癇病。病機為風邪內動,擾亂心神,導致神志不清、抽搐等症狀。
- 方藥解析:
- 平肝熄風、祛風通絡: 天麻能平肝熄風,為治療內風之要藥;烏梢蛇能祛風通絡,善於走竄,可通達經絡,驅邪外出。二藥合用,可針對風邪引起的痙攣抽搐。
- 燥濕化痰: 天南星與半夏皆具燥濕化痰之功,能化解體內痰濕,防止痰邪阻滯經絡,影響氣機。
- 芳香化溼、健脾和胃: 藿香能芳香化溼,健脾和胃,有助於改善因脾胃運化失常導致的痰濕內生。
- 溫中散寒、行氣止痛: 丁香可溫中散寒,行氣止痛,可緩解因寒邪導致的痙攣不適。
- 殺菌消毒、驅蟲除瘴: 雄黃具殺菌消毒、驅蟲之效,可用於清除體內潛在的邪毒。
- 固精補腎、收斂止瀉: 桑螵蛸可固精補腎、收斂止瀉,有助於固護正氣。
- 綜合作用:
- 本方以平肝熄風、祛風通絡為主要治療方向,輔以燥濕化痰、健脾和胃、溫中散寒等藥味,可從多方面調理機體。
- 天麻、烏梢蛇合用,直達病所,迅速控制風邪;其他藥味則共同調理脾胃,固護正氣,以求標本兼治。
總結:
天麻烏蛇丸主要針對風邪內擾,導致心神失常、經絡失暢的癇病。透過平肝熄風、祛風通絡、燥濕化痰、健脾和胃等多種藥物作用,可有效緩解身熱瘈?、搖頭口噤、多吐涎沫、不自覺知等症狀,達到治療目的。古籍中亦強調本方對「口噤目開」者有顯著療效。
傳統服藥法
天麻(酒浸1宿,切,焙)1兩,烏蛇(酒浸1宿,去皮骨,炙)1兩,天南星(漿水浸1宿,切,焙)2兩,半夏(漿水煮過,切,焙)半兩,藿香葉1兩,烏頭(去皮臍,生用)1兩,白附子(生用)1兩,膩粉(研)1兩,仙靈脾(用葉)半兩,雄黃(研)1分,鉛白霜(研)1分,丁香1分,犀角(鎊屑)半兩,人參半兩,麝香(研)1錢,龍腦(研)1錢,乾蠍(全者,去土,炒)1分,丹砂(研)半兩,槐膠1分,桑螵蛸20枚(炙),蛇黃(燒,醋淬7遍,研)1分。
上藥搗羅十五味為細末,入研藥六味拌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0丸,溫酒送下,食後、臨臥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較強的鎮靜作用,服用後可能會出現嗜睡、頭暈等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年老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天麻烏蛇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五。 組成:天麻(酒浸1宿,切,焙)1兩,烏蛇(酒浸1宿,去皮骨,炙)1兩,天南星(漿水浸1宿,切,焙)2兩,半夏(漿水煮過,切,焙)半兩,藿香葉1兩,烏頭(去皮臍,生用)1兩,白附子(生用)1兩,膩粉(研)1兩,仙靈脾(用葉)半兩,雄黃(研)1分,鉛白霜(研)1分,丁香1分,犀角(鎊屑)半兩,人參半兩,麝香(研)1錢,龍腦(研)1錢,乾蠍(全者,去土,炒)1分,丹砂(研)半兩,槐膠1分,桑螵蛸20枚(炙),蛇黃(燒,醋淬7遍,研)1分。 主治:風癇心驚,身熱瘈瘲,搖頭口噤,多吐涎沫,不自覺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