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圖表

加味烏荊丸

JIA WEI WU JING WAN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學習使用方法

肝經 42%
肺經 31%
心經 10%
脾經 10%
腎經 5%
最後更新日:2022-01-02

主治功效

癮疹,上攻頭面,赤腫瘙癢,搔之皮便脫落作瘡,作癢或痛,淫液走註,有如蟲行。

傳統服藥法

川烏(湯洗,浸3、5次,去皮尖,焙乾稱)半斤, 荊芥穗半斤, 杜當歸(水浸三日,洗,焙乾稱)1斤, 薄荷5兩。
上為細末,好醋煮米粉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丸,溫酒茶清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烏頭性辛、苦、熱、大毒。主治祛寒濕、散風邪、溫經、止痛、治風寒濕痺、歷節風痛、四肢拘攣、半身不遂、頭風頭痛、心腹冷痛、陰疽腫毒、頭風頭痛、寒疝作痛、跌打損傷、瘀血腫痛、陰疽腫毒、麻醉止痛。

荊芥性味辛、微苦、性微濕。主治祛風解表、透疹止癢、理血、炒炭止血。治感冒發熱、頭痛、咽喉腫痛、中風口噤、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産後血暈、癰腫、瘡疥、瘰癧。

當歸性味甘辛、苦、溫。主治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用於血虛諸證、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症瘕結聚、崩漏、虛寒腹痛、痿痹、肌膚麻木、腸燥便難、赤痢後重、癰疽瘡瘍、跌撲損傷等症。

薄荷性味辛、涼。主升浮、既可疏散上焦風熱、又可疏理肝氣,用於疏風散熱、疏肝解鬱。散風熱、清頭目、利咽喉、透疹。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鼻塞原發性高血壓麻疹鼻咽腫瘤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鼻息肉腹瀉頭痛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烏荊丸, 出處:《醫學人門》卷七。 組成:荊芥2兩,天麻1兩,附子1兩,白附子1兩,烏藥1兩,當歸1兩,川芎1兩。 主治:形寒傷風頭痛,鼻塞聲重;或老人頭風宿疾,發而又感風寒;一切虛風上攻,頭目咽隔不利。

加味烏荊丸, 出處:《三因》卷十六。 組成:川烏(湯洗,浸 5次,去皮尖,焙乾稱)半斤,荊芥穗半斤,杜當歸(水浸3日,洗,焙乾稱)1斤,薄荷5兩。 主治:癮疹,上攻頭面,赤腫瘙癢,搔之皮便脫落作瘡,作癢或痛,淫液走註,有如蟲行。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天麻煎

相似度 100%

八風丹

相似度 75%

橘芥飲子

相似度 66%

癒風散

相似度 66%

歸荊湯

相似度 66%

烏荊丸

相似度 66%

荊荷散

相似度 66%

擒虎丹

相似度 60%

點爛弦風藥

相似度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