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婆丸

BAO PO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1

寒性指數

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肝經 17%
腎經 13%
心經 13%
胃經 9%
膽經 8%
大腸經 4%
肺經 4%
三焦經 4%
膀胱經 4%
脾經
肝經
腎經
心經
胃經
膽經
大腸經
肺經
三焦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5

方劑組成解釋

抱婆丸中加入附子,主要有以下原因:

  1. 溫陽散寒: 抱婆丸主治寒濕凝滯,導致的腰膝痠痛、小便不利等症狀。附子性溫,入腎經,具有溫陽散寒、補腎壯陽之功效,可溫暖脾腎,驅散寒濕,促進氣血運行,達到散寒止痛之效。
  2. 助藥力: 附子性溫,可引導其他藥物深入經絡,增強藥效,更好地發揮抱婆丸祛寒除濕的功效。

抱婆丸中加入蒼朮,主要是因為其具有健脾燥濕的功效。抱婆丸主要用於治療脾虛濕盛所致的腹脹、泄瀉、食少、便溏等症。

蒼朮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健脾、祛風散寒、止痛消腫的功效。其能燥脾濕,健脾胃,有助於化解脾胃中的濕氣,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消化功能,從而達到治療脾虛濕盛所致的腹脹、泄瀉等症的效果。

抱婆丸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行氣止痛: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肝經。其性善行氣,能疏肝理氣、和胃止痛,用於治療肝胃氣滯引起的腹痛、脹滿、噯氣等症。抱婆丸主治疝氣,而疝氣常因氣滯血瘀所致,木香可行氣活血,緩解疼痛。

2. 健脾消食:木香亦具健脾消食之功,能促進脾胃消化功能,改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抱婆丸中加入木香,可輔助其他藥材,增強健脾消食之效,有利於疝氣的康復。

抱婆丸方中使用烏頭,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祛風散寒,止痛止痙: 烏頭性溫熱,入肺、腎經,具有祛風散寒、止痛止痙之效。抱婆丸主治風寒濕痺、筋骨疼痛、肢體麻木、關節屈伸不利等症,烏頭的辛溫性可驅散寒邪,溫通經絡,緩解疼痛。
  2. 溫陽補腎,強壯筋骨: 烏頭入腎經,可溫陽補腎,強健筋骨。抱婆丸治療風寒濕痺,多與腎虛有關,烏頭的溫腎作用可改善腎虛,進而改善痺證。

然而,烏頭為毒性藥物,使用需謹慎。抱婆丸的組成還需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和體質進行調整,不可隨意服用。

抱婆丸中加入天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平肝熄風: 天麻味甘性平,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止痙定痛之效。抱婆丸常用於治療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而天麻的平肝熄風作用能有效緩解此類症狀。
  2. 祛風通絡: 抱婆丸主治風溼痺痛,而天麻亦具有祛風通絡之效,可改善氣血運行,緩解風溼痺痛的症狀。

因此,天麻作為抱婆丸的組成部分,能起到平肝熄風、祛風通絡的作用,使其更能有效治療相關病症。

主治功效


中醫方劑「抱婆丸」的組成成分,包括蒼朮、附子、木香、烏頭、天麻,其主治功效為改善男女諸虛不足、頭痛頭暈、氣虛弱、吐痰腳氣、腰疼、下元虛冷等疾患。

蒼朮:性溫、味苦辛,歸脾、胃、肝經,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

附子:性大熱、味辛甘,歸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木香: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天麻:性微溫、味甘,歸肝、腎經,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補血養肝、安神等功效。

烏頭:性溫辛、有毒,歸肺、腎經,具有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中醫方劑「抱婆丸」的組成成分,以其獨特的藥性配伍,能夠有效緩解男女諸虛不足、頭痛頭暈、氣虛弱、吐痰腳氣、腰疼、下元虛冷等疾患,在中醫臨牀應用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傳統服藥法


大附子1兩1只(炮去皮),蒼朮3兩(米泔浸1宿),南木香(不見火)半兩,大川烏(去皮尖,炮)半兩,天麻(酒浸,炙)半兩。
上為細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空心溫酒、鹽湯送下;頭風,食後蔥、酒送下。
方中川烏用量原缺,據《普濟方》補。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性溫熱,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含有附子、烏頭等有毒中藥,用量不宜過大,以免引起中毒。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耗陽。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抱婆丸, 出處:《朱氏集驗方》卷九。 組成:大附子1兩1隻(炮去皮),蒼朮3兩(米泔浸1宿),南木香(不見火)半兩,大川烏(去皮尖,炮)半兩,天麻(酒浸,炙)半兩。 主治:男女諸虛不足,女人頭風,男子氣虛弱,吐痰及腳氣,腰疼,下元虛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