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煎

TIAN MA JI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三因》卷十五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7%
肺經 22%
心經 14%
脾經 14%
腎經 11%
肝經
肺經
心經
脾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天麻煎:治風毒、偏頭痛、正頭痛、血風

天麻煎是一首中藥方劑,由烏頭、荊芥、薄荷、當歸四味藥組成。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補血養血的功效。主治風毒侵犯胃和心腎經絡,導致全身疼痛,頭部和臉部浮腫,痰液增多;風毒下注腰部和腿腳,導致腰腳酸軟無力,長瘡;婦女患有血風,男子患有腿腳無力,以及風濕腳氣,導致皮膚瘙癢和皮疹;偏頭痛和正頭痛。

組成:

**烏頭:**性溫、味辛、有毒,歸肺、腎經。具有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喉嚨痛、風濕痹痛、腰痠背痛、中風半身不遂、頭風頭痛、心腹冷痛、陰疽腫毒、瘀血腫痛等症狀。

**荊芥:**性微溫、味辛,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風寒、風濕痛、關節炎、皮膚瘙癢、外傷出血、瘀血、頭痛、肌肉痠痛、關節疼痛等症狀。

**薄荷:**性辛涼,入肺、肝經。具有發汗解表、清利咽喉、透疹、止血、降氣、透疹、疏肝解鬱、清熱解毒、消暑等功效。薄荷發汗解表疏散風邪,清利咽喉透達表邪;止血化瘀消炎止痛促進血液循環調節血管張力;降氣疏風散寒宣肺利咽清熱解毒使氣機暢通調和氣機平衡;透疹擴張皮膚毛細血管促進汗腺分泌抑制病原微生物;疏肝解鬱清熱解毒消暑清涼疏風散熱抑制細菌和病毒生長促進分泌物排出減少泡沫痰形成改善咽喉腫痛等不適。

**當歸:**性溫、味甘,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當歸能促進造血功能,增加血細胞數量,達到補血效果;其活性成分能調節子宮平滑肌,緩解痛經,促進內膜生長,改善月經不調;當歸所含的維生素K等活性成分能增強血管壁張力,促進血小板聚集,達到止血效果。此外,當歸的揮發油等成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補血生肌的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抑制血小板聚集,達到活血化瘀的目的;同時,當歸亦有止咳平喘之效,其所含的揮發油等成分具有鎮咳、祛痰、平喘的作用,可抑制氣管平滑肌收縮,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

總結:

天麻煎由烏頭、荊芥、薄荷及當歸四味藥組成,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補血養血的功效。主治風毒侵犯胃和心腎經絡,導致全身疼痛,頭部和臉部浮腫,痰液增多;風毒下注腰部和腿腳,導致腰腳酸軟無力,長瘡;婦女患有血風,男子患有腿腳無力,以及風濕腳氣,導致皮膚瘙癢和皮疹;偏頭痛和正頭痛。

傳統服藥法


天麻1(2)兩(別搗,羅為末),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桂心1兩,防風(去蘆頭)1兩,白附子(炮裂)1兩,獨活1兩,牛膝(去苗)1兩,石斛(去根)1兩,鹿角膠(搗碎,炒令黃燥)1兩,補骨脂(微炒)1兩,萆薢(銼)1兩,當歸1兩,芎藭1兩,山茱萸1兩,白蒺藜(微炒,去刺)1兩,海桐皮(銼)1兩,仙靈脾1兩,巴戟1兩,沈香1兩,木香1兩,麝香1分(細研)。
暖臟腑,除風冷。
上為末。以無灰酒5升,入白蜜5合,同於銀鍋中煎令減半,先下天麻末,煎良久,次下諸藥末,以柳木篦攪令稀稠得所,於瓷器中盛。
每服1茶匙,食前以溫酒調下。
忌生冷、雞、豬、毒滑物。

方劑組成解釋


烏頭辛散溫通,有祛風通絡、止痛消腫的功效;荊芥辛散,有祛風解表、透疹的功效;薄荷辛涼,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透疹的功效;當歸補血活血,有養血潤燥、通經活絡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慎重。

相關疾病


坐骨神經痛腳氣病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痲風 [漢生氏病]麻疹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腹瀉頭痛多痰全身酸痛四肢感到疼痛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四肢關節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天麻煎, 出處:《聖惠》卷二十四。 組成:天麻1斤,天蓼木3斤。 主治:白癩風。

天麻煎,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二。 組成:天麻1分,乾蠍(炒)1分,羌活(去蘆頭)1分,防風(去叉)1分,五靈脂1兩,附子(炮)1兩,白朮1兩,赤小豆1兩。 主治:風氣不順,骨痛,或生癮疹,不治則加,冷痹筋骨緩弱。春末夏初,喜生赤根白頭瘡。

天麻煎, 出處:《三因》卷十五。 組成:川烏頭(洗淨灰,炒裂,去皮尖)4兩,草烏頭(水浸3日,洗,去皮)4兩,荊芥穗半斤,乾薄荷5兩,杜當歸(水浸3日,曬乾,切)1斤。 主治:風毒入胃及心腎經絡,攻註百節疼痛,頭目虛腫,痰涎不利;下注腰腳緩弱,生瘡;婦人血風,男子(疒頹)風,及風濕腳氣,攻註皮膚,瘙癢癮疹;偏正頭風。

天麻煎, 出處:《聖惠》卷二十五。 組成:天麻1(2)兩(别搗,羅爲末),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桂心1兩,防風(去蘆頭)1兩,白附子(炮裂)1兩,獨活1兩,牛膝(去苗)1兩,石斛(去根)1兩,鹿角膠(搗碎,炒令黃燥)1兩,補骨脂(微炒)1兩,萆薢(銼)1兩,當歸1兩,川芎1兩,山茱萸1兩,白蒺藜(微炒,去刺)1兩,海桐皮(銼)1兩,仙靈脾1兩,巴戟1兩,沉香1兩,木香1兩,麝香1分(細研)。 主治:暖臟腑,除風冷。主治:一切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