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天仙膏中含有天南星,主要基於其祛風止痛的功效。
天南星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祛風止痛、散結消腫的功效。對於風寒濕痺、肢體麻木、疼痛,以及跌打損傷、腫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在天仙膏的組成中,天南星與其他藥材配伍,可以更好地發揮其祛風止痛的作用,同時也能起到活血化瘀的功效,對於治療風寒濕痺、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天仙膏方劑中包含白芨,主要原因在於白芨具有以下功效:
- 止血生肌:白芨性寒、味苦甘,入肺、肝經,具有涼血止血、生肌斂瘡的功效。其富含多醣類物質,能促進膠原蛋白合成,加速傷口癒合。
- 消腫止痛:白芨亦有消腫止痛的作用,可有效緩解因外傷、燒燙傷等引起的腫痛,幫助修復受損組織。
因此,將白芨加入天仙膏方劑,有助於促進傷口癒合、消腫止痛,提升整體療效。
「天仙膏」方劑中含有烏頭,主要原因為烏頭具有強烈的祛風散寒、止痛功效。
烏頭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其藥性可深入經絡,驅散寒邪,對於因風寒引起的疼痛、麻木、僵硬等症狀,有明顯療效。例如,風寒痺痛、關節疼痛、跌打損傷等。
然而,烏頭毒性較強,需嚴格控制用量及炮製方法,方可發揮藥效,避免中毒。因此,使用天仙膏應遵循醫師指導,不可自行服用。
天仙膏中添加白僵蠶,乃取其祛風止痙、解毒散結之效。
白僵蠶為僵蠶的乾燥蟲體,性寒,味辛,入肝、脾經。其功效主治小兒驚風、抽搐、破傷風、風痰壅塞、瘰癧等症。
天仙膏以治小兒驚風、抽搐為主,白僵蠶的祛風止痙之效可平息痙攣、解除抽搐,同時亦可解毒散結,輔助其他藥物消炎止痛、化瘀散結,起到綜合治療的作用。
主治功效
天仙膏主治功效分析
天仙膏,一方劑名,其組成以天南星、白芨、烏頭及白殭蠶四味藥為主。從歷代醫書典籍的記載來看,天仙膏主要用於治療「卒暴中風,口眼喎斜」之證。
治療原理分析:
病機: 卒暴中風,口眼喎斜,多因風痰阻絡,氣血瘀滯,導致經脈失養,肌肉弛緩,而出現口角歪斜,眼睛不正的症狀。
藥物分析:
- 天南星: 辛溫燥烈,功善化痰散結,息風定驚。中風之證多有痰邪為患,天南星能散風痰,使其不得上擾經絡,並能定喘咳,有助於減輕中風後常見的呼吸道症狀。
- 白芨: 味苦澀,性微寒,具有收斂止血、消腫生肌之功。中風導致的面部肌肉弛緩,甚至出血,白芨可助收斂止血,並促進肌肉組織的修復,加速面部功能的恢復。
- 烏頭(草烏): 辛熱,具有溫經通絡、祛寒除濕的作用。中風病機多為風寒之邪侵襲經絡,烏頭能溫散寒邪,通利經絡,有助於改善氣血運行,恢復肌肉功能。
- 白殭蠶: 味辛鹹,性平,可息風止痙、化痰熄瘡。中風之證常伴有痙攣抽搐,白殭蠶能息風止痙,有助於舒緩中風後的肌肉不適。
配伍分析: 天仙膏的配伍,是辛散、溫通、收斂、息風之藥的有機結合。天南星化痰散結,烏頭溫經通絡,白殭蠶息風止痙,白芨收斂生肌。四藥合用,既能祛風化痰,又能溫通經絡,且能收斂生肌,有助於中風後口眼歪斜的恢復。
用藥方法: 歷代醫家多將此四味藥研為細末,用生鱔魚血調成膏,敷於歪斜之處。鱔魚血具有活血通絡之功,可引領藥力直達病所,加強療效。待口眼矯正後,再以溫水洗淨,並可配合內服藥以鞏固療效。
總結:
天仙膏治療卒暴中風,口眼歪斜,其治療原理在於:通過天南星化痰散結,烏頭溫經通絡,白殭蠶息風止痙,白芨收斂生肌,並配合鱔魚血活血通絡,使風痰得以清除,經絡得以疏通,氣血得以暢行,肌肉得以恢復,從而達到矯正口眼歪斜的目的。此方不僅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思想,也展現了中醫外治法的獨特療效。
傳統服藥法
天南星1枚,白及1錢,草烏頭1枚,白僵蠶7枚。
上藥並生為細末。用生鱔魚血調敷喎處,覺正,便用溫水洗去,卻服後涼藥天麻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天仙膏有毒,使用時應遵醫囑。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天仙膏,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一。 組成:天南星1枚,白及1錢,草烏頭1枚,白僵蠶7枚。 主治:男子、婦人卒暴中風,口眼喎斜。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