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金煎
WU JIN JI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普濟方》卷九十四引《經驗方》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極熱 (9.20)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烏金煎中加入附子,主要是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溫陽散寒: 附子性熱,味辛,入心、腎經,具有溫陽補火、散寒止痛的功效。烏金煎主要用於治療腎陽虛衰導致的腰膝冷痛、陽痿、遺精等症狀,附子在此方中起到溫補腎陽、散寒止痛的作用,以達到溫腎壯陽、改善陽痿等症狀的功效。
- 助藥力: 附子性熱,可以促進其他藥物的藥力發揮,使其更有效地發揮作用。烏金煎中含有其他一些寒涼的藥物,如地黃、山藥等,附子的加入可以起到中和寒涼之性,使藥性更平和,避免寒涼之性過度損傷陽氣。
烏金煎中加入黑豆,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補腎益精: 黑豆味甘性平,入腎經,有補腎益精、烏髮黑髮的功效。烏金煎主要針對腎虛引起的各種病症,黑豆能補益腎氣,改善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頭髮早白、耳鳴等症狀。
- 滋陰潤燥: 黑豆性平,具有滋陰潤燥、解毒消腫的功效。烏金煎中常搭配其他滋陰潤燥的藥材,如生地、麥冬等,黑豆的加入可以增強滋陰潤燥的效果,使藥效更全面。
主治功效
烏金煎主治功效分析
「烏金煎」這一中藥方劑在古代醫籍中主要被用於治療與「風」相關的病症,例如中風、風痺等。其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可歸納如下:
主治功效
- 中風失音不語、煩熱頭痛: 如《太平聖惠方》所載:「治中風失音不語。煩熱頭痛。宜服烏金煎方。」
- 腦風頭痛、中風語澀、手足無力: 如《聖濟總錄》所載:「治男子腦風頭腦俱痛。及中風語澀。手足無力。烏金煎方」
- 一切風: 如《太平聖惠方》所載:「治一切風。烏金煎方。」
- 柔風、四肢緩弱、言語謇澀: 如《太平聖惠方》所載:「治柔風。四肢緩弱。及言語謇澀。宜服烏金煎丸方。」
- 妊娠中風、語澀頭疼、心神煩悶、胎動不安: 如《太平聖惠方》所載:「治妊娠中風。語澀頭疼。心神煩悶。胎動不安。烏金煎方。」
- 風腳膝軟弱、骨節疼痛、肢節無力、行立艱難: 如《太平聖惠方》所載:「治風腳膝軟弱。骨節疼痛。肢節無力。行立艱難。宜服烏金煎方。」
- 風頭痛、語澀健忘: 如《太平聖惠方》所載:「治風頭痛。語澀健忘。宜服烏金煎方。」
治療原理
從古文記載的「烏金煎」組成和功效來看,其治療原理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
祛風散寒: 多個方劑中均包含羌活、獨活、防風、荊芥等藥物,這些藥物具有祛風散寒、通絡止痛的作用,可針對風邪侵襲導致的頭痛、肢體麻木、關節疼痛等症狀。
活血通絡: 黑豆、桑枝等藥物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的作用,可改善血液循環,緩解中風後遺症,如肢體麻木、語言障礙等。
補益肝腎: 黑豆、桑枝等藥物還有滋補肝腎的作用,肝腎不足是中風發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補益肝腎有助於預防中風復發和促進康復。
溫陽益氣: 部分方劑中含有附子、桂心等溫陽藥物,可溫經散寒、補火助陽,提升身體的陽氣,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
清熱解毒: 部分方劑中含有生葛根汁、荊瀝、竹瀝等藥物,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緩解中風伴隨的發熱、煩躁等症狀。
補益氣血: 部分方劑中含有甘草、蜂蜜等藥物,具有補益氣血的作用,可改善氣血不足導致的肢體無力、精神疲憊等症狀。
總結
綜上所述,「烏金煎」在古代主要應用於治療中風及其相關症狀,其治療原理是通過祛風散寒、活血通絡、補益肝腎、溫陽益氣、清熱解毒等多種途徑,以達到緩解症狀、促進康復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版本的「烏金煎」在藥物組成上有所差異,其具體功效和應用也有所不同,因此在使用時應根據具體方劑進行辨證論治。
傳統服藥法
黑豆2升(淨淘過),羌活2兩,獨活2兩,荊芥2兩。
上藥搗羅為末。先以水5大盞煮黑豆今爛。去豆取汁,入諸藥末,慢火煎十餘沸,次漸入無灰酒1升,煎為膏,盛於瓷器中。
每服半匙頭,不拘時候,以溫酒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烏金煎, 出處:《聖惠》卷二十。 組成:黑豆1升(淨淘),獨活1兩,荊芥1兩,石膏3兩,黃芩1兩。 主治:風頭痛,語澀健忘。
烏金煎, 出處:《聖惠》卷十九。 組成:黑豆2升(淨淘過),羌活2兩,獨活2兩,荊芥2兩。 主治:中風失音不語,煩熱頭痛,手足無力。
烏金煎, 出處:《普濟方》卷九十四引《經驗方》。 組成:大附子2個(生,去皮臍,重1兩),雄黑豆100粒。 主治:中風,半身不遂,手足麻痹疼痛。
烏金煎, 出處:《聖惠》卷七十四。 組成:黑豆1斤(淘洗令淨),獨活1兩,羚羊角屑2兩,防風1兩(去蘆頭),茯神1兩,牡荊子1兩,生乾地黃1兩半,牛蒡根1兩,桑椹1兩,桑寄生1兩,薄荷1兩,荊芥1兩。 主治:妊娠中風,語澀頭疼,心神煩悶,胎動不安。
烏金煎, 出處:《聖惠》卷二十五。 組成:黑豆5升,桑樹東南枝(錢眼內穿得過者)3斤(銼),生薑半斤(以上3味,以水2鬭,煮至1鬭,濾去滓,放鍋中,以慢火養至3升,入後藥末)1兩,牛膝(去苗)1兩,赤箭1兩,附子(去皮臍)1兩,羌活1兩,桂心1兩,防風(去蘆頭)1兩,木香1兩,大麻仁1兩。 主治:一切風。
烏金煎, 出處:《聖惠》卷二十一。 組成:黑豆2升,茄子根3斤(碎銼,以水3鬭與豆同煮至爛熟,去滓更煎,取汁5升,入藥末內),桂心1兩,羌活1兩,川芎1兩,酸棗仁1兩(微炒),虎脛骨1兩(塗酥,炙令黃),防風1兩(去蘆頭),萆薢1兩(銼),當歸1兩,仙靈脾1兩,牛膝1兩(去苗),附子2兩(炮裂,去皮臍)。 主治:風腳膝軟弱,骨節疼痛,肢節無力,行立艱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