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根丸
JIU GEN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本草綱目》卷十七引《經驗良方》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極熱 (6.20)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韭根丸方劑中加入全蠍,主要基於其毒性與藥性的特殊作用:
1. 毒性驅邪:全蠍性寒,入肝經,具有毒性,可驅除體內寒邪,對於因寒邪入侵導致的疾病,如風寒濕痹、肢體麻木等,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2. 藥性活血化瘀:全蠍亦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對於跌打損傷、骨折等症狀,具有輔助治療作用。
韭根丸中其他藥材如韭菜根、地龍等,也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全蠍的加入可增強藥效,並發揮其獨特的驅邪作用,達到更好的療效。
韭根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烏頭,這一成分的選擇反映了其在中醫理論和應用中的重要性。烏頭,具有辛溫行氣、散寒止痛的特性,能有效地促進血液循環,緩解因寒凝血滯所引起的疼痛。因此,在處方中加入烏頭可以幫助增強整體療效,特別是在治療痛症及相關疾患時。
此外,韭根被認為具有滋腎助陽的功效,兩者結合使用,不僅可以發揮各自的優勢,還能加強療程的綜合效果。其實,烏頭的毒性也被廣泛認識,因此在使用韭根丸時,需依循中醫師的指導,以確保安全和效果的最佳化。總之,烏頭作為韭根丸中的一味重要成分,融合了中醫的辯證施治原則,旨在解決特定的健康問題,並為患者提供整體的調理與救助。
主治功效
韭根丸主治功效分析
古文內容分析
綜合分析古文內容,韭根丸主要用於治療元陽虛所致的頭痛及眼痛,且疼痛劇烈。具體症狀描述為「頭痛如破,眼睛如錐刺」。
治療原理分析
韭根丸的組成為全蠍和烏頭,並以韭根汁和丸。從藥物功效和古籍記載分析,其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溫補元陽:
- 古文明確指出韭根丸主治「元陽虛」,烏頭是溫補元陽的要藥,具有溫經散寒、祛風除濕的功效。
- 《本草綱目》記載烏頭類藥物(包括烏頭、附子、天雄、草烏頭、白附子)可與不同藥物配伍治療不同類型的頭痛,其中與全蠍、韭根丸配伍主治「腎厥痛」,即腎陽虛所致的頭痛。
- 韭根性溫,具有溫補腎陽的功效,與烏頭相配,增強溫補之力。
祛風止痛:
- 頭痛如破,眼睛如錐刺,顯示疼痛性質劇烈,且與風邪相關。《本草綱目》記載烏頭類藥物可治療「頭風」、「風毒痛」、「風寒痛」等。
- 全蠍具有活血化瘀、解毒止痛的功效,且善於搜風通絡止痛,與烏頭配伍,增強祛風止痛之效。
活血通絡:
- 全蠍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有助於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引藥上行:
- 薄荷茶清送服,薄荷辛涼,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的作用,引藥上行,使藥效直達病所。
總結
韭根丸以溫陽散寒、祛風止痛為主要治療原則,通過溫補元陽、祛風通絡、活血止痛等作用,達到治療元陽虛所致的劇烈頭痛和眼痛的目的。方中烏頭溫補元陽,全蠍祛風止痛,韭根汁增強溫補之力並作為賦形劑,諸藥合用,共奏溫陽止痛之效。
傳統服藥法
全蠍(糯米炒,去米)、大川烏(去皮,微炮)各等分。
上為細末,用韭根取汁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10丸,茶清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韭根丸, 出處:《本草綱目》卷十七引《經驗良方》。 組成:全蠍(糯米炒,去米)、大川烏(去皮,微炮)各等分。 主治:元陽虛,頭痛如破,眼睛如錐刺。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