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栝樓桂枝湯中包含天花粉,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清熱生津、潤肺止渴的功效,與方劑整體的辛溫解表、化痰止咳功效相輔相成。
方劑中桂枝、白芍等藥物辛溫解表,但同時也易耗津液,而天花粉能清熱生津,補益津液,防止藥物燥熱傷津。此外,天花粉還能潤肺止渴,有助於緩解因外感引起的肺熱燥咳,使解表止咳效果更顯著。
栝樓桂枝湯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散寒,通絡止痛: 桂枝性溫,具有溫經通絡、散寒止痛之效。方中以栝樓瀉肺降氣,容易傷及陽氣,桂枝溫陽散寒,可防止寒邪入侵,並溫煦氣血,有助於緩解胸痛、咳嗽等症狀。
- 調和營衛,協同作用: 桂枝入足太陽膀胱經,與栝樓入手太陰肺經,兩藥相配,可調和營衛,促進氣血運行,使藥力更為協調,共同發揮止痛、解痙、降氣平喘之功效。
栝樓桂枝湯中加入白芍,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緩解桂枝辛溫之性: 桂枝性辛溫,容易燥熱傷陰。白芍性寒涼,可緩解桂枝的燥熱之性,防止其過度溫補,避免傷陰。
- 調和營衛,養血柔筋: 白芍具有養血柔筋、和營衛之效。配合桂枝溫經散寒,可使營衛氣血調和,達到溫經散寒而不傷陰的功效,更能有效治療寒邪客於營衛所致的表寒證。
栝樓桂枝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 栝樓苦寒,桂枝辛溫,甘草性甘平,可以調和藥性,避免寒熱之邪相互攻伐,使藥力平和,更好地發揮療效。
- 緩解副作用: 甘草具備緩解藥物毒性、保護胃腸的作用,可以減輕栝樓桂枝湯對脾胃的刺激,避免出現寒涼藥物容易引起的腹瀉等副作用,提高藥物的安全性。
栝樓桂枝湯中加入生薑,乃取其辛溫發散之性,以助桂枝散寒解表之功。
生薑具溫中散寒、止嘔止瀉之效,與桂枝配伍,一則可緩解桂枝之寒涼性,避免傷陽氣,二則可增強散寒解表之效,使藥力更為溫和有效。同時,生薑還可促進血液循環,加速藥物吸收,使藥效發揮得更快更全面。
總而言之,生薑的加入,不僅能增強藥效,更能避免寒涼之弊,使栝樓桂枝湯達到最佳療效。
栝樓桂枝湯中加入大棗,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栝樓桂枝湯以栝樓、桂枝為君藥,性寒涼,容易傷脾胃。大棗性溫和,味甘,能補脾胃之氣,緩解藥性過寒對脾胃的損傷,使藥性趨於平和,更易於人體吸收。
2. 提高療效: 大棗具有益氣補血、健脾和胃的功效。在治療胸膈滿悶、咳嗽氣喘等症時,配合栝樓、桂枝,可以更有效地緩解症狀,提高療效。
主治功效
栝樓桂枝湯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及各藥功效簡述:
- 天花粉:清熱解毒、潤肺止咳。
- 桂枝:溫經散寒、發汗解表。
- 白芍:養血調經、舒筋活絡。
- 甘草:補脾益氣、和胃止痛。
- 生薑:驅風暖身、化痰止嘔。
- 大棗:健脾胃、滋陰潤燥。
古籍主治記載:
《金匱玉函經》:「太陽病,其證備,身體強,幾幾然,脈反沉遲,此爲痙,栝樓桂枝湯主之。」
治療原理分析:
從提供的古文內容,可以歸納出栝樓桂枝湯主要用於治療「痙病」,特別是太陽病兼有津液不足的痙病。以下從古文線索分析其治療原理:
- 外感風寒,太陽病證: 多處提到「太陽病」、「傷寒」、「發熱惡寒」等,表明病因為外感風寒,邪在太陽。
- 津液不足,經脈失養: 《金匱玉函經》描述的「身體強,幾幾然」以及《藥治通義》和《傷寒論述義》提到的「液少之人」、「血分虛燥」,都指向津液不足,導致經脈失養,不能柔和而出現強直拘急的痙病症狀。
- 發汗解表,兼顧津液: 《藥治通義》和《傷寒論述義》強調對於「液少之人」的表證,需要「別設關防」,既要發汗解表,又要避免過汗傷津。栝樓桂枝湯中,桂枝湯解肌發表,祛除在表之風寒;天花粉清熱生津,補充津液;白芍養血柔肝,緩急止痛;甘草、生薑、大棗調和營衛,並能益氣和中。如此配伍,既能解太陽之表邪,又能顧護津液,緩解經脈拘急。
- 脈象分析: 《金匱玉函經》記載痙病脈象為「脈反沉遲」、「脈浛浛如蛇」、「脈來按之築築而弦,直上下行」、「脈伏堅,直上下」,這些脈象都提示了表邪未解、津液不足、經脈拘急的病機。
總結:
栝樓桂枝湯通過解肌發表與滋養津液並用的方法,治療太陽病兼有津液不足所致的痙病。它既能祛除在表的風寒邪氣,又能補充體內津液,使經脈得到濡養,從而緩解身體強直拘急的症狀。此方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標本兼顧的治療原則。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太陽病的痙病,症狀為身體強壯,肌肉緊張,脈象反而沉遲。如果患者有發熱、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則不宜使用本方。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栝樓桂枝湯, 出處:《金匱》卷上。 組成:栝樓根2兩,桂枝3兩,芍藥3兩,甘草2兩,生薑3兩,大棗12枚。 主治:太陽病,其證備,身體強,幾幾然,脈反沉遲,此爲痙。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