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桂枝葛根湯中包含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溫經散寒,調和營衛: 桂枝性溫,味辛甘,具有溫經散寒、調和營衛之功。葛根性涼,味甘,善解肌發表。二者合用,一溫一涼,相輔相成,可有效驅散寒邪,調節氣血運行,改善外感風寒所致的發熱、頭痛、惡寒、肢體痠痛等症狀。
- 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 桂枝能通經活絡,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葛根則具有解肌發表、升陽止瀉之功效,能有效緩解肌肉痙攣、關節疼痛等症狀。二者配伍,可有效改善因寒邪阻滯經絡而引起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
桂枝葛根湯中加入白芍,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緩解肌肉疼痛:白芍具有解痙止痛的功效,可緩解因風寒濕邪侵襲導致的肌肉痠痛、麻木等症狀。桂枝葛根湯治療的是風寒濕痺引起的肢體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白芍的加入有助於增強止痛效果,緩解患者痛苦。
- 保護胃腸:白芍能養陰柔肝,和胃止痛,可以緩解桂枝、葛根等藥物對胃腸的刺激,避免出現胃部不適等副作用。
桂枝葛根湯中加入葛根,主要原因如下:
- 解肌發表: 葛根具解肌發表之效,能疏散風邪,緩解肌膚緊束、發熱、惡寒等症狀。與桂枝相配,增強解表之力,使表邪得以順利排出。
- 升陽解表: 葛根性涼,能清熱解表,而桂枝性溫,能溫陽散寒。二者合用,可升陽解表,調節氣血運行,改善陽氣不足所致的畏寒、肢體麻木等症狀。
桂枝葛根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桂枝辛溫,葛根辛涼,藥性偏於燥烈。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偏燥或偏寒,使藥力溫和,更易於被人體吸收。
- 緩解副作用: 桂枝葛根湯用於治療風寒感冒,可能會出現口乾舌燥等副作用。甘草具有潤肺止渴之效,可以緩解桂枝葛根湯的副作用,使患者用藥更舒適。
桂枝葛根湯中加入防風,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 助桂枝解肌發汗: 防風性溫,善於散風寒,與桂枝相輔相成,共奏解肌發汗之功。桂枝溫通陽氣,助陽氣外出,而防風則驅散體表風寒,使陽氣更容易透達肌膚,達到發汗的目的。
- 兼顧止痛止癢: 方中葛根解肌升陽,但單用易傷津液,而防風則能兼顧止痛止癢,緩解葛根升陽過程中可能引發的不適。
總之,防風在桂枝葛根湯中起著重要的協同作用,不僅助桂枝解肌發汗,還能兼顧止痛止癢,使整體療效更佳。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桂枝葛根湯」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痘疹,如暴風連日而有傷風之症者」,意指用於痘疹(如天花、麻疹等發熱出疹性疾病)初期,伴隨明顯傷風表證的病情。所謂「暴風連日」,可能描述外感風寒較重,且持續數日未解,症狀包括惡寒發熱、頭痛項強、肌肉痠痛等;「傷風之症」則指風邪襲表,衛氣不固,表現為鼻塞、流涕、咳嗽等肺衛症狀。
二、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此方由「桂枝湯」加葛根組成,核心結構為解表調和營衛,並針對痘疹初期的表證與經腧不利進行調整:
桂枝湯(桂枝、芍藥、甘草、生薑、大棗)
- 桂枝:辛溫解表,通陽散寒,助衛氣外達以祛風邪。
- 芍藥:酸寒斂陰,與桂枝相配,調和營衛,緩和肌肉緊繃。
- 甘草:甘緩和中,調和諸藥,與芍藥配伍可緩急止痛。
- 生薑、大棗:助桂枝辛散表邪,兼顧脾胃氣血生化之源。
- 整體作用:解肌發表、調和營衛,針對外感風寒表虛證,改善惡風、汗出、頭痛等症。
葛根
- 為方中劑量最重(一兩三錢),其性辛涼,能升陽解肌、透疹散邪,針對「痘疹初起」與「項背強几几」之症。
- 透疹:助麻疹、痘疹外透,避免邪氣內陷。
- 解肌退熱:緩解風寒入裡化熱所致的肌肉痠痛、項背僵直。
- 生津:防止發汗過度傷陰,適合痘疹熱傷津液之潛在病機。
三、方劑配伍與治療原理
此方以桂枝湯為基礎,加強解表調營之力,再加入葛根:
- 表證處理:風寒外束時,通過桂枝湯發汗解表,葛根助其透邪外出,尤其適合兼有項背不舒者。
- 痘疹特殊性:痘疹初期需透發,葛根能升提陽氣、助疹毒外透,避免邪氣內鬱。
- 營衛調和:桂枝湯調和營衛,穩定汗液代謝,防止過汗傷正,適合體弱或疹病耗氣者。
四、綜合功效推論
此方具備「解表祛風、調和營衛、升津舒筋、透疹解毒」之效,主要針對:
- 痘疹初起,伴風寒表證(惡寒、發熱、無汗或汗出不暢)。
- 項背強痛、肌肉緊繃等太陽經腧不利之症。
- 兼顧護陰生津,避免風寒化熱傷陰,符合痘疹病程中津液易耗的特點。
透過解表透邪、調和氣血,使疹毒順利外發,同時緩解表證不適,為典型的「表裡兼顧」治法。
傳統服藥法
桂枝7錢,芍藥7錢,甘草7錢,葛根1兩3錢。
上為散。
每服4錢,加生薑5片,大棗1枚,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有發汗解表的作用,因此不宜在發熱、出汗、大汗淋漓時服用。
- 本方有透疹的作用,因此不宜在孕婦、小兒、體弱者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桂枝葛根湯, 出處:《片玉痘疹》卷五。 組成:桂枝、芍藥、乾葛、甘草、防風。 主治:痘疹,如暴風連日而有傷風之症者。
桂枝葛根湯, 出處:《直指》卷十九。 組成:桂枝7錢,芍藥7錢,甘草7錢,葛根1兩3錢。 主治:太陽表虛,頸項強,汗出惡風。
桂枝葛根湯, 出處:《準繩·幼科》卷四。 組成:桂枝1錢,葛根1錢,赤芍藥1錢,升麻1錢,防風1錢,甘草1錢。 主治:小兒癍疹初發,如時大寒,則腠理閉密,氣血凝澀,防其發泄得遲,有毒氣壅遏之變。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