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蠍六君子湯

烏蠍六君子湯

WU XIE LIU JUN Z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9

寒性指數

3

熱/寒比例

極熱 (9.6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8%
肝經 28%
胃經 14%
心經 14%
腎經 14%
脾經
肝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烏蠍六君子湯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主要用於調理脾胃虛弱所致的各種症狀。此方由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陳皮、半夏六味藥材組成,稱為六君子湯,基礎上加用烏頭與蠍子,故名烏蠍六君子湯。烏頭,性熱味辛,歸心、肝、腎經,具有強烈的溫經散寒、祛風止痛之效。在本方中加入烏頭,旨在增強溫中散寒、活絡止痛的作用,特別適用於脾胃虛寒伴隨肢體冷痛、關節疼痛等患者。蠍子則加強了活血通絡的功效。綜合全方,既可溫補脾胃,又能活絡止痛,適宜於體質虛寒且有疼痛表現者。烏頭雖藥效顯著,但因其毒性較大,應用時需謹慎,應遵醫囑酌量使用。

烏蠍六君子湯方中加入全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解毒攻毒:全蠍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毒性,但同時也具有解毒攻毒之效。對於因外邪侵襲而導致的各種疾病,如風濕痺痛、瘰癧、瘡瘍等,全蠍能起到化解毒素、消腫止痛的作用,與六君子湯合用,可增強解毒功效,促進疾病痊癒。

二、 通絡止痛:全蠍具有通絡止痛的作用,對於因經絡不通而導致的疼痛,如肢體麻木、疼痛、關節僵硬等,全蠍能起到疏通經絡、緩解疼痛的效果,配合六君子湯,可加強止痛效果,改善患者症狀。

烏蠍六君子湯中加入神麴,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消食,助消化吸收: 神麴性溫,入脾胃經,能消食化積,理氣和胃。烏蠍六君子湯主要用於治療中風後遺症,患者多有痰濁瘀阻,氣血運行不暢,神麴加入可幫助消食化積,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肢體麻木、言語不清等症狀。
  2. 增強藥效,協調藥性: 神麴與方中其他藥物如茯苓、白朮等具有協同作用,可加強健脾益氣、燥濕化痰的功效,使藥效更加顯著,同時也更利於藥物的吸收和利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烏蠍六君子湯(丸)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小兒慢脾風內釣,屬中醫兒科疑難重症。

  1. 慢脾風
    • 病因多由吐瀉日久、藥物誤治或急驚風轉歸,導致脾陽衰敗、肝風內動。
    • 臨床表現:手足蠕動、昏睡露睛、面青神萎、四肢厥冷、綿綿抽搐,屬「陰癇」範疇,病機以「脾虛生風」為核心。
  2. 內釣
    • 《幼科發揮》指其為「腹痛多啼,脣黑囊腫」之證,與寒客肝脈、脾虛氣滯相關,或見抽搐,病位涉肝脾兩臟。

此方以丸劑緩圖,契合小兒「臟氣清靈,隨撥隨應」特性,亦適合久病需漸補者。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基底方:六君子湯(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陳皮、半夏)

  • 健脾益氣,化痰燥濕,針對慢脾風「本虛」(脾陽不振、土虛木亢)之根基。
  • 脾胃健運則津液輸布,痰濕不生,可斷肝風內動之誘因。

加味藥:川烏、蠍尾、神曲

  1. 川烏(炮製後)

    • 辛熱大毒,通行十二經,溫陽逐寒力峻,直除沉寒痼冷而回陽,助脾陽得振,抑肝風萌動。
    • 與六君子相配,形成「溫補脾陽為主,散寒通絡為輔」結構。
  2. 蠍尾

    • 專入肝經,息風止痙力強,尤善治驚癇抽搐,針對慢脾風「標證」(肝風內動)直接緩解。
    • 與川烏協同,一溫通、一搜剔,共奏「溫陽熄風」之效。
  3. 神曲

    • 消食和胃,助六君子湯運化藥力,避免呆補礙胃,契合小兒「脾常不足」生理特點。

劑型特點:面糊為丸

  • 丸劑藥效緩釋,適合慢病調治;面糊甘溫益胃,輔助健脾,亦減川烏、蠍尾之峻性。

三、方義核心與推理延伸

此方體現「標本同治」思維:

  • 治本:六君子湯補土榮木,神曲助運,從脾胃斷風源。
  • 治標:川烏溫陽化寒,蠍尾熄風止痙,直折病勢。

推論其適應證當具備:

  • 慢脾風見脾虛寒盛(瀉痢清冷、肢冷息微)兼風動(抽搐無力);
  • 內釣屬寒凝肝脾(腹痛囊腫、啼哭不安)者。
    全方通過「溫脾陽、祛寒邪、熄肝風」三重機制,達成「土厚木自安」之效。

傳統服藥法


六君子場加川烏、蠍尾、神曲。
面糊為丸服。
本方方名,據劑型,當作「烏蠍六君子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烏蠍六君子湯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同名稱方劑


烏蠍六君子湯, 出處:《張氏醫通》卷十六。 組成:六君子場加川烏、蠍尾、神曲。 主治:小兒慢脾風,內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