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燥飲
QING ZAO YI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病瘍機要》卷下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清燥飲中包含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補氣升陽: 黃耆性溫,味甘,具有補氣升陽之功效,可提升人體正氣,抵抗燥邪侵襲。燥邪易傷肺氣,而黃耆能補肺氣,使肺氣充盈,有效抵抗外邪。
- 扶正固表: 清燥飲主要用於治療燥邪犯肺所致的咳嗽、咽乾、口渴等症狀。黃耆具有扶正固表的作用,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抵抗外邪入侵,防止病情加重。
清燥飲中包含蒼朮,其主要原因如下:
- 燥濕化痰: 蒼朮味辛、苦,性溫,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清燥飲用於治療燥邪傷肺,痰熱壅肺之症,而蒼朮能祛除肺部濕熱,使痰液易於排出,達到清熱化痰的效果。
- 升清降濁: 蒼朮還具有升清降濁的功效,可將體內濁氣下行,使肺氣清淨,有助於肺氣宣降,恢復正常功能。清燥飲需清肺熱、化痰濁,蒼朮的升降作用,有助於整體藥效的發揮。
清燥飲為一味用於治療肺燥咳嗽、聲音嘶啞、口乾舌燥等症狀的中醫方劑。其組成精妙,其中人參作為君藥,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人參,古稱黃耆,味甘微苦,性平,歸肺、脾經,能大補元氣,生津止渴,安神益智。在清燥飲中,人參之甘能補肺氣,其性平而不燥,正適合用於滋潤肺燥,恢復肺臟功能,增強身體對外來燥邪的抵抗力。此外,人參還可促進體內津液生成,有效緩解口乾舌燥等症狀,並藉由其安神作用,改善因肺燥導致的精神疲憊。總體而言,人參在清燥飲中不僅能滋潤肺燥,還能調理全身氣血,是此方不可或缺的要藥。
清燥飲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氣,燥濕利水: 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功效。清燥飲本身主治燥邪傷肺,脾虛不運,導致肺津虧損,而白朮可補脾益氣,促進脾胃運化,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從而有助於肺氣恢復。
- 固護肺氣,止咳化痰: 白朮入肺經,具有固護肺氣、止咳化痰的作用。清燥飲中加入白朮,可以加強肺氣,防止燥邪犯肺,並促進痰液的排出,緩解咳嗽症狀。
因此,白朮在清燥飲中起着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固護肺氣等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藥物。
清燥飲方劑中包含神麴,主要原因如下:
- 燥熱傷肺,神麴和胃降逆: 清燥飲用於治療燥熱傷肺、咳嗽氣喘等症狀。神麴性溫和,具健脾和胃、降逆止嘔之功效,能緩解燥熱對胃部的刺激,促進脾胃運化,有助於肺氣的恢復。
- 清熱化痰,神麴助消化: 清燥飲中含有清熱化痰的藥物,而神麴可助消化,使藥物更好地吸收和發揮功效,進而更有效地清熱化痰、止咳平喘。
神麴在清燥飲中,起到和胃降逆、助消化等作用,協同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清燥潤肺、止咳化痰的效果。
清燥飲中包含陳皮,主要因其具備以下兩項功效:
一、理氣燥濕:陳皮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理氣燥濕之效。清燥飲旨在清肺燥熱,而燥熱往往伴隨氣滯,陳皮可理氣解鬱,使肺氣通暢,有助於燥熱之氣的宣泄。
二、健脾化痰:陳皮能健脾和胃,促進脾胃運化,有助於化痰止咳。清燥飲常用於肺燥咳嗽,伴有痰少或無痰,陳皮可助脾胃運化水濕,並化痰止咳,緩解咳嗽症狀。
清燥飲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項原因:
一、 調和藥性,緩解燥烈:清燥飲方中,多用辛涼之品,容易損傷脾胃。甘草性甘平,入脾胃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燥烈之功,可避免藥物過於傷陰,保護脾胃功能。
二、 增強藥效,益氣健脾:甘草能補脾益氣,與清燥飲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可增強藥效,使清熱潤燥之功更加顯著。同時,甘草也能緩解燥邪耗氣之弊,避免清熱藥物過度耗氣傷津。
清燥飲中加入黃柏,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清熱燥濕: 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清燥飲用於燥熱傷肺、咳嗽痰稠、口乾咽燥等症,黃柏可以清熱降火,緩解肺熱及口乾咽燥的症狀。
二、利水消腫: 黃柏亦具利水消腫之功,可協助排出體內過多的水分,降低體內濕熱,進一步緩解燥熱之症。
總而言之,黃柏在清燥飲方中,可以起到清熱燥濕、利水消腫的雙重作用,有效地緩解燥熱症狀。
清燥飲中包含麥門冬,主要因其潤肺生津之效。麥門冬味甘、微苦,性寒,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清心除煩之功效。清燥飲常用於治療燥熱傷肺、津液不足所致的咳嗽、口乾、咽燥、皮膚乾燥、心煩失眠等症狀。而麥門冬的潤肺生津作用,可以有效緩解燥熱引起的肺津不足,進而達到止咳化痰、滋養肺陰的效果。同時,麥門冬清心除煩的功效,也可緩解燥熱引起的心煩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
清燥飲方劑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潤燥: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養血活血、潤燥滑腸之功效。清燥飲主治燥熱傷肺,症見咳嗽、痰少、口乾咽燥等。當歸能滋陰潤肺,補充津液,緩解肺燥,與方中其他藥物如麥冬、生地等協同作用,共奏滋陰清熱之功。
- 活血化瘀:當歸除了滋陰潤燥,還具有活血化瘀之效。燥熱傷肺,容易引起氣滯血瘀,導致咳喘加重。當歸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肺部血液循環,化解瘀血,輔助清熱潤肺,使療效更佳。
清燥飲中包含葛根,主要由於葛根具備以下兩點功效:
- 解肌發表:葛根性涼,味甘,具有解表散熱的功效,能疏解肌表之熱,使營衛暢通。清燥飲主要用於治療燥熱傷肺引起的咳嗽、口乾舌燥等症狀,葛根有助於解表散熱,緩解肺熱,達到清燥止咳的效果。
- 生津止渴:葛根入肺經,能清肺熱,生津止渴,潤燥利咽。燥熱傷肺會導致津液不足,出現口乾舌燥、咽喉乾燥等症狀。葛根能滋養肺陰,生津止渴,緩解燥熱引起的咽喉不適。
因此,清燥飲中加入葛根,可以起到解表散熱、生津止渴,緩解肺熱燥咳等作用,達到清熱潤燥、止咳化痰的效果。
清燥飲方中加入澤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滲濕: 澤瀉性寒味甘,入膀胱、腎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瀉火之效。清燥飲主治燥熱傷津、肺燥咳嗽、咽乾口渴等症,而燥熱傷津往往伴隨津液停滯,澤瀉利水滲濕,可使津液運行通暢,緩解燥熱症狀。
- 瀉肺熱: 澤瀉利水滲濕,同時也具有瀉肺熱之效。清燥飲中,其他藥物如麥冬、沙參等滋陰潤肺,但若肺熱較盛,單靠滋陰潤肺不足以完全清除熱邪。澤瀉加入其中,可以協助清熱解毒,平衡陰陽,達到清熱潤肺之目的。
清燥飲中加入青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理氣燥濕:青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解鬱、燥濕化痰之效。清燥飲以清熱潤燥為主,但若患者脾胃氣滯,則燥熱難以去除。青皮的理氣作用,可促進脾胃運化,使藥物更易吸收,並有助於清除體內積滯,進一步達到清燥止咳的效果。
- 疏肝和胃:青皮亦具疏肝解鬱之功,可緩解肝氣鬱滯,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脾胃為後天之本,其功能正常則氣血生化充足,有利於抵禦外邪侵襲,增強抵禦燥邪的能力。
因此,清燥飲中加入青皮,不僅有助於清熱潤燥,更可疏肝和胃,促進脾胃運化,使整體療效更加顯著。
清燥飲中加入五味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潤肺: 五味子味酸甘,性溫,入肺、腎經,具有滋陰潤肺、生津止渴、斂肺止咳之功效。清燥飲主治燥熱傷肺,五味子可滋陰潤燥,緩解肺部燥熱,使咳嗽、口乾、咽痛等症狀得到改善。
- 固護元氣: 五味子還具有補腎益氣、固精止汗的功效。清燥飲常用於治療肺虛津虧、氣陰兩虛等症,五味子可以補益肺腎之氣,增強機體抵抗力,防止病情反覆。
綜上所述,五味子在清燥飲中的加入,既可滋陰潤肺,緩解燥熱傷肺,又可固護元氣,增強機體抵抗力,是藥方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清燥飲」方劑的介紹
清燥飲是中藥方劑之一,具有清熱生津、化濕健脾的作用。主治濕熱證,症見身倦乏力、食慾不振、口渴、小便黃赤、大便不暢等。
組成
清燥飲由以下藥材組成:
- 黃耆
- 蒼朮
- 人參
- 白朮
- 神麴
- 陳皮
- 甘草
- 黃柏
- 麥門冬
- 當歸
- 葛根
- 澤瀉
- 青皮
- 五味子
功效
清燥飲具有清熱生津、化濕健脾的作用。主治濕熱證,症見身倦乏力、食慾不振、口渴、小便黃赤、大便不暢等。
- 黃耆:補氣固表,利尿托毒。
- 蒼朮:燥濕健脾,芳香化濕。
- 人參:補氣生津,益氣固表。
- 白朮:補氣健脾,利水滲濕。
- 神麴:消食化積,健脾胃。
- 陳皮:理氣行氣,燥濕化痰。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
- 黃柏:清熱燥濕,清熱解毒。
- 麥門冬:養陰生津,潤肺清心。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 葛根:發汗解表,生津止渴。
- 澤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
- 青皮:理氣行氣,活血化瘀。
- 五味子:固澀收斂,補氣益腎。
適應症
清燥飲適應於濕熱證,症見身倦乏力、食慾不振、口渴、小便黃赤、大便不暢等。
用法用量
清燥飲的用法用量為,每日1劑,水煎服。
禁忌
清燥飲的禁忌為,陰虛火旺者慎服。
總結
清燥飲是中藥方劑之一,具有清熱生津、化濕健脾的作用。主治濕熱證,症見身倦乏力、食慾不振、口渴、小便黃赤、大便不暢等。清燥飲由黃耆、蒼朮、人參、白朮、神麴、陳皮、甘草、黃柏、麥門冬、當歸、葛根、澤瀉、青皮、五味子等藥材組成。用法用量為,每日1劑,水煎服。清燥飲的禁忌為,陰虛火旺者慎服。
傳統服藥法
黃耆1錢,蒼朮1錢,人參5分,白朮5分,神曲5分(炒),陳皮5分,甘草2分(炙),黃柏2分(炒),麥門冬2分,當歸2分,葛根2分,澤瀉2分,青皮2分,五味子9粒。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清燥飲是一首清熱利濕、養陰生津的方劑,主要用於治療氣血虛弱,濕熱乘之,遍身酸軟;或濕熱行令,肺金受邪,腎無所養,小便赤少,大便不調;或腰腿酸軟,體重麻木;或頭暈食少,自汗口乾,胸滿氣促,懶於言語。
清燥飲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果長期服用,可能會導致脾胃虛弱、食欲不振、腹瀉等症狀。
因此,在服用清燥飲時,一定要遵醫囑,不要自行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清燥飲, 出處:《病瘍機要》卷下。 組成:黃耆1錢,蒼朮1錢,人參5分,白朮5分,神曲5分(炒),陳皮5分,甘草2分(炙),黃柏2分(炒),麥門冬2分,當歸2分,葛根2分,澤瀉2分,青皮2分,五味子9粒。 主治:氣血虛弱,濕熱乘之,遍身酸軟;或濕熱行令,肺金受邪,腎無所養,小便赤少,大便不調;或腰腿酸軟,體重麻木;或頭暈食少,自汗口乾,胸滿氣促,懶於言語。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