蠍烏湯

蠍烏湯

XIE WU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9

寒性指數

7

熱/寒比例

(4.1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7%
心經 20%
脾經 20%
腎經 20%
肝經
心經
脾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劑[蠍烏湯]的組成中包含[烏頭],是因為烏頭具有強效的祛風散寒、舒筋活血的作用。烏頭性溫,能夠溫經散寒,特別適合於寒凝經絡、氣血不暢所致的症狀。蠍烏湯常用於治療由寒邪引起的風濕痹痛、肌肉關節酸痛等,能夠有效舒緩疼痛、改善血液循環。需要注意的是,烏頭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必須遵循專業醫師的指導,以避免不良反應。其特殊的藥理作用使得它在治療某些風寒濕痹病症中顯得尤為重要。

「蠍烏湯」方劑中包含「全蠍」,主要是利用全蠍的藥性來達到治療目的。

全蠍性寒,味鹹,入肝經,具有解毒消腫、止痛定驚的功效。其藥理作用包括抗炎、鎮痛、抗驚厥等。

在蠍烏湯中,全蠍主要用於治療熱毒攻心、神昏譫語、痙攣抽搐、以及外傷腫痛等病症。其寒性可清熱解毒,鹹味可軟堅散結,配合其他藥物,可以達到更好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蠍烏湯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驚風」伴隨「手足搐搦、涎潮上壅」,屬中醫「風痰壅盛」之證。驚風多因肝風內動或外風引動內風,導致筋脈拘急、四肢抽搐;而「涎潮上壅」為痰濁上泛之象,反映風痰交阻、氣機逆亂之病機。方中川烏與全蠍配伍,旨在熄風止痙、化痰通絡,針對風痰壅滯經絡所致之痙厥。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川烏(生用,去皮臍)

    • 性味辛熱,有毒,傳統用於祛風除濕、溫經止痛。生用則藥性峻烈,通行力強,可逐深伏之風寒濕邪。
    • 在驚風證中,其辛散之性可開泄腠理,透達外風;溫熱之性能行氣活血,解經脈之拘急,且具鎮痛作用,緩解抽搐疼痛。
  2. 全蠍(去梢後毒)

    • 蟲類藥,善走竄,專入肝經,為熄風止痙要藥。其性辛平,能搜風通絡、攻毒散結,尤長於平定肝風、解除痙攣。
    • 與川烏相配,一溫一平,協同增強祛風解痙之力,並針對痰涎壅滯,化解風痰膠結之勢。
  3. 生薑(7片)

    • 既制川烏毒性,又協同溫散風寒、化痰止嘔,助全蠍化解痰涎上壅。其辛散之性可引藥達表,調和營衛,緩解經脈拘急。

整體治療原理
此方以「風痰並治」為核心:

  • 祛風解痙:川烏溫通經絡以祛外風,全蠍平熄內風,兩者結合內外風兼顧,解除抽搐。
  • 化痰降逆:全蠍通絡化痰,生薑溫化水濕,共治痰涎上壅,使氣機下降。
  • 通絡止痛:川烏與全蠍均具穿透之性,能深入經絡,解除風痰阻滯之痛痙。

適用病機推論
此方適用於風邪夾痰、閉阻經絡之實證,常見於小兒急驚風或成人中風閉證初期,見突然抽搐、痰鳴氣促、舌苔白膩等。然因生川烏毒性峻烈,臨床運用需嚴格辨證,非風寒實證者不宜。

傳統服藥法


川烏1兩(去皮臍,生用),全蠍10個(去梢後毒)。
上加生薑7片,水煎去滓。分作3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蠍烏湯, 出處:《醫方大成》卷十引湯氏方。 組成:川烏1兩(去皮臍,生用),全蠍10個(去梢後毒)。 主治:驚風。手足搐搦,涎潮上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