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防風丸

DA FANG FE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7%
脾經 15%
胃經 14%
膀胱經 13%
心經 11%
腎經 10%
肺經 10%
膽經 6%
心包經 3%
肝經
脾經
胃經
膀胱經
心經
腎經
肺經
膽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大防風丸」中包含「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藥性相符: 防風味辛甘,性溫,具有解表散寒、祛風止痛的功效。此藥丸主治風寒感冒、頭痛鼻塞、肢體麻木等症狀,而防風的藥性與病症相符,能有效驅散風寒,緩解疼痛。
  2. 功效互補: 防風與其他藥物配合,能發揮更好的治療效果。例如,與麻黃、桂枝等藥物同用,可增強解表散寒之力,與羌活、獨活等藥物同用,可加強祛風止痛的功效。因此,防風在「大防風丸」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大防風丸中添加山藥,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脾益氣: 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腎經,具有補脾益氣、滋陰養肺、固腎健脾的功效。大防風丸常用於治療風寒溼痹,而風寒溼邪易傷脾陽,導致脾虛不運,氣血不足,從而加重病情。山藥補脾益氣,能增強機體抵抗力,改善脾胃功能,爲祛風散寒打下基礎。
  2. 增強藥效: 山藥與其他藥材配伍,可起到增強藥效的作用。例如,山藥與防風、羌活等藥材配伍,可以增強祛風散寒的效果,並起到補虛固本的作用,使治療更加全面。

大防風丸方劑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方中其他藥物性味偏寒涼,加入甘草可使藥性趨於平和,避免寒涼之性傷及脾胃,並協調其他藥物的功效,使藥力更為協調。
  2. 增強療效: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解疼痛、止咳化痰等功效,可增強大防風丸的整體療效。例如,甘草可與防風、羌活等藥物共同發揮疏風解表、止痛消腫的作用,提高藥效。

大防風丸中包含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相輔相成,協同作用: 川芎性溫,善於行氣活血,並可通鼻竅,與方中其他藥物如防風、白芷等相輔相成,共同發揮疏風散寒、止痛通竅的功效,尤其對風寒頭痛、鼻塞流涕等症有較佳療效。
  2. 引導藥力,提高療效: 川芎氣味辛香,能引導其他藥物深入經絡,更有效地發揮藥效,提升治療效果,避免藥力停滯,達到治病之目的。

大防風丸中加入蔓荊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熱,清利頭目:蔓荊子味辛、性涼,入肝經,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止痛解痙的功效。與方中其他藥物如防風、柴胡等相配合,可有效治療風熱上擾、頭目昏痛、目赤腫痛等症。
  2. 利濕通竅,止痛止癢:蔓荊子還具有利濕通竅、止痛止癢的功效。對於因風熱濕邪阻滯經絡,導致頭面部疼痛、皮膚瘙癢等症,蔓荊子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大防風丸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其與防風相似的功效以及互為佐使的關係。

白芷性溫,味辛,歸肺、胃經,具有祛風散寒、通竅止痛、燥濕止帶的功效。其與防風皆為解表散寒要藥,但白芷更偏於止痛,尤其對於鼻淵、鼻塞、頭痛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在方劑中,防風為主,白芷為輔,兩者相輔相成,一主解表,一主止痛,共同發揮祛風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

大防風丸中加入獨活,乃因其二者皆具疏風散寒、祛風濕之效,相輔相成,更能發揮藥效。

獨活性溫,善於散寒止痛,尤其對於風寒濕痺所致的肢體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狀有較好療效。而防風則性微溫,長於祛風止癢,並能止痛解痙,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頭痛、鼻塞、肢體麻木等症狀亦有緩解作用。

二者合用,既能溫經散寒,又能祛風除濕,更能止痛解痙,相得益彰,增強療效。

大防風丸中包含藁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祛風止痛: 藁本性溫,具有祛風止痛、解痙止搐的功效。與防風等藥物配合,能更有效地散寒祛風,緩解因風寒侵襲引起的頭痛、肢體疼痛、麻木等症狀。
  2. 疏散風寒: 藁本辛溫,能散寒解表,與其他藥物共同作用,有助於疏散風寒,驅散體內寒邪,達到治療風寒感冒、風寒頭痛等病症的目的。

因此,藁本作為大防風丸的組成藥物,在祛風止痛、疏散風寒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與其他藥物配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大防風丸中加入天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止痙: 天麻性平,味甘,歸肝經,具有平肝熄風、止痙定痛的功效。與方中防風、羌活等藥物配合,可有效祛除風邪,緩解因風邪引起的肢體麻木、痙攣等症狀。
  2. 補益肝腎: 天麻能補益肝腎,改善肝腎虧虛導致的眩暈、頭痛、肢體麻木等症狀。與方中枸杞子、熟地黃等滋補肝腎藥物配合,可增強治療效果,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大防風丸中加入肉桂,主要是為了其辛熱之性,達到溫經散寒、止痛的作用。

肉桂性熱,可溫經散寒,驅散寒邪,有助於治療風寒濕痹、肢體麻木等症狀;其辛香走竄,能通經絡,止痛,緩解因寒邪阻滯經絡而引起的疼痛。

此外,肉桂亦能助陽氣,提升機體抗寒能力,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溫陽散寒、止痛之效,達到治療目的。

大防風丸中包含白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散寒止痛: 白附子性溫,具有祛風散寒、止痛的功效,可與方中其他藥物共同作用,有效治療風寒濕邪所致的頭風、頭痛、肢體疼痛等症狀。
  2. 溫陽化痰止咳: 白附子亦可溫陽化痰,對於風寒襲肺所致的咳嗽、痰多等症,亦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綜上所述,白附子在大防風丸中起到祛風散寒、止痛、溫陽化痰等功效,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大防風丸中含有全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止痙: 全蠍性寒,入肝經,具有息風止痙、通絡止痛之效。對於因風邪入絡、肝風內動引起的痙攣、抽搐、麻木等症狀,全蠍能夠有效地起到治療作用。
  2. 疏通經絡: 全蠍具有通經絡、散瘀血的作用,可改善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與方劑中其他藥物配合,可增強通經活絡、祛風止痛的效果。

大防風丸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協同散寒止痛:細辛性溫,具有散寒止痛之效,與方中防風、羌活等藥物相輔相成,共奏散寒解表、止痛止癢之功。
  2. 引藥入經:細辛氣味辛香,入肺、腎經,可引導藥物深入經絡,更有效地發揮藥效,改善風寒濕邪所致的疼痛、瘙癢等症狀。

因此,細辛在大防風丸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有助於提高藥效,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疾病。

大防風丸中包含大豆黃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增強藥效: 大豆黃卷為大豆經發酵製成,富含黃豆蛋白、維生素B羣等營養成分,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有助於抵抗病邪,提升大防風丸的療效。
  2. 緩和藥性: 大豆黃卷具有清熱解毒、滋陰潤燥的功效,能緩和部分藥材的燥性,使藥性更加溫和,避免對人體造成過大的刺激。

因此,大防風丸中加入大豆黃卷,不僅能增強藥效,更能提高藥物安全性,更適合長期服用。

大防風丸中含有雄黃,主要源於其解毒止癢之效。雄黃性溫,味辛,入肝、脾、肺經,具有解毒殺蟲、燥濕止癢、消腫止痛等功效。古人認為風邪外侵可致皮膚瘙癢、瘡瘍腫毒,而雄黃可殺滅皮膚表面的細菌、真菌,並消散毒邪,故用於治療此類疾病。此外,雄黃還可燥濕止癢,對於因濕熱引起的皮膚病亦有療效。因此,大防風丸中加入雄黃,旨在增強其祛風止癢、解毒消腫的作用

主治功效


大防風丸

**成分:**防風,山藥,甘草,川芎,蔓荊子,白芷,獨活,藁本,天麻,肉桂,白附子,全蠍,細辛,大豆黃捲,雄黃

**主治:**風寒感冒侵襲頭部,導致頭暈目眩、鼻塞耳鳴、頸部和背部僵硬疼痛。

甘草:

  • 性味:甘平
  • 歸經:脾、肺、心經
  • 功效: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

白芷:

  • 性味:辛、溫
  • 歸經:肺、胃經
  • 功效: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

川芎:

  • 性味:辛、溫
  • 歸經:肝、膽、心包經
  • 功效: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

獨活:

  • 性味:辛、溫
  • 歸經:肝、腎經
  • 功效: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等

防風:

  • 性味:辛、微苦
  • 歸經:肺、脾、膀胱經
  • 功效: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

藁本:

  • 性味:辛、溫
  • 歸經:肝、腎經
  • 功效:發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

蔓荊子:

  • 性味:苦、寒
  • 歸經:肝、膽經
  • 功效:發汗解表、散風熱、活絡止痛、清肝明目等

肉桂:

  • 性味:辛、甘
  • 歸經:心、肝、腎經
  • 功效: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等

山藥:

  • 性味:甘、平
  • 歸經:脾、肺、腎經
  • 功效:補氣、澀精止遺、補腎、止咳化痰、強筋骨、健脾胃、滋陰、止瀉等

天麻:

  • 性味:甘、平
  • 歸經:肝、腎經
  • 功效: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補血養肝、安神等

細辛:

  • 性味:辛、溫
  • 歸經:肺、肝、腎經
  • 功效: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等

雄黃:

  • 性味:辛、溫,有毒
  • 歸經:心、肝經
  • 功效:止癢、清熱解毒、驅蟲殺蟲、解毒等

全蠍:

  • 性味:鹹、寒
  • 歸經:肝、腎經
  • 功效:平肝息風、去風止痙、祛風除濕等

白附子:

  • 性味:辛、溫,有毒
  • 歸經:心、肝、腎經
  • 功效:溫通經絡、化痰散結、定驚搐等

總結:

大防風丸是一種中藥方劑,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侵襲頭部,導致頭暈目眩、鼻塞耳鳴、頸部和背部僵硬疼痛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防風(去蘆頭)2兩半,山藥2兩半,甘草(炙)2兩半,川芎1兩半,蔓荊子1兩半,香白芷1兩半,獨活(去蘆頭)1兩半,藁本(去土)1兩半,天麻(去苗)1兩,肉桂(去粗皮)1兩,白附子(炮)1兩,全蠍(去毒,微炒)半兩,細辛(去葉土)半兩,大豆黃卷(炒)半兩,雄黃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
每1兩作10丸,朱砂1分為衣。每服1丸,細嚼,食後茶、酒任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孕婦、小孩、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耳鳴暈眩梅尼爾氏病鼻塞鼻咽腫瘤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鼻息肉眼睛模糊手指緊繃難以伸直四肢筋肉筋攣僵硬

相同名稱方劑


大防風丸,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二。 組成:防風(去蘆頭)2兩半,山藥2兩半,甘草(炙)2兩半,川芎1兩半,蔓荊子1兩半,香白芷1兩半,獨活(去蘆頭)1兩半,藁本(去土)1兩半,天麻(去苗)1兩,肉桂(去粗皮)1兩,白附子(炮)1兩,全蠍(去毒,微炒)半兩,細辛(去葉土)半兩,大豆黃卷(炒)半兩,雄黃半兩。 主治:風邪上攻,頭目昏眩,鼻塞耳鳴,項背拘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