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防己地黃湯中包含防己,主要是因為防己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 祛風濕止痛: 防己味苦辛,性寒,入膀胱、腎經,具有祛風濕、利水消腫之效。對於風濕痹痛、腰膝痠痛等症狀有顯著療效。地黃湯本身則以滋陰補腎為主,加上防己的祛風濕作用,可以更好地治療因風濕侵襲腎臟而引起的腰膝痠痛等症狀。
- 利水消腫: 防己還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可以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減輕水腫。地黃湯本身則以滋陰補腎為主,加上防己的利水消腫作用,可以更好地治療因腎虛水腫引起的腰膝浮腫等症狀。
總而言之,防己的祛風濕止痛、利水消腫功效,與地黃湯的滋陰補腎功效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風濕痹痛、腰膝痠痛、水腫等症狀的目的。
在中藥方劑「防己地黃湯」中加入桂枝,主要是利用桂枝溫經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桂枝能夠溫經散寒、通絡止痛,對於治療風寒感冒、肌肉疼痛等症狀有良好的效果。與其他草藥配伍使用,能夠增強整體療效,適用於治療因風寒導致的症狀。
防己地黃湯的組成中,包含防風,主要原因如下:
- 祛風散寒: 防風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祛風散寒、止痛止癢之效。方劑中加入防風,有助於散寒止痛,緩解因寒邪入侵導致的疼痛、麻木等症狀。
- 疏通經絡: 防風能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配合地黃等滋陰補腎藥物,有助於改善寒濕瘀阻導致的痺痛、肢體麻木等症狀。
防己地黃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防己地黃湯以防己、黃柏、澤瀉等苦寒藥為主,藥性偏寒涼,容易傷脾胃。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胃經,能調和藥性,緩解寒涼藥對脾胃的損傷,使藥效更平和。
-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和藥性、解毒的功效。與方中其他藥物合用,能增強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使藥效更佳。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防己地黃湯 深度解析
方劑組成
防己地黃湯出自《金匱要略》,由以下五味藥材組成:
- 防己 一分:利水消腫,清熱除濕
- 桂枝 三分:發汗解表,溫通經脈
- 防風 三分:散寒解表,祛風止痛
- 甘草 一分:調和諸藥,補脾益氣
- 生地黃 二斤:清熱涼血,滋陰養血
煎煮方法
古法煎煮較為特殊:
- 將防己、桂枝、防風、甘草四味藥,以清酒一杯浸泡一宿。
- 次日絞取藥汁。
- 生地黃切碎,以銅器盛裝,蒸煮如蒸熟鬥米飯的時間。
- 再絞取地黃汁。
- 將兩種藥汁混合均勻,分次溫服。
現代煎煮可簡化為:防己、桂枝、防風、甘草先煎,後下生地黃,或將生地黃另煎取汁兌服。
治療原理
防己地黃湯主要用於治療風邪入心,營血蘊熱所致的病症。其治療原理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 疏風解表,祛邪外出:方中桂枝、防風辛溫,能疏散外風,引邪外出,使風邪不致內陷。
- 清熱涼血,滋陰養血:生地黃用量最大,其性寒涼,能清心火,涼血熱,滋陰養血,以補充因風熱耗傷的陰血。
- 利水滲濕,引邪下行:防己苦寒,能利水滲濕,引心經之邪熱從小便而出,使邪有出路。
- 調和諸藥,顧護脾胃:甘草甘平,能調和諸藥,補益脾胃,防止藥性過於寒涼傷中。
古籍中對於本方治療原理的闡述:
- 《本經逢原》 強調防己善走下行,長於除濕,能瀉血中濕熱,通經絡中滯塞。但也指出防己性劣不純,不可濫用,尤其不適用於上焦濕熱及陰虛內熱者。
- 《本經疏證》 認為本方雖以防己為名,但地黃用量最重,是因證之主而名。方中桂枝引藥歸經,率龍骨、牡蠣潛陽。又指出本方生地黃用在補,百合地黃湯則用地黃在宣。
- 《成方切用》 認為本方治療風邪迸入於心,以二防桂甘去其邪,生地清心火,涼血熱。
- 《退思集類方歌注》 提到桂、草、二防酒漬絞汁,取其輕清歸於陽分,以散血中之風;生地甘寒,熟蒸使歸於陰,以除血中之熱。藥生則散邪,熟則補虛。
綜合以上觀點,防己地黃湯的治療原理可概括為:外疏內清,標本兼顧,祛邪扶正。以疏風解表為先導,清熱涼血為根本,利水滲濕為輔助,調和脾胃為保障,共同達到祛風清熱,養血安神之效。
適用病症
防己地黃湯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病症:
- 風邪入心,營血蘊熱證:症見如狂狀,妄行獨語,時而躁擾不安,時而默默不語,無寒熱,脈浮。
- 癲狂、驚悸:神志錯亂,語言顛倒,喜怒無常,甚則打罵毀物。
- 失眠多夢:心煩不寐,多夢易驚,甚則徹夜難眠。
- 部分風濕熱病:表現為關節紅腫熱痛,遊走不定,伴有心煩口渴者。
現代臨牀常用於治療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神經衰弱、更年期綜合症等屬風邪入心,營血蘊熱者。
注意事項
- 本方藥性偏寒涼,脾胃虛寒者慎用。
- 若出現腹瀉、腹痛等不適,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師。
- 孕婦、哺乳期婦女及兒童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服藥期間忌食辛辣刺激、油膩生冷之物。
- 本方不可與藜蘆同用。
總結
防己地黃湯是治療風邪入心,營血蘊熱證的有效方劑,其組方精妙,配伍嚴謹,體現了中醫治病求本,標本兼顧的治療原則。臨牀應用時需辨證準確,掌握好藥物的劑量和用法,才能發揮其應有的療效。若有疑慮,務必諮詢專業中醫師。
傳統服藥法
上四味藥,以酒一杯(200毫升),漬一宿(12小時),絞取汁;用生地黃二斤(1千克)咀,蒸之如斗米飯久,以銅器盛其汁,更絞地黃汁,和分再分。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防己地黃湯, 出處:《金匱》卷上。 組成:防己1分,桂枝3分,防風3分,甘草1分。 主治:癲狂病,痹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