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二生丸方中加入蚯蚓,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
蚯蚓性寒、味鹹,入肝、脾經。其具有以下作用:
- 活血化瘀:蚯蚓能促進血液循環,清除瘀血,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有良好療效。
- 通絡止痛:蚯蚓能通經活絡,舒筋活血,對於風濕痺痛、筋骨疼痛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因此,二生丸方中加入蚯蚓,旨在通過其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達到治療相關病症的目的。
二生丸方中包含附子,主要考量其回陽救逆、溫通經脈的功效。附子為附子屬植物烏頭的塊根,性熱,味辛,入心、腎、脾經,具有極強的回陽救逆之效。
其在二生丸中,主要用於溫陽化寒、通絡止痛。一方面,可溫暖脾腎陽氣,改善陽氣不足、肢體冰冷的症狀;另一方面,可溫通經脈,改善寒凝血瘀導致的疼痛。
附子性峻,使用需謹慎,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服用。
二生丸中包含全蠍,主要源於其毒性與藥性的特殊性。
全蠍味辛、鹹,性溫,入肝、腎經,具有祛風止痙、通絡止痛、消腫解毒的功效。其毒性可通經活絡,散瘀止痛,適用於風濕痺痛、肢體麻木、痙攣抽搐、中風半身不遂等症。
同時,全蠍的藥性可解毒散結,對於瘰癧、瘡瘍腫毒等疾病也有良好的療效。因此,二生丸中加入全蠍,旨在發揮其毒性與藥性相輔相成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二生丸方劑中加入黑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腎益精: 黑豆性平味甘,入腎經,具有補腎益精、烏髮黑髮的作用。二生丸主要功效為補腎益精、填精壯骨,黑豆的藥性正好與之相符,有助於提升藥效。
- 利水消腫: 黑豆亦具利水消腫之效,可幫助去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進而促進腎氣運化,達到更好的補腎效果。二生丸中可能含有其他利水消腫藥材,黑豆的加入可增強其利水功效。
綜上所述,二生丸方劑中加入黑豆,既能補腎益精,又能利水消腫,可謂相得益彰,共同達到補腎壯骨的功效。
二生丸方劑中含有烏頭,主要基於其溫經散寒與止痛的功效。
烏頭性溫,味辛,入心、肺、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止痛、祛風濕的功效。其藥性烈,用於寒邪入經、肢體疼痛、關節痺痛、風寒頭痛等症狀,尤其適用於寒凝血瘀引起的疼痛。
二生丸方劑可能針對寒性疼痛,如風寒濕痺、跌打損傷等,烏頭的加入有助於溫經散寒、通絡止痛,起到緩解疼痛、恢復功能的作用。然而,烏頭毒性較強,需嚴格控制用量,且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二生丸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附骨疽」、「鶴膝風」及「筋骨疼痛」,三者皆屬中醫痹證範疇,多因風寒濕邪侵襲筋骨,或氣血瘀滯所致。
- 附骨疽:類似西醫之「骨髓炎」或「慢性骨感染」,以骨深部腫痛、潰膿難癒為特徵,中醫認為屬陰寒凝滯、毒邪深伏。
- 鶴膝風:常見膝關節腫大如鶴膝,多因肝腎虧虛、寒濕流注關節,導致氣血不通,關節變形疼痛。
- 筋骨疼痛:泛指風寒濕痹或勞損引發的肢體酸痛,病機多與經絡閉阻相關。
此方以溫散寒濕、通絡止痛為核心,適用於寒濕偏盛、經絡瘀阻之證。
二、組成邏輯及治療原理
1. 藥物性味與配伍推理
- 熟附子、川烏:
兩者均為大辛大熱之品,溫陽散寒力強,專逐筋骨沉寒痼冷。附子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經;川烏搜風勝濕,善治寒痹劇痛。二者共為君藥,針對寒濕痼疾。 - 全蠍:
性辛平,具搜風通絡、攻毒散結之效,尤擅化解經絡頑痰死血,助附子、川烏祛除深伏之邪。 - 蚯蚓(地龍):
鹹寒入絡,能化濕熱、通利關節,佐制附子、川烏之燥烈,同時增強通絡止痛之效。 - 黑豆、八角茴香(八角):
- 黑豆甘平,補腎活血,兼解烏附之毒。
- 八角辛溫,散寒理氣,助溫通之力。
- 米糊為丸:
緩和藥性,避免峻藥傷胃,使藥效緩釋。
2. 方劑作用機理
全方以「溫陽破陰、通絡透毒」為思路:
- 溫散寒濕:附子、川烏直祛筋骨寒邪,八角輔助溫行氣血。
- 搜剔絡瘀:全蠍、地龍深入經絡,破除痰瘀膠結。
- 調和藥性:黑豆補益兼解毒,米糊護胃,降低燥烈之弊。
適用於寒濕痹痛日久、邪伏筋骨之證,通過溫通與搜風並行,達到「破陰凝、通氣血」之效。
此方體現中醫「寒者熱之」、「留者攻之」的治法,針對陰寒凝滯、邪伏深層之痼疾,以峻藥緩攻為特色。
傳統服藥法
蚯蚓(去泥,瓦上焙)1兩,熟附子1兩,全蠍49個(炙),黑豆49粒,八角1個,川烏1個。
上為末,米糊為丸。
每服1錢,開水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體質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二生丸, 出處:《外科集腋》卷五。 組成:蚯蚓(去泥,瓦上焙)1兩,熟附子1兩,全蠍49個(炙),黑豆49粒,八角川烏1個。 主治:附骨疽,鶴膝風,筋骨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