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烏散

TIAN WU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18

熱/寒比例

中性 (1.00)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1%
脾經 21%
心經 14%
肝經 14%
膀胱經 7%
大腸經 7%
小腸經 7%
肺經 7%
腎經
脾經
心經
肝經
膀胱經
大腸經
小腸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2-21

方劑組成解釋

天烏散中包含天南星,主要是基於其祛風止痙的功效。天南星性溫,味辛,具有燥濕化痰、祛風止痙的功效。其對於因風寒濕邪引起的肢體麻木、痙攣、抽搐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

天烏散主要用於治療中風後遺症,包括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語不利等。而天南星的祛風止痙功效,可以有效地緩解患者的肢體麻木、痙攣等症狀,幫助患者恢復肢體功能。

天烏散中含有烏頭,乃因其具有強烈的溫經散寒、祛風止痛功效。烏頭為毛茛科植物烏頭的根,性溫,味辛,入心、肝、腎經,其藥性猛烈,可迅速驅散寒邪,溫通經絡,對於寒邪引起的痺痛、風寒感冒、肢體麻木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然而,烏頭毒性較大,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不可自行服用。因此,天烏散多用於嚴寒季節,且需配合其他藥物,以減輕毒性,增強療效

天烏散方劑中加入赤小豆,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利水消腫:赤小豆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天烏散以補腎滋陰為主,但腎虛易導致水腫,而赤小豆的利水作用可輔助補腎,消解水腫,使補腎效果更顯著。
  2. 清熱解毒:赤小豆亦有清熱解毒之效,可清除體內積熱,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改善由濕熱引起的皮膚病症。天烏散常用於治療皮膚瘙癢、濕疹等疾病,赤小豆的清熱解毒作用可增強療效,使治療更全面。

天烏散中的[黃柏],主要用於清熱燥濕、解毒。黃柏具有清熱燥濕的作用,能夠幫助改善由於濕熱引起的症狀,如皮膚病、濕疹等。它還能夠解毒,幫助清除體內的毒素。黃柏的加入能夠提升[天烏散]的療效,增強其對於相關症狀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天烏散」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分析

組成與藥理

「天烏散」出自多部古代醫學典籍,其組成簡單明確,由以下四味藥材等分研末而成:

  • 天南星:燥濕化痰,祛風止痙,兼具消炎鎮痛之效。
  • 烏頭(川烏):溫經通絡,活血止痛,具有抗炎解熱作用。
  • 赤小豆:利水滲濕,健脾益腎,有助於消除局部水腫。
  • 黃柏:清熱燥濕,收澀止癢,兼具抗菌之效。

主治功效

綜合分析古籍記載,「天烏散」主治:

  • 小兒癰疽:指小兒體表發生的腫塊,堅硬疼痛,甚至潰膿。
  • 小兒瘡毒腫癤:指小兒體表發生的各種瘡瘍、癤腫,紅腫疼痛,或有膿頭。
  • 丹毒:一種皮膚急性感染,表現為局部皮膚紅腫灼熱,迅速蔓延。
  • 赤遊腫:指皮膚淺表出現的紅色腫塊,遊走不定,多見於四肢。
  • 一切腫毒:泛指各種原因引起的體表腫脹、疼痛、發熱等症狀。

治療原理

根據古籍記載,「天烏散」的治療原理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 祛除血氣凝滯:古人認為小兒癰疽腫毒多因血氣凝滯,經絡阻塞,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熱毒積聚而成。「天烏散」中烏頭辛溫,能溫經通絡,活血散瘀,促進氣血運行,從而消除血氣凝滯。
  2. 清熱解毒:熱毒是癰疽腫毒形成的重要因素。「天烏散」中黃柏苦寒,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消除局部熱毒;赤小豆能利水滲濕,使熱毒隨小便排出。
  3. 燥濕化痰,消腫止痛:濕氣是癰疽腫毒的另一重要致病因素。「天烏散」中天南星辛溫燥烈,能燥濕化痰,祛風止痙,配合烏頭的溫經通絡作用,能有效消除局部腫脹,緩解疼痛。此外,天南星與黃柏的配伍,既能燥濕,又能清熱,使祛濕解毒之效更佳。
  4. 外用敷貼,直達病竈:「天烏散」多外用,將藥末以薑汁或米醋調勻後敷於患處,使藥物直接作用於病竈,能迅速發揮藥效,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炎症消散,有利於癰疽腫毒的消退。

綜上所述,「天烏散」通過溫經通絡、活血散瘀、清熱解毒、燥濕化痰等多種途徑,共同發揮治療作用,能有效治療小兒癰疽腫毒等疾病。其組方精煉,藥性峻猛,故外用時需注意用量及使用時間,以免損傷皮膚。

傳統服藥法


臘月烏鴉1只(用肉骨),臘月野,狐肝1具(二味入瓶,封固燒為灰),麝0.5兩,天麻0.5兩,犀角0.5兩,乾蠍1兩,白僵蠶1兩,蟬蛻1兩,牛黃(多益妙)1兩,荊芥1兩,藿香1兩,天南星(去心)1兩,白附子1兩,膩粉1兩,桑螵蛸(臘月採)1兩,烏蛇2兩(酒浸)。上為細末。
每服半錢,空心用荊芥湯或豆淋酒調下;小兒每服1字,用薄荷湯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天烏散有毒,使用時應慎重。

相關疾病


癲癇癤和癰丹毒突然暈倒不省人事

相同名稱方劑


天烏散, 出處:《幼幼新書》卷三十六引《惠眼觀證》。 組成:天南星、草烏頭、赤小豆、黃柏各等分。 主治:退風毒瘡腫。主治:小兒癰疽,小兒瘡毒腫癤,丹毒,赤遊腫。

天烏散, 出處:《幼幼新書》卷十一引《靈苑方》。 組成:臘月烏鴉1隻(用肉骨),臘月野狐肝1具(2味入瓶,封固燒爲灰),麝半兩,天麻半兩,犀角半兩,乾蠍1兩,白僵蠶1兩,蟬蛻1兩,牛黃(多益妙)1兩,荊芥1兩,藿香1兩,天南星(去心)1兩,白附子1兩,膩粉1兩,桑螵蛸(臘月採)1兩,烏蛇2兩(酒浸)。 主治:一切風及久患癇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