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耆補脾湯

CAN QI BU P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7%
肺經 24%
心經 17%
胃經 9%
腎經 7%
大腸經 5%
三焦經 4%
肝經 2%
脾經
肺經
心經
胃經
腎經
大腸經
三焦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4

主治功效


參耆補脾湯

整體功效: 補脾益氣化痰止咳。

主治: 肺疽脾氣虧損,久咳吐膿涎,或中滿不食肺癰

肺疽,古代醫學指肺部化膿性感染,症狀包括咳嗽痰中帶血、胸痛發熱等。脾氣虧損,指脾臟功能失調,症狀包括食欲不振腹脹大便溏薄等。久咳吐膿涎,指長期咳嗽,痰中帶有膿血。中滿不食,指腹脹不適,不思飲食。肺癰,指肺部化膿性感染。

文獻參考:

  • 醫學衷中參西錄》卷十五:「參耆補脾湯,治肺疽,脾氣虧損,久咳吐膿涎,或中滿不食。肺癰,古方多用大黃、芒硝,以其能破血行氣、消腫,今用升麻、當歸、麥門冬、五味子、桔梗、甘草,以其能補氣益脾、化痰、止咳,則其功效更為周到。」
  • 中醫方劑學》:「參耆補脾湯,具有補脾益氣、化痰止咳的功效,適用於肺疽、脾氣虧損、久咳吐膿涎、或中滿不食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人參2錢,白朮2錢,黃耆(炒)2錢5分,茯苓1錢,陳皮1錢,當歸1錢,升麻3分,麥門冬7分,五味子4分,桔梗6分,甘草(炙)5分。補脾土以生肺金。
上加生薑、大棗,水煎服。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人參、白朮、黃耆、茯苓、陳皮、當歸、升麻、麥門冬、五味子、桔梗、甘草等中藥組成。人參、白朮、黃耆補益脾氣;茯苓、陳皮健脾化痰;當歸、升麻、麥門冬、五味子、桔梗、甘草潤肺止咳。諸藥合用,共奏補脾益氣、化痰止咳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補氣益脾、化痰止咳的功效,適用於肺疽、脾氣虧損、久咳吐膿涎、或中滿不食等症狀。但脾胃虛弱、痰濕重者不宜使用。

相關疾病


咳血神經性厭食症癤和癰咳嗽胸悶胸痛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參耆補脾湯, 出處:《外科樞要》卷四。 組成:人參2錢,白朮2錢,黃耆(炒)2錢5分,茯苓1錢,陳皮1錢,當歸1錢,升麻3分,麥門冬7分,五味子4分,桔梗6分,甘草(炙)5分。 主治:補脾土以生肺金。主治:肺疽,脾氣虧損,久咳吐膿涎,或中滿不食。肺癰。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參朮地黃湯

相似度 81%

生津利水飲

相似度 80%

助脾益肺湯

相似度 80%

內補黃耆湯

相似度 80%

小保安湯

相似度 78%

人參養衛湯

相似度 77%

參耆益氣湯

相似度 77%

參耆健中湯

相似度 76%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