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朮調中湯

CAN ZHU DIAO ZHO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5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8%
心經 25%
腎經 21%
脾經 11%
胃經 6%
三焦經 2%
大腸經 2%
肝經 1%
膽經 1%
肺經
心經
腎經
脾經
胃經
三焦經
大腸經
肝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參朮調中湯方劑中包含白朮,主要因其具備以下兩點功效:

  1. 健脾益氣: 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能補脾氣、燥濕健脾,對於脾虛氣弱、食少乏力、脘腹脹滿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2. 燥濕止瀉: 白朮能燥濕止瀉,對於脾虛濕盛、泄瀉腹痛等症狀也能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參朮調中湯整體以健脾益氣、燥濕止瀉為功效,白朮的加入可以強化此功效,使藥效更為顯著。

參朮調中湯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健脾:黃耆性溫味甘,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利水消腫之功效。參朮調中湯以參、朮健脾益氣,而黃耆的加入可進一步增強補氣之力,使脾胃功能恢復,氣血運行順暢。
  2. 扶正祛邪:該方常用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導致的各種症狀。黃耆能提高機體免疫力,起到扶正的作用,同時也能抵禦外邪侵襲,達到祛邪的效果。因此,黃耆的加入有助於提高療效,使患者更快恢復健康。

參朮調中湯中加入桑白皮,主要有兩方面的考量:

  1. 清肺化痰:桑白皮性寒,入肺經,具有清肺熱、化痰止咳的功效。參朮調中湯常用於治療脾胃不和、痰濕內阻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等症,而肺熱痰濕往往伴隨其中,因此加入桑白皮以清肺化痰,輔助脾胃運化。
  2. 利水消腫:桑白皮還具利水消腫的功效,對於脾胃濕濁下注,導致水腫者,可輔助參朮調中湯利水消腫,改善症狀。

參朮調中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 調和藥性:參朮調中湯以參、朮為君藥,補氣健脾,但性偏溫燥,容易傷津。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燥性、保護脾胃的作用,可使藥性平和,避免傷胃耗津。

二、 增強補氣作用:甘草與參、朮相配,可增強補氣健脾的效果。甘草具有補中益氣、調和營衛的作用,能輔助人參、白朮補益脾胃之氣,使補氣效果更佳。

參朮調中湯中包含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補益脾氣:人參性溫,味甘,入脾經,具有補氣益血、健脾益肺之功效。脾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水谷精微,若脾氣虛弱,則會出現食慾不振、消化不良、面色萎黃等症狀。參朮調中湯中加入人參,可補益脾氣,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消化吸收功能。

二、扶正祛邪:人參具有扶正固本的作用,可增強機體抵抗力,抵禦外邪入侵。參朮調中湯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所致的各種疾病,如慢性胃炎、慢性腹瀉等。人參的加入可扶持正氣,提高機體免疫力,有助於疾病的恢復。

參朮調中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潤燥:參朮調中湯以健脾和胃、補氣養血為主,而麥門冬性寒,味甘,入心、肺經,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之效。它能緩解因脾胃虛弱導致的口渴、乾燥等症狀,同時也能滋養心肺,平衡藥性,避免燥熱之氣傷陰。
  2. 協調藥性:方中參、朮性偏燥,易傷津液,而麥門冬能滋陰生津,與參、朮相配,可調和藥性,避免燥熱傷陰,使藥效更平和,更易於被人體吸收利用。

參朮調中湯中加入青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青皮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其疏肝理氣功效能緩解肝氣鬱滯,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緩解胸脅脹痛、脘腹脹滿等症狀。
  2. 健脾消食,降逆止嘔:青皮亦具健脾消食功效,可幫助脾胃運化,改善食積不化、脘腹脹滿等症狀。同時,其降逆止嘔作用能緩解胃氣上逆引起的嘔吐。

因此,青皮在參朮調中湯中起到疏肝理氣、健脾消食,行氣止痛、降逆止嘔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調理脾胃、和中理氣的效果。

參朮調中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參朮調中湯以參、朮健脾益氣,但若脾胃氣滯,則難以發揮藥效。陳皮加入能理氣消積,使脾胃運化功能恢復正常,有助於藥物吸收和療效發揮。
  2. 調和藥性: 方中參、朮偏於補益,若單用易造成補而不達,出現氣滯痰凝等症狀。陳皮加入可中和藥性,使補益作用更趨於平和,避免出現不良反應。

參朮調中湯中加入地骨皮,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地骨皮味甘性寒,具有清熱涼血、解毒消腫之效。參朮調中湯主要用於治療脾胃濕熱、消化不良等症,而地骨皮的清熱解毒之性,可以幫助清除體內濕熱,緩解脾胃之熱毒。
  2. 滋陰潤燥:地骨皮還具有滋陰潤燥的功效,可以滋養陰液,改善脾胃因濕熱而引起的津液不足。參朮調中湯中加入地骨皮,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滋陰潤燥的雙重作用,更有效地治療脾胃濕熱症。

參朮調中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利濕:茯苓味甘淡,性平和,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參朮調中湯主要用於脾胃虛弱、氣虛濕阻,導致食少納呆、脘腹脹滿、便溏泄瀉等症狀。茯苓能健脾利濕,化解脾胃濕氣,促進脾胃運化,有助於改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
  2. 寧心安神:茯苓還有寧心安神的作用,可以緩解因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所致的心神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參朮調中湯中加入茯苓,不僅能調理脾胃,還能改善心神,使治療更加全面有效。

參朮調中湯方劑中加入五味子,是為了補益脾胃,固攝元氣。五味子味酸甘,性溫,入肺、腎經,具有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固精之功效。

參朮調中湯主治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等症,而五味子的加入,可以固攝脾胃之氣,防止氣血散失,並有助於脾胃消化吸收,進一步提升方劑的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參朮調中湯」,主要成分是:白朮、黃耆、桑白皮、甘草、人參、麥門冬、青皮、陳皮、地骨皮、茯苓、五味子,主治功效是:暑天容易損傷胃氣。出現胸悶腹脹、食慾不振、呼吸急促、身體發熱等症狀。這些都是由於中氣不足所引起的。脾胃虛弱的人,在6-7月份的梅雨季節,容易出現身體沉重、呼吸短促、骨頭痠痛乏力等症狀。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地骨皮性寒味甘,具有清虛熱、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青皮性辛、溫、微苦,入肝、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桑白皮具有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血等功效。五味子性溫、味酸、澀,具有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等功效。

總結:中藥方劑「參朮調中湯」具有補氣健脾、利水滲濕、清熱化痰、益氣養陰、活血化瘀等功效。臨牀上常被用於治療脾虛氣弱、食慾不振、泄瀉、水腫、咳嗽、痰多、氣短、胸悶、心悸、失眠、多夢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參朮調中湯, 出處:《衛生寶鑑》卷五。 組成:人參5錢,黃耆5錢,當歸身3錢,厚朴(薑制)3錢,益智仁3錢,草豆蔻3錢,木香3錢,白朮3錢,甘草(炙)3錢,神曲(炒)3錢,麥糵面3錢,橘皮3錢。 主治:內傷自利,臍腹痛,肢體倦,不喜食,食即嘔,嗜卧懶言,足胻冷,頭目昏。

參朮調中湯, 出處:《內外傷辨》卷中。 組成:白朮5分,黃耆4分,桑白皮3分,甘草(炙)3分,人參3分,麥門冬(去心)2分,青皮(去白)2分,陳皮(去白)2分,地骨皮2分,白茯苓2分,五味子20個。 主治:瀉熱補氣,止嗽定喘,和脾胃,進飲食。主治:暑傷胃氣。痞悶滿膨,不思飲食,喘嗽蒸熱。皆中氣有虧所致。脾胃虛弱,遇6-7月霖雨,身重短氣,骨乏無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