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除風丸

TIAN MA CHU FE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7%
肝經 16%
心經 14%
肺經 12%
腎經 9%
膀胱經 7%
膽經 7%
胃經 6%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大腸經 2%
脾經
肝經
心經
肺經
腎經
膀胱經
膽經
胃經
心包經
三焦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天麻除風丸」以「天麻」為主要成分,主要原因如下:

  1. 天麻性平,味甘,入肝經、脾經,具有息風止痙、平肝潛陽的功效。其有效成分能抑制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達到止痙的效果。
  2. 天麻對於風邪引起的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痙攣等症狀有顯著療效。此類症狀與肝風內動、氣血不暢相關,而天麻能平息肝風,疏通氣血,達到治療目的。

因此,天麻作為「天麻除風丸」的主要成分,是基於其平肝息風、止痙的藥理作用,有效治療風邪引起的相關症狀。

天麻除風丸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協同作用: 天麻善於平肝熄風,而防風則能祛風解表,二者相輔相成,可更有效地治療風邪入絡引起的眩暈、肢體麻木、頭痛等症狀。
  2. 增強療效: 防風可引天麻入血,促進其藥效發揮,同時也能增強其止痙止痛之效,使得治療效果更加顯著。

總體而言,防風與天麻的配伍,體現了中藥配伍的精髓,通過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達到增強藥效、降低毒副作用的目的,更好地治療疾病。

天麻除風丸中加入細辛,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經散寒,助天麻祛風止痛: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溫經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天麻性平,偏涼,善於祛風止痛,但對於寒邪引起的頭痛、肢體麻木等症,效果有限。加入細辛可溫經散寒,助天麻祛風止痛,提升藥效。
  2. 引藥上行,達於頭面: 細辛辛香走竄,能引導藥力上行,直達頭面部,有助於天麻等藥物更好地治療頭風、眩暈等症。

因此,天麻除風丸中加入細辛,不僅能增強藥效,還能改善藥物的療效,使之更能有效地治療相關疾病。

天麻除風丸中加入藁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相輔相成:天麻擅長平肝熄風,但對於風寒所致的頭風眩暈,功效有限。藁本辛溫散寒,可解表散風,與天麻搭配,可溫陽散寒,化解風寒之邪,增強止眩暈的效果。
  2. 引導藥力:藁本氣味芳香,能引導天麻的藥力直達頭部,更有效地治療風寒引起的頭風眩暈。

天麻除風丸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相輔相成,增強功效: 天麻擅長平肝熄風,但其止痛作用相對較弱。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能與天麻相互配合,共同發揮鎮痛止痙、疏風止痛的功效,更全面地治療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
  2. 引導藥力,提高療效: 川芎味辛、性溫,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天麻的藥力更好地到達病竈部位,發揮更好的治療效果。同時,川芎也能起到引導藥力上行,治療頭部的作用。

「天麻除風丸」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補脾腎,增強體質: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補脾益氣、滋腎填精的功效。天麻除風丸主治風寒濕痺,常伴有氣血虧虛、脾腎不足等症狀。加入山藥可補益脾腎,增強體質,使藥效更顯著。
  2. 健脾和胃,助藥力:山藥能健脾和胃,促進消化吸收,有助於藥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和利用。天麻除風丸中多為較難消化吸收的藥材,加入山藥可改善藥物吸收,提高療效。

天麻除風丸中加入黃耆,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固表:黃耆性溫,味甘,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之效。天麻除風丸主要針對風邪入絡,導致頭風、眩暈等症,而黃耆能補益正氣,使機體抵抗力增強,更能有效抵抗風邪侵襲,從根本上改善病情。
  2. 協同作用:黃耆與天麻、川芎等藥物搭配,能相輔相成,發揮更佳的療效。黃耆能補氣固表,為藥物提供充足的能量,使天麻、川芎等藥物更有效地發揮祛風止痛、平肝熄風的功效。

天麻除風丸中添加全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祛風止痙,通絡止痛: 全蠍性溫,味辛鹹,入肝經,具有較強的祛風止痙功效,能有效舒筋活絡、止痛,對於因風邪入侵所致的頭風、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配伍增效: 天麻除風丸以天麻為君藥,具有平肝熄風、止痙的功效,全蠍則能助天麻之力,共奏祛風止痙之效,使藥效更為顯著。此外,全蠍亦能活血化瘀,與天麻共用,可更好地改善血液循環,促進風邪散解

天麻除風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引藥入絡: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養血調經、補血益氣的功效。天麻除風丸主治風邪入絡,導致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而當歸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將藥力引導至患處,增強藥效。
  2. 補血滋陰,協調藥性:天麻性平,偏於涼燥,長期服用可能導致陰血虧虛。當歸具有補血滋陰的作用,可以與天麻相輔相成,平衡藥性,避免藥物副作用,使療效更加穩固。

天麻除風丸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緩解副作用: 天麻性寒,具有較強的鎮靜作用,甘草性甘溫,具有調和脾胃、解毒的功效。甘草與天麻配伍,可以減緩天麻的寒性,避免其對脾胃造成過大的刺激,同時也能減輕藥物對身體的副作用,使藥物更安全有效。
  2. 增強藥效,協同作用: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解疼痛的作用,與天麻合用,可以共同發揮鎮靜止痛、祛風除濕的功效,增強藥效,提高治療效果。

天麻除風丸中加入白附子,是基於其祛風止痙、散寒止痛的功效,與方劑整體治療風寒濕痹、肢體麻木、口眼歪斜的功效相輔相成。

白附子性溫,入肝經,能溫經散寒,祛風止痙,對於因風寒濕邪阻滯經絡所致的肢體麻木、口眼歪斜等症狀,有顯著的治療作用。同時,白附子還能散寒止痛,與天麻、川芎等藥物配合,可有效緩解風寒濕痹所致的疼痛。

因此,白附子在溫經散寒、祛風止痙、散寒止痛等方面的功效,使其成為天麻除風丸中不可或缺的藥物。

主治功效


天麻除風丸

中藥方劑「天麻除風丸」是一款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功效的經典方劑,主要用於治療一切風氣向上侵襲,導致頭昏眼澀,鼻子不通氣,耳朵嗡嗡作響,脖子和背部僵硬疼痛,身體四肢疲倦無力等症狀。此方劑由天麻、防風、細辛、藁本、川芎、山藥、黃耆、全蠍、當歸、甘草、白附子等十一味中藥組成。

組成及功效

  • 天麻: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補血養肝、安神等功效。
  • 防風: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 細辛:具有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
  • 藁本:具有發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 山藥:具有補氣、澀精止遺、補腎、止咳化痰、強筋骨、健脾胃、滋陰、止瀉等功效。
  • 黃耆: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 全蠍:具有平肝息風、去風止痙、祛風除濕等功效。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白附子:具有溫通經絡、化痰散結、定驚搐的功效。

臨牀應用及禁忌

「天麻除風丸」主要用於治療一切風氣向上侵襲,導致頭昏眼澀,鼻子不通氣,耳朵嗡嗡作響,脖子和背部僵硬疼痛,身體四肢疲倦無力等症狀。此外,本方劑還可治療眩暈、頭痛、偏頭痛、中風後遺症、癲癇、驚厥等神經系統疾病。需要注意的是,此方劑含有全蠍和白附子,均有毒性,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不可自行服用。

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天麻除風丸」的服用方法為:口服,一次6克,一日2次。服用期間應注意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的食物,以免影響藥效。同時,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應慎用此方劑。

總結

「天麻除風丸」是一款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功效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一切風氣向上侵襲,導致頭昏眼澀,鼻子不通氣,耳朵嗡嗡作響,脖子和背部僵硬疼痛,身體四肢疲倦無力等症狀。服用時應遵醫囑,注意控制劑量,避免與辛辣、油膩、生冷的食物同服。

傳統服藥法


天麻(去苗) 1兩,防風(去蘆頭) 1兩,細辛(去葉土) 1兩,藁本(去土) 1兩,川芎1兩,香白正1兩,乾山藥1兩,黃耆(蜜炙) 1兩,蠍梢(略炒,去毒) 1兩,當歸(洗,焙)1兩,甘草8錢(炙),白附子半兩(炮)。
疏風順氣,清利頭目。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每1兩作10丸。
每服1丸,食後茶、酒任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天麻除風丸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服用後可能會出現頭暈、噁心、嘔吐等症狀。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耳鳴經常疲勞想睡鼻塞鼻咽腫瘤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鼻息肉腹瀉頭昏精神不佳手指緊繃難以伸直四肢筋肉筋攣僵硬

相同名稱方劑


天麻除風丸,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二。 組成:天麻(去苗)1兩,防風(去蘆頭)1兩,細辛(去葉土)1兩,藁本(去土)1兩,川芎1兩,香白正1兩,乾山藥1兩,黃耆(蜜炙)1兩,蠍梢(略炒,去毒)1兩,當歸(洗,焙)1兩,甘草8錢(炙),白附子半兩(炮)。 主治:疏風順氣,清利頭目。主治:一切風氣上壅,頭昏目澀,鼻塞耳鳴,項背拘急,肢體倦怠。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