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地龍丸

TIAN MA DI LO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雞峰》卷四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2.5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9%
腎經 19%
心經 15%
脾經 15%
膀胱經 15%
肺經 11%
膽經 3%
肝經
腎經
心經
脾經
膀胱經
肺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天麻地龍丸中包含天麻,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1. 平肝熄風: 天麻性平,味甘,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止痙、通絡止痛的功效。可有效治療肝陽上亢、風火內動引起的頭暈目眩、頭痛、肢體麻木、痙攣抽搐等症狀。
  2. 疏通經絡: 地龍,即蚯蚓,性寒,味鹹,入肝經、脾經,具有清熱解毒、通絡止痛、降壓的作用。與天麻搭配,可加強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的效果,更有效地治療因血瘀氣滯導致的各種病症。

天麻地龍丸中加入地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通經活絡,散瘀止痛:地龍性寒,入肝經,具有通經活絡、散瘀止痛的功效。對於因氣血瘀阻、經絡不通導致的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2. 平肝潛陽,熄風止痙:地龍能平肝潛陽,熄風止痙,對於肝陽上亢、風火上炎導致的眩暈、頭痛、抽搐等症狀,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天麻地龍丸中加入地龍,可以起到通經活絡、散瘀止痛、平肝潛陽、熄風止痙的作用,對於治療頭痛、眩暈、肢體麻木、抽搐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天麻地龍丸」中加入羌活,主要原因有二:

一、疏散風寒,止痛:羌活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疏散風寒、止痛的功效。天麻地龍丸主治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而羌活可以疏散頭風寒邪,緩解頭痛,並可改善肢體麻木的症狀,起到協同作用。

二、活血通絡,助藥力:羌活亦能活血通絡,改善血液循環。地龍具有通經活絡之功,但其性寒,加入羌活溫陽活血,可平衡藥性,促進藥物有效成分的吸收,提高藥效。

天麻地龍丸中加入附子,主要原因如下:

  1. 溫陽散寒,助天麻地龍活血化瘀: 天麻地龍丸主治風痰阻絡,氣血瘀滯所致的眩暈、肢麻、半身不遂等症。附子性溫熱,能溫陽散寒,促進氣血運行,配合天麻、地龍等藥物,達到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效果。
  2. 補益脾腎,增強藥效: 附子具有補脾腎之功效,可以增強天麻、地龍等藥物的藥效,使藥力更加深入臟腑,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附子性溫熱,使用需謹慎,需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天麻地龍丸中加入桂枝,主要考慮以下兩點:

  1. 調和藥性: 天麻、地龍偏寒性,桂枝性溫,可溫通經絡,緩解藥物寒性,避免藥性過寒而傷陽氣。
  2. 促進藥效: 桂枝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天麻、地龍更好地發揮祛風止痙、通絡活血的功效。

因此,桂枝的加入既能平衡藥性,又能增強藥效,使天麻地龍丸的療效更佳。

天麻地龍丸中添加沒藥,主要是基於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天麻地龍丸主要針對中風後遺症,如肢體麻木、半身不遂等。沒藥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腦部供血,緩解麻木、癱瘓等症狀。同時,沒藥也能消腫止痛,減輕中風後遺症引起的疼痛。

此外,沒藥與天麻、地龍等藥材相配伍,能起到協同作用,加強藥效,使治療效果更顯著。

天麻地龍丸中添加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疏散風熱,通絡止痛: 荊芥性辛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解表止痛的功效。方中加入荊芥,可以幫助疏散風熱,改善頭風眩暈,並通絡止痛,改善肢體麻木等症狀。
  2. 配合天麻地龍,增強療效: 天麻地龍丸以天麻、地龍為主藥,具有息風止痙、通絡活血的功效。荊芥與天麻地龍相配伍,可以相互增強藥效,更有效地治療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

天麻地龍丸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通竅開竅,化痰醒神: 麝香具有開竅醒神、通經活絡的功效,能有效改善因痰濁阻竅所致的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狀。天麻地龍丸主治中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語不利等症,而麝香的加入能增強方劑開竅醒神的效果,使藥效更顯著。
  2. 活血化瘀,止痛定驚: 麝香具有活血化瘀、止痛定驚的作用。中風病症常伴有瘀血阻滯,導致疼痛、麻木等症狀。麝香的加入能促進血液循環,化解瘀血,緩解疼痛,進一步提升方劑的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天麻地龍丸》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分析

《天麻地龍丸》出自宋代張銳所著《雞峯普濟方》,主治「濕毒腳氣攻注,兩腿腫破重痛,皮肉頑紫,或上攻頭面,皮肉炘熱」。本方由天麻、地龍、羌活、附子、桂枝、沒藥、荊芥、麝香等八味藥組成,共奏祛風除濕、溫經通絡、活血止痛之功。

方劑組成與功效分析:

  • 天麻、地龍:二者合用,一上一下,天麻主上,平肝熄風,善治頭面風熱上攻;地龍主下,通經活絡,善治下肢腫痛。
  • 羌活、附子、桂枝:羌活祛風除濕,引導濕毒外出;附子溫陽散寒,祛除陰寒濕邪;桂枝溫經通陽,助附子加強溫陽散寒之力,並引藥下行,直達病竈。
  • 沒藥: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組織修復。
  • 荊芥:疏風解表,透疹止癢,既可外散風邪,又可引導濕毒外出。
  • 麝香:開竅醒神,活血通絡,其辛香走竄之性,可引藥直達病所,增強諸藥療效。

治療原理分析:

本方所治之「濕毒腳氣」,乃濕毒下注,阻滯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所致。濕性重濁,故見兩腿腫痛;濕毒鬱久化熱,則見皮肉頑紫、炘熱;濕毒上攻,則見頭面腫痛。

方中以天麻、地龍為君藥,一上一下,祛風通絡,直擊病竈。羌活、附子、桂枝為臣藥,溫陽散寒除濕,祛除病因。沒藥為佐藥,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荊芥為使藥,疏風解表,引導濕毒外出。麝香為佐使之藥,開竅醒神,增強諸藥療效。諸藥合用,共奏祛風除濕、溫經通絡、活血止痛之功,使濕毒得散,經絡得通,氣血得暢,則諸症自消。

服用方法: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以蜂蜜調和製成如彈子大小的蜜丸。每次服用一丸,用荊芥蠟茶嚼服。若病症偏於上攻者,飯後服用;若病症偏於下注者,飯前服用。

總結:

《天麻地龍丸》一方,配伍精妙,組方嚴謹,藥性平和,標本兼治,對於濕毒腳氣所致的兩腿腫痛、皮肉頑紫、頭面腫痛等症,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傳統服藥法


天麻1兩,地龍1兩,羌活1兩,附子(生)1兩,桂心1兩,沒藥1兩,荊芥穗1兩,麝香1錢。
上為細末,研勻,以生蜜為丸,如彈子大,垍器盛。
每服1丸,荊芥、蠟茶嚼下。如是破至甚者,不過20日;上攻者食後服;下注音食前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慎用。

相關疾病


腳氣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天麻地龍丸, 出處:《雞峰》卷四。 組成:天麻1兩,地龍1兩,羌活1兩,附子(生)1兩,桂心1兩,沒藥1兩,荊芥穗1兩,麝香1錢。 主治:濕毒腳氣攻註,兩腿腫破重痛,皮肉頑紫,或上攻頭面,皮肉炘熱。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