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腎散
YANG SHEN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百一》卷十一引《荊岑方》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極熱 (6.20)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養腎散中加入全蠍,主要基於其毒性入腎、通絡止痛的藥理特性。
全蠍性溫,味辛,入肝、腎經,具有祛風止痙、通絡止痛、消腫解毒之功效。對於腎虛引起的腰膝痠痛、肢體麻木、風寒濕痺等症狀,全蠍可以通過疏通經絡、溫腎散寒來達到治療效果。
此外,全蠍的毒性可以引導藥力直達病竈,加強藥效,並有助於化解瘀血、消腫止痛,進而改善腎虛所引起的相關症狀。因此,養腎散中加入全蠍,可以有效改善腎虛病症,提升整體療效。
養腎散方劑中加入天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平肝熄風: 天麻性平味甘,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之效。腎虛常伴隨肝風內動,表現為頭暈目眩、肢體麻木等症狀。天麻可平息肝風,緩解腎虛引起的相關症狀。
- 補益腎精: 天麻雖不直接補腎,但其平肝熄風之效,可使肝腎相濟,間接達到補益腎精的目的。腎精不足會導致肝風內動,而天麻平肝熄風,能使肝腎協調,有利於腎精的滋生和充盈。
因此,養腎散方劑中加入天麻,既可平肝熄風,又可間接補益腎精,有助於全面改善腎虛症狀。
養腎散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濕健脾: 蒼朮性溫燥,善於燥濕化痰,健脾利水。腎虛常伴隨脾虛濕困,導致水濕停滯,加重腎虛症狀。蒼朮入脾經,可祛除脾濕,健脾利水,為腎虛之本,起到扶正固本的作用。
- 祛風除濕: 蒼朮亦具祛風除濕之效。腎虛可導致風寒濕邪入侵,加重腎虛症狀。蒼朮入膀胱經,可祛除風寒濕邪,改善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肢體麻木等症狀。
中藥方劑[養腎散]的組成中包含烏頭。烏頭具有溫經散寒、止痛的作用,但其含有強烈的毒性成分——烏頭毒素。這種毒素會對人體造成嚴重的中毒風險,可能引起呼吸困難、心臟問題等。因此,現代醫學中已不再使用烏頭作為藥材。使用烏頭的方劑需要非常謹慎,並應尋求安全的替代藥物,以避免健康風險。
養腎散中包含附子,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 溫陽補腎: 附子性溫熱,入腎經,可溫腎陽,補命門火,對於腎陽虛所致的腰膝酸軟、畏寒肢冷、陽痿早泄、小便清長等症狀,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二、 回陽救逆: 附子具有回陽救逆的功效,對於寒邪客體所致的陽氣衰微、昏迷不醒、脈微欲絕等危重症狀,可起到迅速回陽救逆的作用,與方中其他藥物配合,更能發揮其溫腎救陽的效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養腎散」主治功效分析
組成與劑量
「養腎散」出自《是齋百一選方》,其組成包括:
- 蒼朮(去粗皮)一兩
- 全蠍(乾蠍,洗去土)半兩
- 天麻 三錢
- 草烏頭(生用或炮,去皮臍)二錢
- 黑附子(炮,去皮臍)二錢
將以上藥材研為細末,混合均勻即可。
主治病症
「養腎散」主要治療腎氣虛損,兼有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腰腳筋骨疼痛,症狀可見:
- 腰腳筋骨間疼痛,不能步履
- 久病腳膝緩弱
- 風、寒、濕引起的痺痛
治療原理
本方以溫陽散寒、祛風除濕、活血止痛、補益肝腎為主要治療原則,方中藥物各司其職,相互配合,共同發揮療效。
- 附子、烏頭:二者均為辛熱之品,具有峻猛的溫經散寒、祛風除濕、止痛之效。附子偏於回陽救逆,溫補腎陽,烏頭則長於祛風止痛,兩者合用,能迅速驅散經絡中的風寒濕邪,溫通經脈,緩解腰腳疼痛。
- 蒼朮:辛溫苦燥,具有健脾燥濕、祛風散寒之功。能燥化體內濕邪,使濕邪從下而去,並能增強脾胃運化功能,防止濕邪內生,從根本上杜絕濕邪為患。
- 天麻:甘平,具有息風止痙、平肝潛陽、祛風通絡之效。能平息肝風,緩解肢體拘攣、麻木等症狀,並能疏通經絡,使氣血運行暢通,從而達到止痛的目的。
- 全蠍:辛平,具有息風止痙、通絡止痛、解毒散結之效。能搜風通絡,對於風寒濕痺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有良好的緩解作用,同時還能活血化瘀,促進氣血運行,加速康復。
綜上所述,「養腎散」通過溫陽散寒、祛風除濕、活血止痛、補益肝腎等作用,標本兼治,從根本上改善腎氣虛損、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腰腳疼痛,使其恢復正常功能。
臨牀應用
根據古籍記載,「養腎散」臨牀應用廣泛,療效顯著,尤其對於久病體虛、年老體弱、感受風寒濕邪所致的腰腳疼痛效果更佳。服藥後,藥力所到之處,會產生麻痹感,片刻後疼痛即可緩解,甚至痊癒。此外,本方不僅能治療腰腳疼痛,還能兼治傷寒中風、積聚癥瘕等病症。
驗案舉例
- 忠州太守陳逢原:因暑中貪涼食瓜,至秋右腰腿疼痛,經月不愈,服用「養腎散」一服後,麻痹感後疼痛即緩解,再服則痊癒。
- 坊州監酒:年四十虛損,兩腳不能行走,服用「養腎散」二服後即可站立,三服後行走如常。
- 宋判院審言:久病腳膝緩弱不能行走,服用「養腎散」二服見效,五服痊癒。
- 婦人腰胯疼痛:先腰胯痛,後兩腿亦痛,診為足三陰虛寒,外邪所傷,用小續命湯、獨活寄生湯效果不佳,後改用「養腎散」治療,漸漸痊癒,再用十補丸鞏固療效。
以上驗案均表明,「養腎散」在治療腎氣虛損、風寒濕邪所致的腰腳疼痛方面具有確切療效。
傳統服藥法
全蠍半兩,天麻3錢,蒼朮(去粗皮)1兩,草烏頭(去皮臍)2錢(生用),黑附子(炮,去皮臍)2錢。上為細末,拌勻。
腎氣,每服1大錢,豆淋酒調下(豆用黑大豆),藥氣所至,麻痹少時,須臾疾隨藥氣頓愈;骨髓中痛,用胡桃肉酒調下。
孕婦勿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較強的補益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養腎散, 出處:《百一》卷十一引《荊岑方》。 組成:全蠍半兩,天麻3錢,蒼朮(去粗皮)1兩,草烏頭(去皮臍)2錢(生用),黑附子(炮,去皮臍)2錢。 主治:腎氣虛損,腰腳筋骨間疼痛,不能步履,久病腳膝緩弱,風、寒、濕悉治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