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礬湯

玉礬湯

YU FAN T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57

熱/寒比例

極寒 (0.02)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0%
脾經 20%
膀胱經 20%
肝經 20%
大腸經 20%
肺經
脾經
膀胱經
肝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玉礬湯方劑中含有白礬,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白礬具有燥濕止癢之效:玉礬湯常用於治療濕疹、皮膚瘙癢等症,白礬的燥濕止癢作用能有效緩解皮膚溼熱、瘙癢症狀。

二、白礬可收斂生肌: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作用,可促進創口癒合,對於皮膚糜爛、潰瘍等症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玉礬湯中加入白礬,可發揮其燥濕止癢、收斂生肌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相關皮膚病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玉礬湯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所載主治「喉閉,不通水穀」,指咽喉閉塞、吞咽困難的急症,古稱「喉閉」或「喉風」,多因風熱痰火壅塞、或異物梗阻所致,症勢危急,需速通咽喉以保氣道。白礬性澀急收,古代用於此症,旨在「開閉通竅」以救急。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白礬特性

    • 藥性:酸澀寒,歸肺、肝、脾經,傳統用於化痰、解毒、收斂。
    • 急症應用:其酸性收斂之性,可消痰涎、蝕壅腐(如化膿腫),而寒性兼能清熱,針對痰熱壅塞之喉閉。
  2. 給藥方式

    • 竹筒猛灌:以竹筒盛藥液強行灌入,借助沖力使藥液直達喉嚨深處,沖刷痰涎異物;竹筒形直,可輔助導引藥力,屬古代急救器械之巧思。
  3. 方劑邏輯

    • 物理與藥理並用:白礬溶液可凝固痰涎蛋白質(現代觀之為化學沉澱作用),減少喉部腫脹;猛灌法則結合物理沖擊力,二者協力開通阻塞。
    • 以簡馭繁:單味峻藥配合暴力療法,反映古代對喉閉急症「速決」的治療思維,符合「急則治標」原則。

潛在禁忌與侷限
此方組成猛峻,需辨明病因:若為異物卡喉或白喉假膜阻塞,強灌反易致窒息;另白礬腐蝕性強,過用損傷黏膜,後世多改良為含漱或配合吹喉散劑使用。

傳統服藥法


白礬(研化)。
以竹筒盛,猛灌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玉礬湯,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九。 組成:白礬(研化)。 主治:喉閉,不通水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