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風活絡貼藥

QU FENG HUO LUO TIE Y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7%
肺經 19%
脾經 11%
膀胱經 9%
心經 7%
腎經 7%
胃經 7%
膽經 5%
心包經 1%
肝經
肺經
脾經
膀胱經
心經
腎經
胃經
膽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祛風活絡貼藥中加入白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止痛,活血化瘀: 白附子性溫,具有祛風濕、止痛、消腫、散瘀的功效,能有效緩解因風寒濕邪入侵引起的疼痛、麻木、腫脹等症狀,對於風寒濕痺、筋骨疼痛、跌打損傷等疾病有顯著療效。
  2. 溫經散寒,促進血液循環: 白附子能溫經散寒,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有助於藥物成分快速滲透至病竈,發揮更佳的治療效果。

祛風活絡貼藥中加入白僵蠶,乃因其具祛風止痙、通絡止痛之效。

白僵蠶性寒,味辛,入肝經,能疏散風邪、解痙止痛,尤其擅治風邪阻絡、筋脈拘攣之症。貼藥以其外敷,可將藥力直接作用於患處,緩解肌肉疼痛、僵硬、麻木等症狀,配合其他藥物,有助於活絡氣血、通經活絡,達到祛風止痛之目的。

祛風活絡貼藥中加入全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通絡止痛:全蠍性寒,入肝經,具有通經活絡、祛風止痛之效。其毒性可散瘀止痛,而其通絡之性則能疏通經絡,緩解局部疼痛,適用於風濕痺痛、跌打損傷等症。
  2. 消腫定痛:全蠍具有較強的抗炎消腫作用,能抑制炎症反應,消腫止痛,並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對於外傷引起的疼痛、腫脹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全蠍在祛風活絡貼藥中發揮着通絡止痛、消腫定痛的重要作用,有助於改善局部疼痛、腫脹等症狀。

薄荷在祛風活絡貼藥中被選用,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大特性:

  1. 清熱解毒,疏風散熱:薄荷性涼,具有清熱解毒、疏風散熱之效,可有效消散因風寒濕邪入侵所致的局部炎症,減輕紅腫熱痛等症狀。
  2. 止癢止痛,活血化瘀:薄荷的揮發油成分具有止癢止痛作用,可緩解因風濕、跌打損傷等引起的局部疼痛、瘙癢。此外,薄荷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

因此,薄荷在祛風活絡貼藥中發揮著清熱解毒、疏風散熱、止癢止痛、活血化瘀等多重功效,有助於改善風濕痺痛、跌打損傷等疾病的局部症狀。

「祛風活絡貼藥」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其 祛風止痛活血通絡 的功效。

防風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 發散風寒止痛 的作用,可有效 驅散外邪,緩解因風寒侵襲引起的疼痛。同時,防風亦能 通經活絡,改善血液循環,有助於 消腫止痛,達到祛風活絡的效果。

因此,防風在「祛風活絡貼藥」中,扮演著 驅散風寒、止痛促進血液循環 的重要角色,使其成為該方劑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祛風活絡貼藥」中加入「荊芥」是因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一、 祛風解表: 荊芥性辛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寒、解表發汗之效。對於因風寒入侵而引起的關節疼痛、肌肉痠痛,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二、 活血通絡: 荊芥亦具活血化瘀之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微循環,有助於消腫止痛,促進關節活動。

因此,在「祛風活絡貼藥」中加入「荊芥」,能有效發揮祛風解表、活血通絡之功效,達到治療風寒濕痹、關節疼痛等疾病之目的。

「祛風活絡貼藥」中加入天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止痛:天麻具有平肝息風、止痛定驚的功效,能有效緩解因風邪侵襲所致的疼痛,如頭痛、頭暈、肢體麻木等,與方劑的祛風活絡功效相輔相成。
  2. 活血化瘀:天麻亦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症消退,有助於消除因風寒濕邪或外傷導致的瘀血凝滯,進一步提升祛風活絡的效果。

祛風活絡貼藥中包含羌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除濕: 羌活味辛性溫,具有祛風濕、通經絡的功效。風濕痹痛常因風寒濕邪侵襲經絡而致,羌活可驅散風寒濕邪,疏通經絡,緩解疼痛。
  2. 活血化瘀: 羌活亦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進一步緩解疼痛,並促進組織修復。

因此,羌活作為祛風活絡貼藥的組成藥物,可有效治療風寒濕痹、經絡不通所致的疼痛,並促進組織修復,達到舒筋活絡、止痛消腫的效果。

川芎為祛風活絡貼藥中常見藥材,其加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行氣,通經止痛: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經、膽經,具有活血行氣、通經止痛的功效。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筋骨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川芎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緩解疼痛。
  2. 升散止痛,祛風止癢: 川芎具有升散止痛的功效,可以治療頭風、頭痛、鼻塞等症狀。同時,川芎還具有祛風止癢的作用,對於風疹、濕疹等皮膚疾病也有一定的療效。

綜上所述,川芎作為祛風活絡貼藥的組成成分,可以有效地發揮活血行氣、通經止痛、升散止痛和祛風止癢的作用,對於各種風寒濕邪引起的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祛風活絡貼藥中加入烏頭,主要基於其溫經散寒、祛風止痛的功效。烏頭性溫,味辛,入足太陽膀胱經,具有強烈的溫經散寒作用,可深入經絡,驅散寒邪,並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此外,烏頭還有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助於消除局部組織的瘀血,改善血液循環,進一步促進疼痛消退。因此,在祛風活絡貼藥中加入烏頭,可以有效地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例如關節疼痛、腰背疼痛等。

「祛風活絡貼藥」中加入藿香,主要基於其 解表化濕祛風止痛 的功效。

藿香氣味芳香,性微溫,入脾、胃經。其辛溫之性,可 散寒解表,祛除外感風寒之邪;其芳香之氣,可 化濕解暑,消解濕濁之氣。此外,藿香還具 行氣止痛 的功效,可緩解因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

因此,在「祛風活絡貼藥」中加入藿香,可 驅散風寒濕邪緩解疼痛,有助於治療因風寒濕邪引起的關節疼痛、肌肉痠痛等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祛風活絡貼藥」,是以白附子、白僵蠶、全蠍、薄荷、防風、荊芥、天麻、羌活、川芎、烏頭、藿香等中藥材組成。

此方劑具有祛風除濕、活血通絡、止痛消腫等功效。

白附子性溫,具有溫通經絡、化痰散結、定驚搐的功效,可散寒化痰、祛風除濕,適用於中風痰壅、口眼歪斜、語言澀謇等寒痰阻滯引起的症狀;含有生物鹼等成分,可疏通痰凝、消散結節,適用於瘰癧痰核、毒蛇咬傷等痰結氣滯引起的症狀;具有定驚搐的作用,可鎮靜安神、平息痙攣,適用於癲癇、驚厥等神經系統疾病。

白僵蠶性辛、寒,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清熱解毒、清肺熱利咽、散結等功效,可治療肝風上擾、眩暈、頭痛、目赤翳障、風濕性關節炎、腰腿痛、咳嗽、痰多、肺熱咳嗽、咽喉腫痛、口瘡、癰腫、疔瘡、症瘕、痛症等症狀。

全蠍性味鹹、寒,歸肝、腎經,具有平肝息風、去風止痙、祛風除濕的功效,全蠍可平肝息風,調和氣血,治療肝風內動、頭暈目眩、手足抽搐、癲癇狂躁等症;同時可祛風止痙,治療中風後之痙攣、抽搐,以及肌肉痙攣、痛經等症;此外,全蠍還能祛風除濕,治療關節疼痛、肌肉痠痛、身重等症狀。

薄荷性辛涼,入肺、肝經,具有發汗解表、清利咽喉、透疹、止血、降氣、透疹、疏肝解鬱、清熱解毒、消暑等功效。薄荷發汗解表疏散風邪,清利咽喉透達表邪;止血化瘀消炎止痛促進血液循環調節血管張力;降氣疏風散寒宣肺利咽清熱解毒使氣機暢通調和氣機平衡;透疹擴張皮膚毛細血管促進汗腺分泌抑制病原微生物;疏肝解鬱清熱解毒消暑清涼疏風散熱抑制細菌和病毒生長促進分泌物排出減少泡沫痰形成改善咽喉腫痛等不適。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胸脅刺痛等症。同時,川芎還可治療風寒感冒、肢體疼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肝鬱氣滯引起的胸脅脹痛、胃脘疼痛等症。除此之外,川芎還有補血、強筋骨的作用,可治療貧血、月經不調、痛經,以及跌打損傷、骨折等症狀。

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防風能治療外感風寒或風熱表證,如感冒、流行性感冒等;防風能祛風除濕,勝濕止痛,常用於治療風濕、類風濕關節炎、痛風等;防風能解痙止痙,常用於治療肌肉痙攣、抽搐等;防風能活血通經,常用於治療瘀血經閉、痛經等;防風能解毒透疹,常用於治療溫熱病、瘡瘍腫毒等。防風是中醫常用的藥物之一,具有多種功效。在使用時應根據具體情況,辨證論治,以免誤用。

藿香是一種中藥材,具有燥濕、芳香化濕、止嘔、止咳化痰、祛風除濕、健脾胃等功效。它可以幫助驅除濕氣、祛除陰霾濕邪、助脾胃正氣、止嘔嘔吐、化濕和胃、止咳化痰、祛風除濕、解暑和胃、促進胃液分泌、增強消化能力、改善消化吸收功能等。

荊芥性微溫、味辛,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風寒、風濕痛、關節炎、皮膚瘙癢、外傷出血、瘀血、頭痛、肌肉痠痛、關節疼痛等症狀。

羌活性辛溫,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用於外感風寒,惡寒發熱,頭痛身痛等症。羌活還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抗氧化等作用,能夠增強人體免疫力,對於預防和治療感染疾病也有一定的作用。

天麻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補血養肝、安神等功效。平肝息風可治療癲癇、驚風等症;祛風除濕可治眩暈、頭痛、麻痺等症;活絡止痛可緩解頭痛、偏頭痛等症狀;補血養肝適用於肝血不足等症;安神可治療神經衰弱、失眠等症,但不宜過量服用,孕婦、正在服用抗凝血藥物者慎用。

烏頭具有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喉嚨痛、風濕痹痛、腰痠背痛、中風半身不遂、頭風頭痛、心腹冷痛、陰疽腫毒、瘀血腫痛等症。烏頭性溫辛、有毒,歸肺、腎經,具有活絡止痛之功,常與五靈脂同用,治一切癱瘓風。

總結:中藥方劑「祛風活絡貼藥」,具有祛風除濕、活血通絡、止痛消腫等功效。

傳統服藥法


防風3錢,白芷3錢,白附子2錢,僵蠶3錢,天麻2錢,薄荷1錢5分。
祛風活絡。
上為末,兌大肥皂六兩,蒸透合勻。
隨意敷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慎用。
  • 對本品過敏者禁用。
  • 本品性味辛溫,有一定的刺激性,不宜長期使用。

相同名稱方劑


祛風活絡貼藥, 出處:《慈禧光緒醫方選議》。 組成:防風3錢,白芷3錢,白附子2錢,僵蠶3錢,天麻2錢,薄荷1錢5分。 主治:祛風活絡。主治:面風。

祛風活絡貼藥, 出處:《慈禧光緒醫方選議》。 組成:白附子5錢,僵蠶1兩,蠍尾5錢,薄荷3兩,防風1兩,芥穗1兩,天麻1兩,炙草1兩,川羌活5錢,川芎5錢,烏頭5錢,藿香5錢。 主治:面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