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丹

TIAN MA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4

熱/寒比例

極熱 (5.5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0%
脾經 20%
心經 10%
膀胱經 10%
腎經 10%
肺經 10%
膽經 5%
胃經 5%
肝經
脾經
心經
膀胱經
腎經
肺經
膽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天麻丹」中的烏頭,同樣利用其強烈的溫經散寒及止痛效果,用於治療由寒邪引起的疼痛,特別是腹痛、腰腿痛等。烏頭與天麻相配,可以增強溫中散寒的效果,緩解疼痛。

天麻丹方中包含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除濕,健脾利濕:蒼朮性溫,味辛苦,入脾、胃經,具有祛風濕、健脾利濕之功效。天麻本身偏涼,與蒼朮配伍,可溫和藥性,避免寒涼傷脾,並增強祛風除濕之力,以更有效地治療眩暈、頭痛等症。
  2. 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蒼朮能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而天麻則能平肝熄風,二者合用,可協同作用,達到疏通經絡、改善血液循環、消除頭痛眩暈的效果。

天麻丹中包含全蠍,乃取其「息風止痙」之效。

全蠍性寒,入肝經,具有熄風鎮痙、通絡止痛、解毒消腫等功效。其對於風痰內阻、肝風內動所致的眩暈、頭痛、肢體麻木、痙攣抽搐等症狀,均有較好的療效。

天麻丹主要用於治療肝陽上亢、風痰上擾引起的眩暈、頭痛等症,而全蠍的加入,可以協同天麻、川芎等藥物,共同發揮息風止痙、通絡止痛之效,進一步提高藥效。

天麻丹方劑中加入荊芥,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疏散風熱,止痛止痙:

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熱、止痛止痙的功效,對於風熱頭痛、眩暈、痙攣等症狀,能起到輔助天麻清熱解毒、平肝熄風的作用,有助於緩解患者不適。

2. 增強藥效,協同作用:

荊芥與天麻搭配,能增強藥效,協同作用,更有效地治療風熱頭痛、眩暈、痙攣等病症。

總之,荊芥的加入,能使天麻丹的功效更加全面,治療效果更加顯著。

天麻丹方劑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散寒: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疏散風寒、止痛的功效,可與天麻的鎮靜止痙作用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頭風、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的效果。
  2. 助天麻入絡: 防風能行氣活血,有助於天麻藥力更好地滲透入經絡,提高藥效,更有效地改善頭部血液循環,達到治療頭風、眩暈等症狀的目的。

「天麻丹」方劑中包含「天麻」,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天麻的藥性: 天麻性平、味甘,具有息風止痙、平肝潛陽、祛風通絡的功效。其對於因肝陽上亢、風邪入絡所致的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痙攣等症狀,具有顯著療效。
  2. 方劑組成: 天麻丹方劑通常用於治療頭風眩暈、頭痛、肢體麻木等症狀,而天麻正是治療此類症狀的關鍵藥材。其與其他藥材共同配伍,相輔相成,發揮更佳的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天麻丹》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分析

《天麻丹》出自《濟陽綱目》,由烏頭、蒼朮、荊芥、防風、天麻、全蠍等藥材組成。

方劑組成與藥性分析:

  • 烏頭: 辛、熱,有毒。散寒止痛,溫經通絡。為方中主藥,用以祛除風寒濕邪,溫通經絡,治療肢體麻木、疼痛、拘攣等症狀。
  • 蒼朮: 辛、苦、溫。健脾燥濕,祛風散寒。燥濕可以祛除體內濕邪,健脾可以增強脾胃運化功能,防止濕邪內生,與烏頭相配,加強祛風除濕之力。
  • 荊芥: 辛、微溫。發汗解表,祛風止癢。可以疏散肌表風邪,解除表證,並有止癢之效。
  • 防風: 辛、甘、微溫。祛風解表,勝濕止痛。能祛除經絡中的風邪,解除風濕痹痛,與荊芥合用,增強解表散風之力。
  • 天麻: 甘、辛、平。息風止痙,平肝潛陽。能平息肝風內動引起的肢體麻木、震顫、抽搐等症狀,同時能祛頭風,止頭痛眩暈。
  • 全蠍: 辛、平,有毒。息風止痙,通絡止痛,解毒散結。能增強息風止痙之效,並能活血通絡,治療風濕痹痛、肢體麻木等症狀。

主治功效分析:

《天麻丹》主治「諸風癱瘓,及白虎歷節風」,主要針對以下病症:

  • 諸風癱瘓: 「諸風」泛指各種風邪引起的病症,包括中風、風濕等。風邪侵襲經絡,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筋脈失養,出現肢體麻木、癱瘓、口眼歪斜等症狀。《天麻丹》以烏頭、防風、荊芥祛風散寒,天麻、全蠍息風止痙,通絡止痛,達到治療癱瘓的目的。
  • 白虎歷節風: 白虎歷節風是一種以關節疼痛劇烈,遊走不定為特徵的風濕性疾病,類似於現代醫學的風濕性關節炎或類風濕性關節炎。《天麻丹》以烏頭、蒼朮、防風祛風除濕,散寒止痛,全蠍通絡止痛,天麻息風止痙,諸藥合用,可有效緩解關節疼痛、腫脹等症狀。

治療原理:

《天麻丹》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祛風散寒除濕: 方中烏頭、防風、荊芥等藥物,能祛除體內風寒濕邪,解除經絡痹阻,改善氣血運行,從而達到治療肢體麻木、疼痛、癱瘓的目的。
  2. 息風止痙通絡: 方中天麻、全蠍等藥物,能平息肝風內動,解除筋脈痙攣,活血通絡,改善肢體功能。
  3. 溫經通絡止痛: 方中烏頭辛熱,能溫通經絡,散寒止痛,緩解風寒濕痹引起的肢體疼痛。

綜上所述,《天麻丹》是一首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肢體麻木、癱瘓、關節疼痛等症狀的有效方劑,其治療原理主要在於祛風散寒除濕,息風止痙通絡,溫經通絡止痛。

傳統服藥法


烏頭8兩,蒼朮4兩,全蠍1兩,荊芥2兩,防風2兩,天麻2兩。
上為細末,用豆腐和勻作餅,入銅銚以水滿煮藥至半沈半浮,存性為度,取出,待半乾為丸,如梧桐子大,以朱砂為衣。
臨臥時先嚼木瓜1片,以好酒吞下20-30丸。服後覺昏沈,吐痰涎1-2時為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慎重。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使用。
  • 本方有發散作用,服用後應注意保暖。

相關疾病


四肢麻痺癱瘓膝部腫大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天麻丹, 出處:《丹溪心法附餘》卷四。 組成:烏頭8兩,蒼朮4兩,全蠍1兩,荊芥2兩,防風2兩,天麻2兩。 主治:諸風癱瘓及白虎歷節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