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功效(症狀或疾病)
方劑組成解釋
半夏白朮天麻湯為一經典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因痰濕阻滯所導致的頭暈、眩暈等症狀。該方由半夏、白朮、天麻等多種藥材組成,其中還加入了澤瀉這一藥材。澤瀉在方中的使用,主要是基於其具有利水滲濕、清熱的作用。從中醫理論來看,痰濕之證往往與體內水液代謝失調有關,而澤瀉能幫助促進尿液排出,從而有助於清除體內的濕氣和痰濁,達到調節水液代謝的目的。此外,澤瀉亦有輔助降低頭部沉重感及增強其他藥材療效之作用。因此,在半夏白朮天麻湯中加入澤瀉,不僅可以增強整體方劑對痰濕所致疾病的治療效果,還能夠協同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更好的臨床效益。
半夏白朮天麻湯中加入乾薑,主要原因如下:
- 溫中散寒:半夏、白朮性寒,天麻性涼,容易造成脾胃寒濕。乾薑性溫,可溫中散寒,促進脾胃陽氣,避免藥物寒涼傷脾。
- 助藥力:乾薑辛溫,可助半夏、白朮、天麻藥力直達病竈,發揮祛風止痙、化痰止嘔的功效。同時,乾薑能調和藥性,避免藥物寒涼過甚,使藥效更顯著。
半夏白朮天麻湯為一經典中醫方劑,主要用于治療因痰濕所致的眩暈、頭痛等症狀。方中加入黃柏,其意在增強清熱燥濕之效。黃柏味苦性寒,歸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瀉火、除濕解毒之功效。在本方中,黃柏與半夏、白朮、天麻等藥物相配,不僅可以幫助清除體內的濕熱,還能調節體內的陰陽平衡,防止痰濕生成。尤其對於因濕熱上擾所引起的頭目不清、眩暈等症,黃柏的加入更顯得至關重要,它能直達病所,清熱利濕,從而增強整個方劑的治療效果。
半夏白朮天麻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半夏性辛溫,白朮性甘溫,天麻性甘平,三藥合用雖可祛風止痙,但性偏燥烈。甘草性甘平,味甘入脾,能緩和藥性,防止燥烈傷陰,使藥效更平和,更利於人體吸收。
- 增強藥效: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的功效。與半夏白朮天麻湯合用,可增強健脾益氣之效,更有效地緩解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所致的眩暈、肢麻等症狀。同時,甘草能調和諸藥,使各藥成分協同作用,增強藥效。
半夏白朮天麻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燥濕: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半夏白朮天麻湯主要用於治療眩暈、頭痛等症,而脾胃虛弱、濕氣困阻是導致這些症狀的重要病機。白朮能健脾燥濕,祛除濕邪,改善脾胃運化功能,從而改善眩暈、頭痛等症狀。
- 補氣益氣:白朮能補氣益氣,增強機體正氣,提高機體抗病能力。眩暈、頭痛等症往往與氣虛血虧有關,白朮能補氣益氣,改善氣血不足,從而加強治療效果。
半夏白朮天麻湯中包含半夏,主要原因如下:
- 燥濕化痰:半夏性味辛溫,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方劑中常伴有痰濕證,半夏可有效去除痰濕,改善頭暈、頭痛等症狀。
- 降逆止嘔:半夏還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能抑制胃氣上逆,緩解噁心嘔吐。天麻、白朮則補益脾胃,與半夏相輔相成,共同改善脾胃功能,增強抵抗力。
半夏白朮天麻湯為一經典的中醫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因痰濕內阻所導致的眩暈、頭痛等症。在該方的組成中,陳皮的加入有其獨到之處。陳皮性溫味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在本方中,陳皮能配合半夏燥濕化痰,增強其化痰之力;與白朮相配,可增強健脾祛濕的作用,使脾氣運行暢達,從而減少痰濕的生成。此外,陳皮還能調和諸葯,使全方功效更加協調。總體而言,陳皮在半夏白朮天麻湯中的應用,不僅有助於改善痰濕阻滯的情況,還能提升整體療效,是該方中不可或缺的一味重要成分。
半夏白朮天麻湯為一經典中醫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因痰濕內盛所導致的頭暈目眩、胸悶噁心等症狀。其組成中含有多種草本成分,其中茯苓作為一味重要藥材,其作用不可小覷。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心、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安神之功效。在本方中,茯苓能夠幫助身體排除過剩的濕氣,減輕由痰濕引起的不適。同時,茯苓還能協調脾胃功能,增強體質,使身體能更好地運化水濕,防止痰濕的再生。此外,茯苓還具有一定的安神效果,能輔助改善因痰濕影響心神所帶來的焦慮與失眠。總體而言,茯苓在半夏白朮天麻湯中的應用,充分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智慧,通過調理體內濕氣,達到治病求本的目的。
半夏白朮天麻湯中包含天麻,主要原因有二:
- 平肝熄風: 天麻性平,味甘,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止痙止痛的功效。半夏白朮天麻湯主要用於治療眩暈、頭痛、肢體麻木等症狀,而天麻可以有效緩解因肝風內動引起的頭風、眩暈等症狀。
- 祛風止痙: 天麻與半夏、白朮相配,更能加強祛風止痙的功效。半夏燥濕化痰,白朮健脾燥濕,與天麻共同作用,可有效治療風痰上擾,導致的頭暈目眩、肢體麻木等症狀。
半夏白朮天麻湯為一經典中醫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因痰濕內阻所致之頭暈目眩、噁心嘔吐等症狀。其組成包括了半夏、白朮、天麻等多種中藥,而麥芽的加入則有其獨特意涵。麥芽,在中醫裡性平味甘,歸脾胃經,具有消食和中、健脾開胃的功效。在半夏白朮天麻湯中,麥芽的作用主要是調理脾胃,幫助消化,防止方中其他藥物過於滋膩而造成消化負擔。此外,麥芽還能增強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輔助白朮等藥物更好地祛除體內的痰濕,從而增強整體療效。因此,麥芽在方中雖非主藥,卻扮演著調和脾胃、保障藥效順利發揮的重要角色。
半夏白朮天麻湯為治療眩暈、頭痛之良方,其組成精妙,各藥材相輔相成。方中加入神麴,主要取其健脾消食之效。神麴,即發酵的小麥,性溫味甘,入脾胃經,能助消化、增進食欲,對脾胃虛弱引起的食慾不振、腹脹便溏有良好療效。在半夏白朮天麻湯中,神麴不僅能調理脾胃,使方中其他藥物更易吸收,還能緩解因病而致的消化不良,確保整體療效。此外,神麴還具解表散寒、行氣止痛之功,與方中其他藥物配伍,共同達到祛風化痰、平肝熄風之目的,從而有效改善眩暈、頭痛等症狀。
半夏白朮天麻湯為傳統中醫治療眩暈、頭痛等症狀之常用方劑。其組成包括了半夏、白朮、天麻、茯苓、甘草、生薑與大棗。值得注意的是,方中所指之「白朮」,在某些古籍中亦可能被稱為「蒼朮」,兩者皆為同屬植物,但在炮製方法與性味上有所差異,蒼朮多用於風濕病、消化不良等症,其性燥烈,長於燥濕健脾。
半夏白朮天麻湯中,蒼朮(或白朮)之所以重要,在於它能補脾胃、化濕氣、升清陽,與半夏相配,一升一降,調理脾胃氣機,使水濕得以運化,不再上擾清竅,從而減輕頭暈目眩之症。此外,天麻與白朮、半夏相輔相成,共同起到平肝熄風、化痰止眩之效,故此方對於脾胃虛弱、痰濕內盛所致之頭痛、眩暈具有良好的療效。
半夏白朮天麻湯為一常見之中醫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因痰濕所致之頭痛、眩暈等症狀。此方由多種草藥組合而成,其中包含了人參這一珍貴中藥材。人參在本方中的應用,主要是考慮其補氣固本的功效。由於半夏白朮天麻湯主要針對的是體內痰濕過重的情況,而痰濕往往與脾氣虛弱有關,脾氣虛弱則無法正常運化水濕,進而形成痰濕。因此,在此方中加入人參,可以補益脾氣,強化脾臟運化功能,從根本上解決痰濕生成的問題。此外,人參還能增強身體整體的抵抗力和復原力,對於改善因痰濕引起的各種不適具有輔助作用。總體而言,人參在此方中的使用,既有助於調理體質,也能增強療效,是整個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半夏白朮天麻湯中加入黃耆是為了補氣固表、提高人體免疫力。此方主要用於治療脾虛濕盛所致的頭暈、肢體無力等症狀,黃耆能夠增強體質,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達到祛濕健脾的效果。
方劑介紹
半夏白朮天麻湯的主要功效是「燥濕化痰,平肝熄風」,主治風痰上擾之暈眩證,主要症狀是:眩暈、頭痛、胸悶、噁心嘔吐、舌苔白膩、脈弦滑等。
本方主治風痰上擾之眩暈證,主因是體內的脾氣虛弱運化失司,造成水濕內停,聚而成痰飲,痰阻清陽不升,因而出現一系列症狀。
《黃帝內經.素問》提到:「諸風掉眩,皆屬於肝」,基於五行原理,肝屬木,脾屬土,肝木剋脾土,出現「肝風內動」,體內痰濕上擾頭部。
由於「風性善行而數變,主動搖」肝風內動時容易頭部暈眩,又體內痰濁上逆,脾胃清陽之氣不升,所以眩暈更嚴重,自覺天旋地轉,容易出現噁心、嘔吐、食慾不佳、胸悶胸痛...等等。
治療的方法就是「化痰熄風」,運用半夏、天麻為主藥。半夏性溫味辛,燥濕化痰,降逆止嘔之力頗強,主要目的是在「治痰」。《本草綱目》提到:「半夏能主痰飲。」
天麻味甘性平,入厥陰經,善平肝熄風而止眩,主要目的是在「治風」。《本草綱目》提到:「天麻乃肝經氣分之藥,入厥陰之經而治諸病。按羅天益雲:眼黑頭旋,風虛內作,非天麻不能治。天麻乃定風草。」
所以天麻是治風之神藥。半夏、天麻相伍,共成化痰熄風之效,為治風痰眩暈頭痛之要藥。
故《脾胃論》提到:「足太陰痰厥頭痛,非半夏不能療,眼黑頭眩,風虛內作,非天麻不能除」
雖然運用去痰之藥,還要從根本改善造成痰的原因,所以運用「白朮」,這具有健脾燥濕的功效,能夠從根本改善體內痰多。與半夏、天麻配合,可謂標本同治,祛濕化痰,止眩之功效更加強大。
既然根本源自於脾胃健脾利水的力道不足,因此自然可以加上「茯苓」、「陳皮」。茯苓味甘淡性平,健脾滲濕,與白朮共成健脾祛濕之功,以治生痰之本。陳皮味辛苦,性濕,善理氣化痰,使氣順則痰消。半夏、茯苓、陳皮三者加起來,可以去痰、健脾、利氣,這就是「二陳湯」配伍之精髓。
本方可以說就是「二陳湯」加味而成,在燥濕健脾的基礎上,加人平肝熄風之天麻,加人健脾燥濕之白朮,共成化痰熄風之方劑。
半夏白朮天麻湯在歷代有諸多版本,內容成分都不一樣。核心成分就是半夏、天麻、白朮、茯苓、陳皮。由於市面上的科學中藥都以《脾胃論》版本為主,必須理解該版本的成分內容。
脾胃論的版本中,加上人參蔘、黃耆補氣、養元氣。加上乾薑、蒼朮加倍去溫陽濕氣的力道。加上澤瀉增強利水化痰飲力道。加上神麴、大麥櫱面幫助消化。加上黃柏降體內之虛火。
現代醫學認為本方降低腦血管阻力,擴張腦血管,改善腦循環,鎮吐,利尿,消除迷路水腫。主要用於:嗜睡症、中風先兆、原發性高血壓、耳源性眩暈、腦動脈硬化性眩暈、神經衰弱...等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肝陽上亢,血虛導致頭暈眼花忌用 對於肝腎陰虛、氣血不足之眩暈,不宜應用
相關證候
相同名稱方劑
半夏白朮天麻湯, 出處:《醫學心悟》卷三。 組成:半夏1錢5分,白朮1錢,天麻1錢,陳皮1錢,茯苓1錢,甘草(炙)5分,生薑2片,大棗3個,蔓荊子1錢。 主治:痰厥頭痛者,胸隔多痰,動則眩暈。
半夏白朮天麻湯, 出處:《古今醫鑑》卷七。 組成:半夏(制)1錢半,白朮(炒)2錢,天麻1錢半。 主治:頭眩眼黑,惡心煩悶,氣促上喘,心神顛倒,目不敢開,頭痛如裂,身重如山,四肢厥冷,不能安睡。
半夏白朮天麻湯, 出處:《奇效良方》卷二十五。 組成:半夏1錢半,白朮2錢,天麻1錢,茯苓(去皮)1錢,橘皮1錢,蒼朮1錢,人參1錢,神曲(炒)1錢,麥糵(炒)1錢,黃耆1錢,澤瀉1錢,乾薑半錢,草果半錢。 主治:頭眩惡心煩悶,氣喘短促,心神顛倒,兀兀欲吐,目不敢開,如在風雲中,苦頭痛眩暈,身重如山,不得安卧。
半夏白朮天麻湯, 出處:《脾胃論》(人衛本)卷下。 組成:黃柏2分,乾薑3分,天麻5分,蒼朮5分,白茯芩5分,黃耆5分,澤瀉5分,人參5分,白朮1錢,炒曲1錢,半夏(湯洗7次)1錢5分,大麥糵面1錢5分,橘皮1錢5分。 主治:溫涼並濟,補瀉兼施,補脾燥濕,化痰息風。主治:痰厥頭痛,咳痰稠粘,頭眩煩悶,惡心吐逆,身重肢冷,不得安卧,舌苔白膩,脈弦滑。現用於美尼爾氏綜合徵見有上述症狀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