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烏頭方
CAO WU TOU F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一五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27
熱/寒比例
偏寒 (0.70)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2%
脾經 22%
心經 11%
腎經 11%
肺經 11%
膀胱經 11%
大腸經 11%
肝經
脾經
心經
腎經
肺經
膀胱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草烏頭方中包含烏頭,主要原因有二:
- 祛風濕止痛:烏頭性溫熱,入經絡,具有祛風散寒、通絡止痛之效。草烏頭方常用於風寒濕痹,肢體麻木,疼痛難忍等症,烏頭可有效緩解疼痛,改善患者症狀。
- 溫經散寒:草烏頭方常用於寒邪凝滯,經脈不通的病症,烏頭性溫,可溫經散寒,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流,達到溫經散寒的效果。
烏頭性峻,毒性較大,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不可自行服用。
草烏頭方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增強藥效: 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燥濕、解毒之效。與草烏頭配伍,可增強草烏頭的散寒止痛作用,並能抑制其毒性,使藥效更顯著。
- 減少副作用: 草烏頭性熱,毒性較強,容易引起中毒反應。白礬加入後,可緩解草烏頭的燥熱之性,減少其毒副作用,使藥物更加安全。
總而言之,白礬在草烏頭方中起到了增強藥效、降低毒性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配伍成分。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此方劑《草烏頭方》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為「百蟲入耳」,意指各種蟲類誤入耳道時,可快速引出蟲體。其組成與應用方式體現古代應急外治之思維,以下分述解析:
一、組成與劑型邏輯
草烏頭尖
- 性味辛熱大毒,具強烈刺激性與麻醉作用。古代外用常取其「開竅逐痹」之功,通過刺激耳道黏膜,促使蟲體受擾而躁動不安,同時可能麻痺蟲體。
礬石(明礬)
- 性酸澀寒,外用能收斂殺蟲、解毒消腫。其酸性可腐蝕蟲體表面,破壞蟲體活動力;收斂之性則可能使耳道分泌物凝固,形成不利蟲體生存之環境。
醋調和
- 醋性酸斂,能增強礬石之殺蟲效果,且其揮發性氣味可驅蟲。液態劑型利於藥液滲入耳道深處,包覆蟲體。
二、治療原理推論
物理化學協同驅蟲
- 草烏頭的辛辣刺激與礬石的酸性腐蝕雙重作用,迫使蟲體因不適而反向逃竄。醋的氣味與酸性能進一步干擾蟲類感知,促其退出耳道。
局部環境改變
- 礬石與醋酸形成高滲環境,使蟲體脫水;草烏頭的毒性成分(如烏頭鹼)可能短暫麻痺蟲體運動能力,降低其附著力,便於隨藥液流出。
三、古法思維特點
此方反映「以毒攻毒」「外治捷效」之理念,利用劇毒藥物外用之急攻特性,針對蟲患「有形之邪」直接作用。劑型設計簡便,符合古代應對突發蟲患「立出」之需求,展現「簡、便、驗」的民間醫療智慧。惟其邏輯側重「驅逐」而非「調理」,符合蟲入耳屬急症之處理原則。
傳統服藥法
草烏頭尖、 礬石各等分。
上為末。
用醋調灌耳中。立出。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草烏頭方,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五。 組成:草烏頭尖、礬石各等分。 主治:百蟲入耳。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