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基本資訊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8%
腎經 21%
脾經 19%
心經 15%
膀胱經 5%
肺經 3%
膽經 1%
大腸經 1%
胃經 1%
肝經
腎經
脾經
心經
膀胱經
肺經
膽經
大腸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07

主治功效

循絡丸

整體功效: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主治: 風痹。氣滯,血脈凝澀,筋脈拘攣,肢節腰膝強痛,行履艱難。

循絡丸是一味中藥方劑,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主治風痹。風痹是一種由於風寒濕邪侵襲人體,導致氣血凝滯、筋脈拘攣所引起的疾病,主要症狀為肢節疼痛、麻木、屈伸不利,行走困難。循絡丸通過活血化瘀、通絡止痛,可以有效緩解風痹的症狀。

文獻參考:

  • 《本草綱目》
  • 《醫學衷中參西錄》
  • 《中醫學大辭典》

傳統服藥法

沒藥(別研)2兩,乳香(別研)2兩,虎骨(酥炙焦)2兩,敗龜(酥炙)2兩,當歸(洗,焙)2兩,五靈脂2兩,白附子(炮)1兩,天麻(去苗,酒浸,焙)1兩,全蠍(去毒,炒)1兩,天南星(炮)1兩,附子(炮,去臍皮)1兩,川烏頭(炮,去皮臍尖)1兩,杜仲(去粗皮,炒)1兩,地龍(去土炒)1兩,威靈仙(去苗)1兩,牛膝(去苗,酒浸1宿)1兩,續斷1兩,烏蛇(酒浸,去皮骨,取肉,焙)1兩,肉蓯蓉(酒浸,炙)1兩,朱砂(別研)1兩。上為細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食前溫酒送下。
(《永樂大典》卷一三八七九引《可用方》。

方劑組成解釋

循絡丸由沒藥、乳香、虎骨、龜板、當歸、五靈脂、白附子、天麻、全蠍、天南星、附子、烏頭、杜仲、地龍、威靈仙、川牛膝、續斷、烏梢蛇、肉蓯蓉、硃砂等中藥組成。其中,沒藥、乳香、虎骨、龜板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當歸、五靈脂、白附子、天麻、全蠍、天南星、附子、烏頭具有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的功效;杜仲、地龍、威靈仙、川牛膝、續斷、烏梢蛇、肉蓯蓉具有補益肝腎、強筋壯骨的功效;硃砂具有收斂固澀、止血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循絡丸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但孕婦、哺乳期婦女、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四肢麻痺癱瘓
腦內出血
腦動脈阻塞
腦血栓塞
膝部腫大疼痛
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循絡丸, 出處:《朱氏集驗方》卷一。 組成:五靈脂2兩,防風(去蘆)1兩,川萆薢(炮,去皮臍)1兩,狗脊(去毛)1兩,大蒼朮(米泔浸)1兩,虎骨(打碎,酒煮)1兩,川烏(生用)1兩,川烏1兩(炮,去皮臍),沒藥1兩(研,去砂),乳香半兩(研,去砂)。 主治:風濕流襲,足膝筋骨肉疼痛。

循絡丸,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一。 組成:沒藥(别研)2兩,乳香(别研)2兩,虎骨(酥炙焦)2兩,敗龜(酥炙)2兩,當歸(洗,焙)2兩,五靈脂2兩,白附子(炮)1兩,天麻(去苗,酒浸,焙)1兩,全蠍(去毒,炒)1兩,天南星(炮)1兩,附子(炮,去臍皮)1兩,川烏頭(炮,去皮臍尖)1兩,杜仲(去粗皮,炒)1兩,地龍(去土炒)1兩,威靈仙(去苗)1兩,牛膝(去苗,酒浸1宿)1兩,續斷1兩,烏蛇(酒浸,去皮骨,取肉,焙)1兩,肉蓯蓉(酒浸,炙)1兩,朱砂(别研)1兩。 主治:風痹。氣滯,血脈凝澀,筋脈拘攣,肢節腰膝強痛,行履艱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金鳳丹

相似度 60%

大四斤丸

相似度 58%

家寶丹

相似度 54%

續命丹

相似度 54%

續骨丹

相似度 53%

保命龍虎丸

相似度 52%

龍珠丹

相似度 52%

通痹丸

相似度 51%

經進龍虎金丹

相似度 51%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

搜尋

中藥分類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