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迅補丸中加入硫磺,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散寒、祛風除濕: 硫磺性溫,入肝經,具有溫陽散寒、祛風除濕的功效。對於陽氣不足、寒濕凝滯所致的腰膝痠軟、肢體麻木、風寒濕痺等症狀,硫磺可起到溫經散寒、驅散寒濕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症狀。
- 活血通絡: 硫磺還具有活血通絡、舒筋止痛的功效。對於瘀血阻滯、經絡不通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硫磺可起到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的作用,有助於緩解疼痛、消除腫脹。
然而,硫磺性燥,用量需謹慎,需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迅補丸中添加陽起石,主要基於其 清熱解毒、利濕消腫 的功效。陽起石性寒,味甘,歸肺、膀胱經,可清熱瀉火,利濕止痛,對於熱毒熾盛、濕熱蘊結所致的各種病症具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在迅補丸的組成中,陽起石與其他藥材相配伍,可起到協同作用,增強藥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迅補丸」方劑中包含「鐘乳石」,其加入的原因主要有二:
- 補腎壯陽:鐘乳石性寒,味甘鹹,入腎經,具有滋陰補腎、壯陽益精的功效。對於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陽痿早泄、遺精滑精等症狀,鐘乳石能起到改善作用。
- 化瘀止痛:鐘乳石亦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對於跌打損傷、骨折瘀血、風濕痹痛等症狀,鐘乳石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因此,鐘乳石在「迅補丸」方劑中,兼具補腎壯陽和化瘀止痛的功效,有助於改善腎虛和跌打損傷等症狀。
「迅補丸」方劑中添加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考量:
- 收斂固澀: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止瀉、止汗、止血的功效。方劑中加入白礬,可起到收斂腸胃,止瀉止痢的作用,並有助於固澀止汗,防止汗液過多流失,進而達到補益氣血的效果。
- 解毒消腫:白礬具有一定的解毒消腫作用,可用於治療一些因毒素入侵引起的腹痛、腹瀉等症狀。在「迅補丸」方劑中,白礬的加入可以起到解毒消腫,改善腸胃功能的作用,進而達到補益氣血的效果。
迅補丸中包含烏頭,主要原因是烏頭性溫熱,具有強烈的祛風散寒、止痛功效。烏頭能迅速溫通經絡,驅散寒邪,對於風寒濕痺、肢體麻木、關節疼痛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然而,烏頭毒性較強,必須由專業醫師辨證論治,嚴格控制用量,避免發生中毒。因此,服用迅補丸需遵照醫生指示,不可自行服用,以免造成不良影響。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迅補丸」主治功效分析
「迅補丸」 源自《雞峯普濟方》,乃針對脾胃久虛,積寒在內所致諸證而設的方劑。其組成藥味雖僅五味,卻配伍精當,充分展現了中醫「寒者熱之」、「虛則補之」的治療原則。
主治功效:
根據《雞峯普濟方》記載,「迅補丸」主治「脾胃久虛,積寒在內,氣羸食少,食飲遲化,腹脹倦怠,服藥不能取效者」。簡而言之,其主要功效體現於以下幾方面:
- 溫補脾腎,散寒止痛: 脾胃久虛,陽氣不足,寒邪內生,導致氣機運行不暢,故見腹脹、食少、倦怠等症狀。方中硫磺、陽起石、烏頭皆為溫熱之品,能溫補脾腎之陽氣,驅散體內寒邪,從根本上解決病因,使脾胃功能得以恢復。
- 補火助陽,振奮機體: 脾胃為後天之本,脾胃虛寒,氣機不暢,易導致全身氣血不足,機體功能低下。陽起石、烏頭等能補火助陽,促進全身氣血循環,增強機體活力,從而改善氣羸倦怠等症狀。
- 益氣固精,滋陰補腎: 鐘乳石具有益氣固精,滋陰補腎的功效,可輔助溫陽之藥,陰陽並補,使氣血生化有源,腎精充足,從而達到全面調養的目的。
- 收斂止瀉,清熱解毒: 白礬在此方中,其清熱解毒的功效可能兼顧少部分潛在的濕熱之邪,同時其收溼止瀉的作用,可對脾胃虛弱引起的腹瀉起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
治療原理:
「迅補丸」的治療原理,是針對脾胃虛寒之本,採取溫補脾腎,驅散寒邪,補火助陽,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氣機運行暢順,氣血生化有源。具體而言,其配伍思路體現如下:
- 溫陽散寒為核心: 方中硫磺、陽起石、烏頭皆為溫熱之藥,是溫補脾腎,驅散寒邪的主力,其中烏頭溫陽散寒力量較強,故用量較大。
- 補氣固精為輔助: 鐘乳石能益氣固精,滋陰補腎,輔助溫陽之藥,以達到陰陽並補的目的,使得氣血生化有源。
- 佐以收斂解毒之品: 白礬在此方中,可收斂止瀉,並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可緩解脾胃虛弱引起的腹瀉症狀,並可兼顧濕熱之邪。
此方組方雖簡,但配伍精當,溫陽之力強大,故能治療脾胃久虛,積寒在內,導致氣羸食少等諸多病症,並且達到「服之即愈,累經大效」的療效。體現了中醫整體觀、辨證論治的治療理念。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溫,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迅補丸, 出處:《雞峰》卷七。 組成:舶上硫黃(别研)1兩,陽起石(大火煅1晝夜)1兩,鍾乳粉(别研)1兩,礬石(大火煅2晝夜)1兩,川烏頭4兩。 主治:脾胃久虛,積寒在內,氣羸食少,食飲遲化,腹脹倦怠,服藥不能取效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